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草药

这次的新冠肺炎,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可以说快速治疗好轻微病患者,中医取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几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不仅仅是能够治病,而且包含着古人的智慧,一代代中医的传承,才有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

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草药


曾几时,中医就差点毁在了几个,在国外留学过的几个文化痞子,民国初年,就在全面废除中医的这个关头,是我们的四大国医大师,拯救了我们几千的的文化,不是对中医有着深刻的爱国之心,真不知道,中医还能否存留下来。我们需要谨记下面几位国医大师,

施今墨:

  施今墨(1881.3.28~1969.8.22),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施今墨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施今墨遣方用药自成一格,其处方配伍精当,药品繁多,前后搭配无不相合,博得了“雍容华贵”的美誉。为继承其宝贵经验,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萧龙友:

  萧龙友(1870—1960)名方骏,字龙友,别号息翁,解放后,改为不息翁。幼读经史,为清时拔贡,后学医有成,擅长治疗虚劳杂病,论治主张四诊合参。推崇《伤寒论》,重视七情内伤致病,医药并重。曾于1934年与孔伯华在北平创办北京国医学院,以弘扬中医,培养中医人才。与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齐名。人称北京“四大名医”,尝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及全国一、二届人民代表等职。

  萧氏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仅留《现代医案选》、《整理中国医药学意见书》、《息园医隐记》、《天病论》等文。

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草药


  孔伯华:

  孔伯华(1885--1955),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学自家传。早年任北京外城官医院医官。1929年被选为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临时主席,率请愿团赴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收回“取缔中医”的成命。后与萧龙友合办北京国医学院并任院长。建国后,任卫生部顾问、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学术上,主张病必求其本,临证注重湿与热。以善治温病著名,更以善用石膏一药,为医林所景仰。著有《时斋医话》、《传染病八种证治晰疑》。有《孔伯华医集》。


  汪逢春:

  汪逢春(1884~1949),名朝甲,号凤椿,江苏苏州人,吴门望族,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老医生。壮岁来京,悬壶京都五十年,名噪古都,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努力提携后学。一九三八年曾任国医职业公会会长,并筹办《北京医药月刊》;一九四二年在北京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培养中医人才做出了贡献。学术上擅长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亦多有阐发。著作主要有《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有了他们的传承和保护,总算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记得小时候,日子比较穷,有点伤风感冒,基本父母就是在田间地头,拔些不知名的草药,熬着水给我们喝,渐渐长大了,自己多少也懂得一点草药的作用,什么车前草,鱼腥草,屎甘青,鬼见愁,蒲公英,苍耳子等等,大致也依稀照着以前父母给我们喝的草药,也有空会在田间地头,拔点凉干,偶有喉咙发炎,上火,就炖点来喝。去医院看病都觉得非常的少,而如今,看到小孩少有一点不舒服,就往医院跑,其实我们若懂一些基本药方,完全就可以自己在郊外拔点草药侯或者到中药房拿点药,熬些药汤就可。

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草药


比如偶有伤寒,热感,都可以用我们古老的家庭方,雪梨,冰糖,葱头,老姜,枇杷叶,桔皮,炖上几次,一般的伤风感冒还真就很快给治好了。

在野外,小时候没有鞋穿,又比较皮,稍不注意就给东西扎到或者割到脚和手,因为顽皮,怕跑回家给父母批评,有可能还要挨揍,为了堵住不让流血,预防感染,通常就会扯一些嫩草叶,嚼碎了,敷在伤口出,用树叶皮绑好,你会发觉,伤口一下子就不在流血出来,过没一两天,伤口很快就愈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