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春满人间,清明抗疫慰亲烈

太公公:又到一年梨花落后,春满人间的清明时节。向您先道个歉:晚辈今年不能来您墓前请安了!我正在武汉抗疫前线,在这场席卷全国、不见硝烟的生命之战中为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虽有抱憾,但相信您一定更感告慰,80年前,您为了国家慷慨就义;80年后,曾孙辈为了百姓安康奋勇向前。也许,这是一份比鲜花更有意义的纪念礼物……"

我曾外祖父,烈士黄刚培是江西临川人,于1913年出生,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40年底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中被俘囚入上饶集中营,面对敌人的酷刑,不低头、不屈服,因不肯吐露暴动秘密,于1942年6月16日深夜和其他四位新世军干部一起被敌特杀害,为了赤石暴动的胜利,他们首先付出了血的代价,被称为"新四军五壮士"。

下个周末就是清明节。往年,全家总要陪着奶奶一起去她父亲、我的曾外祖父的墓前祭扫,但今年只怕我是要缺席了。

作为国家医疗队的一员,我和同事们正驻扎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病房25病区,截至3月27日,这已经是我们驰援武汉的第43天。虽然工作危险而繁累,但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经过医疗队的有效治疗,陆续治愈出院,我心里觉得特别踏实:作为烈士后人的我,正是继承了先烈的光荣传统,履行一份光荣的使命。

2月12日深夜,正在上夜班的我得知医院"总动员"驰援武汉的消息,而我并不在名单上,我立刻找到了部门领导,请战!

"你正当值夜班,明天一早就要出发,连休整的时间都没有,而且还是个这么瘦小的姑娘家,就别去了吧?"领导十分体谅我这才80多斤的小身子骨,我却急眼了:"巾帼何必让丈夫,我是烈士的后代,爷爷辈为了国家连生命都可以抛弃,我作为医务人员,到武汉一线抗击新冠是天职,领导不能搞'歧视'……"领导被我说服了。下了夜班,连夜整好行囊,第二天一早,作为院医疗队的一员,朝武汉进发。

援助工作紧张而有序。第一阶段2月13日-3月15日,医疗队负责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协和肿瘤中心,我第一时间加入援鄂国家医疗队气管插管"敢死队"和"青年突击队",隔离病房就是我们的"战场",天天穿着厚厚的隔离服"洗桑拿",家人视频的时候都说我瘦了。确实,穿着笨重沉闷的全套防护服给病人做各项操作,全身大汗坚持一个班下来,人都有些虚脱,有时候还因为倒班而失眠,但想起奶奶跟我们讲,当年曾外祖父作为一位复旦大学的学生,为了救国救亡, 29岁韶华英勇就义,我现在吃的一点点苦,又能算什么呢?

从3月23日起,继协和肿瘤中心胜利完成诊疗任务后,医疗队结束第一阶段工作,启动第二阶段工作——根据国家安排,转战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病房。

在25病区,我邂逅了一位犹如外曾祖父的病人。那天晚班,病房里一名84岁的老爷爷患者一直不肯休息,吵着要出院。跟他聊起来,才知道,老爷爷67年前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跨过鸭绿江,不惧生死,保家卫国,上个月老爷爷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入院已经43天,他想念家人、要回家。他让我想起未曾谋面的外曾祖父,他们都是为祖国拼过命的人民英雄。我们向老爷爷详细解释了他的个人病情及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向他一再强调:必须康复出院,斩断病根,打赢这场"新冠"战,才能和安心和家人团聚。老爷爷的情绪驱渐平稳下来,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医务人员,倍感自己的责任:必须竭尽所能,救治每一患者,为他们疏解恐惧,帮他们战胜病魔,让他们尽早与家人团聚。

今年的清明季,我将错过回乡祭拜,但红色基因血脉永相连。三月烟雨撼春雷,号令一声驱前卫,战士军前何惧死,后辈报国义相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