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對於權力的依附性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導語:畢飛宇作為當代先鋒派的代表人物,在寫作體系上獨樹一幟。畢飛宇極其擅長對女性的心理、意識進行剖析和建構,通過女性外在的表現、行為舉止來揣摩其內在的想法。

這種寫作體系在畢飛宇的眾多作品中都有所體現,例如《玉米》、《平原》、《推拿》等。在這些作品中,畢飛宇以男性的視角和口吻,深入探索女性在權力、物質等意識形態面前的各種選擇,從而實現對於女性心理的解構與重建。

一、畢飛宇的寫作體系

1、人物形象的塑造

畢飛宇的作品最為高妙之處,就是他對於人物形象特點的精準的塑造和拿捏上。在畢飛宇的作品中,每一個人物都是會說話的,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畢飛宇非常清楚地把握住了每一個人物所處的地位,由此來推及人物可能會做出的事情和會說出的話。正如俗話所說,"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畢飛宇筆下的人物的話語權和他的身份、個性特徵是相當吻合、貼切的,想要做好這一點是極其不容易的。


女性對於權力的依附性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作家畢飛宇

2、人物語言的幽默感

畢飛宇的作品易讀易懂,生動而有趣。在悲慼的情感之下,又帶有著強烈的幽默感。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語言方面的功力,畢飛宇能夠結合人物的身份和時代的背景,將一句略帶時代色彩或者是政治方面的話語,巧妙地運用到人物的語言之中。這句話可能和現下所發生的事件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但是一經畢飛宇的調和,這句話瞬間就有了另一種韻味,有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巧妙之感。

在《玉米》中,這一幽默感有著較為明顯的體現。"長期和複雜的鬥爭不只是讓王連方有了收穫,還讓王連方看到了意義。王連方到底不同於一般的人,是懂得意義和善於挖掘意義的""他們不懂得鬥爭的深入性和持久性,不懂得所有的鬥爭都必須進行到底",這是對書記王連方的描寫,將較為隱晦的男女情愛之事,通過這種帶有"戰略性"、"政治性"的話語表達了出來,更加具有喜劇效果和時代色彩,也十分符合王連方的書記身份。

二、畢飛宇作品中的精神指向

1、先鋒意識

作為先鋒派的代表人物,作品中肯定會帶有強烈的先鋒精神和先鋒意識。然而,畢飛宇的創作和其他先鋒派作家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比如,餘華的作品,常常是用冷靜的筆觸來描繪世間的悲歡離合,同時在作品中給人一種剝離之感,似乎將作家的情感抽離出作品之外,平靜之下隱匿的卻是巨大的傷痕。格非的作品往往帶有濃厚的感傷氛圍,旨遠遙深,頗有壓抑之感。


女性對於權力的依附性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餘華

2、創作風格

然而,畢飛宇的作品與餘華、格非的作品都有所區別。在語言特色方面,畢飛宇的作品沒有像餘華那樣具有尖銳感和刺痛感,反而是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去深入探索人物的內心深處,再加上字句別用所造成的詼諧意味和獨特的幽默感,使得畢飛宇的作品讀來更加輕鬆暢快。

女性對於權力的依附性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格非

雖然畢飛宇的作品讀上去並不是十分壓抑、沉重,但其表達的深層意蘊卻仍然是發人深省的。在畢飛宇的作品中,對於女性的分析和理解非常到位,而且富有力量。畢飛宇充分通過情節將女性從一開始的畏懼權利到後來的依附權力,進行了較為完整而深刻的剖析,呈現出了傳統女性的獨特面貌。

女性對於權力的依附性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具有先鋒精神的畢飛宇

三、畢飛宇的《玉米》

1、《玉米》中的三姐妹

在畢飛宇的《玉米》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王連方家的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了,老大是玉米,老二是玉秀,老三是玉秧。這三姐妹性格各異,對待突如其來的事件的處理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對待感情問題的態度也有著很大的差異。《玉米》的故事主要就是圍繞著這三姐妹展開來的。

女性對於權力的依附性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玉米》

2、老大玉米

由於身為老大,玉米自幼懂事得比較早。性格早熟的玉米,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比她的父親、母親還要周到、老練。對待自己的感情和婚姻,有著自己的主見和打算,而且表現得十分果斷、有策略,這也體現出了玉米作為王家長女的一種魄力。除此之外,老大玉米還是三姐妹中第一個主動地去依附權力的人。雖然可能是性格早熟原因導致了玉米主動去依附權力,但是實際上其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極為複雜的。

在玉米的父親王連方還是書記的時候,玉米已經懂事了。所以玉米很清楚,那些來自外在的尊重和畏懼,都是因為父親官職高,手中把握著很大的權力。然而肆無忌憚的時光是短暫的,在父親王連方被撤職查辦了之後,王家的地位一落千丈,之前所有的尊重和畏懼全部都化為了烏有。身為王家長女的玉米,在兩個妹妹還遲鈍懵懂的時候,就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王家的這一變化,她的思想意識在這一時期就有了轉變。

女性對於權力的依附性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玉米的深刻含義

3、玉米對於權力的理解

玉米對待家事也是有著自己的手段和智慧的。"玉米的第一次掌權是在中午的飯桌上。玉米並沒有持家的權利,但是,權利就這樣,你只要把它握在手上,捏出汗來,權利會長出五根手指,一用勁就是一隻拳頭",玉米對於權力的理解是較為透徹的,她清楚地知道權力最重要的就是要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於是,玉米將這一理解首先運用在了處理姐妹的關係之上,在餐桌上展現了她作為長女把持家務的能力和智慧。

"玉米要的其實只是聽話。聽了一次,就有兩次,有了兩次,就有三次。三次以後,她也就習慣了,自然了。所以第一次聽話是最最要緊的","權利就是在別人聽話的時候產生的,又通過要求別人聽話而顯示出來","放倒了玉秀,玉米意識到自己開始持家了,洗碗的時候就有一點喜上心頭,當然,絕不會喜上眉梢的。心裡的事發展到了臉上,那就不好了",從玉米對待不聽話的妹妹玉秀的處理方式上,便可以看出玉米性格中不符合自身年齡的老成和城府。

4、玉米的婚姻

玉米對於自己的婚姻大事上是有著自己的主意和打算的。一開始,在王連方還沒有被撤職查辦的時候,玉米有一個將要結婚的對象,是一個飛行員。然而,在玉米家裡遭受變故之後,玉米的兩個妹妹玉秀和玉秧在看電影時遭遇了輪姦。在後來玉米與飛行員的來信中,那個飛行員只是關心玉米的貞潔有沒有受損,最終誤會了玉米,兩人分道揚鑣。

玉米在看清了現實之後,狠下心來,不再去幻想愛情,而是去主動地追求權力、依附於權力。她藉助父親的力量,找了一個二婚的官員,給他的女兒當起了後媽。按道理來說,玉米本該會擁有較為幸福的婚姻生活,然而父親權力的喪失直接導致了王家的家道中落,也就間接地導致了玉米婚姻生活的鉅變。在這裡,畢飛宇通過王家權力的變遷,來突出了當時社會人們對於權力的畏懼以及追逐。

四、《玉米》中對人性的探索

1、時代的背景

玉米作為王家的長女,更是當時的社會上女性形象的一個縮影。其實,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看似都是虛構出來的作品,但實際上那些人物都是生活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活生生的個體。在歷史的洪流之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衝擊和洗刷,每個人也都會被動接受歲月的變遷以及這種變遷給人們的精神帶來的洗禮。除了這些,還可能會擁有時代給予的機遇和饋贈。

在那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之下,人人傾羨著權力又懼怕著權力。政治的高壓和大集體大集團的脅迫,都在各種程度上對每個人都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人們在權力面前,壓抑了自己的情感,交付出了自己的幸福,也許還會改變了自己命運的走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人們很難保持自己的意志,會很不自覺地被時代的洪流推著走,甚至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無聲的壓迫和挾持。


女性對於權力的依附性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帶有時代色彩的《玉米》

2、對女性的解構

在《玉米》中,玉米的母親生了許多個女兒,然而自己卻在村子裡抬不起頭來,原因就是她沒能夠為王連方生出一個兒子來。最後玉米的母親終於生出了兒子,從此趾高氣揚。在那個時代,女性極為容易淪為家庭的生育機器,再加上當時社會的重男輕女思想較為嚴重,就會導致女性會不受控制地進行繁衍、生育。而這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男女之間地位不相平等的一種體現。

女性對於權力的依附性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畢飛宇對於女性的解構

從玉米對待事情的處理態度,對待姐妹之間的關係問題,甚至是對待自己的婚姻大事上,都可以看到這一時期女性對於權力的渴望。在那一時期,表面上來看,女性是依附於男性,對男性百依百順,但從深層次來看,這是對權力的臣服和依附。玉米最後選擇了嫁入官員之家,而不去尋找平凡的幸福,是因為在王家初期,玉米已經嚐到了權力給家庭、個人帶來的甜頭,所以會對權力有了極為強烈的渴望之感。

在這部作品中,女性在一開始對權力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畏懼和疏離,採取的是抗拒、抵制權力的一種態度。然而,當她們看到了權力帶來的好處和利益之後,便會不由自主地接近權力。實際上,在這種趨之若鶩的表象之下,藏匿的是女性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和被脅迫感。因為在那一時期,真正權力的掌握者還是在男性的手中,女性只是"狐假虎威",佔據的不過是依附的卑微地位。而這種卑微感更加重了女性內心的不安全感,脅迫感便會隨之而來。

總結:畢飛宇的《玉米》,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表達方式,傳達出了那個時代女性的無奈,展現出在男女之間地位不平等狀態下的女性形象。在《玉米》中,老大玉米成為了當時社會女性形象的一個縮影和代表。畢飛宇通過塑造玉米這一形象,對女性這一社會整體進行了大致的解剖和重構,形成了較為獨特而有風格的作品景觀。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女性對於權力的追逐和依附。

時代的大背景造成了女性內心強烈的不安全感,於是女性通過對權力的依賴和附庸,來進行抵抗內心的不安全感。但是,這種依附卻仍然是無濟於事的,因為這種權力,並不是真真正正地掌握在女性自己手中的。事實上,時代洪流下的每一個人,都逃離不出現實社會的壓迫和挾持。

參考文獻:

畢飛宇《玉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