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畫大師朱耷的寫意國畫作品畫風?

影影圈圈


朱耷清代畫家。別號極多,以八大山人最為知名。作為明宗室後裔,朱耷身遭國亡家破之痛,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強,行為狂怪,以詩書畫發洩其悲憤抑鬱之情。

一、朱耷的繪畫作品《枯木來禽圖》,此畫馮康侯舊題“八大山人鴝鴣來桐圖”,將二禽誤認為八哥,枯木誤以為桐樹,目不見八大自題之名,前人所知亦有限矣。“八九子”,烏鴉也。典出南朝梁 劉孝威所作樂府《烏生八九子》。詩云:“城上烏,一年生九雛。枝輕巢本狹,風多葉早枯……”。

二、朱耷的國畫作品《彩筆山水圖》,其風格為丘壑佈置,遠宗董源、倪瓚,近效董其昌,別開蹊徑,在畫面景物繁密的近中景留出一片空白,其上繪一孤亭,令人產生空靈通透的感覺。山石樹木皴筆、勒筆全出中鋒,隨後禿筆擦染,濃墨橫皴,筆墨老辣縱橫。

三、朱耷繪畫作品的藝術風格,為擅長畫水墨花卉禽鳥,筆墨簡括凝鍊,形象誇張,亦寫山水,意境冷寂。所畫魚鳥每作“白眼向人”的情狀,暑款八大山人,聯綴似“哭之”的字樣,以及含義隱晦的題詩,都寄寓著亡國之痛。他的水墨畫技法,對後來的寫意畫風影響很大。


黃智637


清代初期以江南為繪畫中心,此地的畫家大多在承襲明末文人畫傳統的基礎上加以變化,形成了眾多家派,比如,注重筆墨的“四王”,不棄傳統又極具個性的“四僧”,問題來了:如何評價國畫大師朱耷的寫意國畫作品畫風?


國畫大師朱耷的寫意國畫作品

開篇所提到的,不棄傳統又極具個性的“四僧”分別為朱耷、石濤、弘仁、髡殘,因為這四人皆為僧侶,所以稱為“四僧”,“四僧”具有較強烈的反qing意識,其繪畫也常帶有抒發個人身世之感或寄託wang國之痛的感情色彩,與正統派“四王”的畫風完全不同,

具體說說“四僧”中的朱耷(1626~1705年),明代宗室,明亡後出家,號八大山人,朱耷擅長水墨寫意,其山水畫學董其昌,又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諸家;花鳥畫雖深受沈周、陳淳、徐渭的影響,卻極具個人風格,可見朱耷對國畫藝術的卓識眼界,學的都是名家,



或許由於特殊的身世及所處的政治環境,朱耷常通過奇怪的變形畫,白眼看人、奇簡冷逸的魚鳥形象和晦澀的題畫詩來表現內心的憂鬱與悲憤,因此其花鳥作品均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以及複雜的精神內涵,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國畫是一門抒情藝術,也與人的精神境界相同,


朱耷筆下的《河上花圖》全卷用大寫意畫法創作,以荷花為主體,間綴小草蘭竹,溪水潺潺,荷葉濃淡皆有,葉柄直斜不一,花朵或藏或露、交錯掩映、充滿生氣。總而言之,國畫大師朱耷的寫意國畫作品是既有傳統的筆墨文化底蘊,又充滿個性。


詩夜城主


作為一名國畫創作者,首先我認為:朱耷的作品讓當代人喜歡的不得了!為什麼呢?這可能和當代社會生活狀態有關,太匆忙、太宣洩、太噪雜,剛好朱耷的畫面簡潔明瞭,寧靜儒雅,讓人們尋得心中的淨土。


朱耷,號八大山人,清代著名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簡筆大寫意畫法,他的寫意花鳥畫以其獨特的面貌,開一代新風。

朱耷的國畫是寫意的,而且還是大筆簡意,其善用藝術誇張變形手法,如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形象突出,主題鮮明,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這樣的手法,世間少有!

朱耷不能以凡夫俗子的概念稱呼其為國畫“大師”,他在中國畫上的貢獻,早已超出大師所為,應該稱其為一代宗師不為過!


觀朱耷的寫意花鳥畫,雖簡約,卻不簡單,畫裡全是那股靈動與灑脫,還有其骨子裡的那股孤傲與仙氣,作為一個國畫家,把技法與心法匯聚成一塊,不簡單!

朱耷的寫意花鳥,畫風獨特,只此一家,是古代花鳥畫裡難得的逸品!


水墨畫家陳莊


畫的非常好,有古風風格,幹筆用的多[祈禱][祈禱][贊][贊]


長風24490421


他的畫作特點鮮明,獨樹一幟,筆墨的運用少而有味,,佈局奇特,有隱約含蓄的特點。


夜秋吟


古樸,意韻尚可。似古文人畫風。小寫意。第三張介乎大寫意


石匠秦人


沒見過


101228897075


空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