江蘇泰州:以烈士命名的銘坤村

在江蘇泰州靖江市馬橋鎮長眠著一位民族英雄,名叫史銘坤。1947年他在開闢邊區鬥爭中,不幸被捕光榮犧牲。為了紀念這位英烈,他的出生地雙店村,改名為銘坤村。

史銘坤1920年出生在原侯河區雙店鄉史家埭。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對解放區清鄉掃蕩。1947年2月, 史銘坤與黨組織一起輾轉北撤至臺北縣(今大豐縣),同年農曆八月,他們又隨靖江團部南下,打回老家,與敵軍展開游擊戰。史銘坤大女兒史桂英如今已有八十高齡,在她童年記憶裡,參加革命的父親和家人一直聚少離多。

“當時我大舅二舅都在上海,他們跟我爸爸說你別回去了,就待在上海吧,爸爸不肯,一直要堅持回去參加革命,當時說那你要回去就合一個影吧,就這樣拍了一張照。”史桂英回憶道。

1947年,新市、雙店等鄉的國民黨自衛隊30餘人,竄至桃園埭、何家長埭“掃蕩”。正在此處開展工作的史銘坤在轉移過程中不幸被捕。 敵人將他押至馬橋據點,用盡酷刑,他寧死不屈,被殘忍殺害於白衣堂西首。犧牲時, 史銘坤年僅27歲。

在馬橋鎮正茂路西側,烈士史銘坤就長眠於此。離烈士墓不遠的地方,史銘坤的故居已經被重新翻建,人們在這裡珍藏了史銘坤畢生唯一一張黑白照片。

史銘坤犧牲後,馬橋一帶的人民群眾無不為之悲痛。為了紀念這位英烈,新中國成立後,經靖江縣人民政府批准,他的出生地雙店村改名為銘坤村,即現在的馬橋鎮銘坤村。

江蘇泰州:以烈士命名的銘坤村

銘坤村是塊紅色的土地,實際上,除了史銘坤,村裡還有史振華、錢文英、錢保根、錢小林、錢順根、朱同包、倪有春、費祖善、錢少清、嚴炳生、孫積根、錢範順等共13位烈士以身殉國。他們的革命精神和事蹟就是一顆閃亮的珍珠、一個時代的符號,標定著銘坤村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構築起了銘坤精神、銘坤價值和銘坤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