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雙匯,用社區生鮮電商“投肉問路”

中年雙匯,用社區生鮮電商“投肉問路”

保持大而不倒,實現逆勢生長,才是雙匯豬肉電商夢成真的關鍵。

鯨商(ID:bizwhale)原創 作者 | 鄭瑞龍

近兩年,豬肉股大漲的消息不絕於市,電商大佬賣豬肉已不是新鮮事。資本“造肉”,讓真正的屠宰一哥:雙匯,坐不住了,埋頭鑽進豬肉電商夢中。

成立30多年,締造千億版圖的雙匯,為何還痴迷於電商不能自拔?傳統食品零售企業減速換擋跨入電商,卻幾乎一步一坎,完美掉進深坑,雙匯勝算又幾何?

疫情下,餐飲停業尚未恢復,家庭消費場景增加,作為肉類替代品的火腿腸需求暴漲,多家商超斷貨,銷售收入也同比翻倍。

一根火腿腸背後,站著雙匯、金鑼和雨潤等多個角力的企業,其中雙匯獨佔約40%的市場份額(長城證券調研報告數據),王中王品牌長期穩居行業銷量第一,但看似龍頭首位,火腿腸市場卻被扼住了喉嚨,發展的隱憂難以直言。

如今,雙匯保持著

20%以上的營收增速、提價6次銷量勢頭依然不減,雖然經濟下行,身處電商困境,卻仍能實現逆勢生長。對於國內許多靠燒錢圈地、遲遲無法破局的消費品新貴,老牌企業真刀真槍拼殺得來的市場經驗尚有可取之處。

01殺豬飆紅,火腿黯淡

昨日(3月25日),雙匯發佈了2019年財報。全年營收603億,同比增長23%,淨利潤54億,同比增長11%。

中年雙匯,用社區生鮮電商“投肉問路”

5年來,雙匯的成本增速與營收增速整體呈現平行趨勢,成本及費用支出在可控範疇,表明企業的經營效率沒有太大變化,保持平穩的同時仍需要進一步提升。

雙彙總資產達到286億,負債率在40%;淨資產收益率37%高於業內12%的平均值。對於固定成本較高、容易盲目擴張的豬肉製品行業,彈性的負債結構降低了企業經營風險。

略有不足的是賬面上僅剩35億現金流,比較33億的短期負債顯得流動資金週轉困難。但是實際上,雙匯2019年存貨資產達到88億,有充足儲備抵禦疫情和還債壓力。另外該部分負債主要來自上下游供應商的預付和尾款,產品銷售順暢的情況下,定價權得到提升。

主營業務佔比方面,雙匯以屠宰、火腿腸起家,隨後率先涉足冷鮮肉。其中屠宰肉為生鮮品,火腿腸、冷鮮肉分別為高低溫肉製品,三項業務營收整體逐漸上升,佔比暗合企業發展進程。2019年屠宰業務佔比65%、火腿腸佔比27%、冷鮮肉佔比15%。

(本文以主要產品代指高低溫肉製品)

中年雙匯,用社區生鮮電商“投肉問路”

屠宰業務是年度最大的看點。2019年受豬瘟影響,出欄量減少,共屠宰生豬1320萬頭,同比下降19%,但由於豬肉價格上漲,全年營收大幅增長至391億,增速超過30%,業務貢獻率最高。

經過豬瘟和疫情洗牌,部分中小型屠宰場倒閉,行業集中度相對提升,頭部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將重新增長,

雙匯在該業務上一向的戰略是:要規模,通過擴大屠宰量降低成本;2019年雙匯存儲凍肉與進口肉數量達到21萬噸,同比上升70%,充足的原材料將減弱市場波動對生產的影響,併為2020年增長打下基礎。

火腿腸業務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10%,但拉長時間看,該產品市場增長已到達瓶頸期,多個品牌割據競逐,利潤剩餘空間狹窄;加上品類單一、包裝口味等同質化太強,急需產品轉型和營銷升級。

冷鮮肉業務表現中規中矩,多年營收增速幾乎持平。原因有兩點:一是整體市場開發不足,歐美髮達國家冷鮮肉普及率達90%,國內一直徘徊在30%,體量較小,缺乏市場培育,但未來成長空間很大;二是消費者習慣了生鮮肉的口感,對安全卻單價高的冷鮮肉需求較低。

中年雙匯,用社區生鮮電商“投肉問路”

財報顯示,2020年雙匯將投資23億,升級設備,完善產業鏈。目前,雙匯已在全國建立了15個生豬養殖基地,去年擬投資16億在河南新建大型肉雞養殖場。通過從養殖、加工到包裝運輸的上下游產業鏈,縮減中間交易環節,掌控定價權,毛利率均值約20%,淨利率接近10%,高於行業水平。

02一塊豬肉,三處刮油

從35年前的瀕臨破產,到如今的1200億市值,雙匯能夠突破同行之間的價格戰,逐步走向壟斷地位。其逆勢生長的深層次原因是:成本紅利+穩提價+強物流。

雙匯的成本優勢,一方面在於通過國際化尋求豬肉差價。2013年以70多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後,形成原材料和加工鏈條的業務互補,協調採購讓成本大幅下降,當年利潤就翻了一倍。

中年雙匯,用社區生鮮電商“投肉問路”

另一方面在於資源利用率較高。雙匯生鮮肉、冷鮮肉在分割過程中,產生大量邊角肉,火腿腸藉助一體化設備能夠循環利用,產能利用率在40%左右,而雨潤僅在12%。這既降低了肉製品成本,也減少了經營性損耗,提升盈利能力。

企業經營都會面臨一個提價難的問題,要收回前期搶市場撒的幣,就不得不漲價漲傭、漲會員費等,但享受過低價優惠的消費者,反過來又不買賬。

雙匯近一年內累計提價6次,平均幅度約20%,渠道利潤同比增長50%,據安信證券食品醫療團隊調研,以600g王中王為例,渠道利潤從8元/件提升至12元/件。而結果並沒有影響業績,2019年肉製品銷量達160萬噸,同比持平,收入增長8%。

中年雙匯,用社區生鮮電商“投肉問路”

在處理漲價問題上,雙匯有較強的定價權,隨著雨潤、得利斯等部分競品式微,提價餘地變大,過去5年泡麵價格已經翻了1.5倍,火腿腸漲幅控制在70%。同時藉助貿易戰、豬肉漲價的機遇期,食品剛需消費給終端帶來的心理牴觸較弱。

雖然實現穩定提價,但是這也暴露出火腿腸行業趨於穩定、增量停滯,提價是為了收割渠道利潤。而企業經營的關鍵還是要做大肉製品市場,或開發中高端熟食、速凍產品等新領域,豐富火腿品類,打造新的拳頭品牌,迎合年輕群體消費需求。

食品零售與物流配送分不開。以前生豬運輸牽扯了屠宰加工企業太多精力,在受豬瘟衝擊後,基本方向變成以運肉為主,配送效率得到提升,卻也加強了業內對肉類保鮮的冷鏈物流的硬性需求。

中年雙匯,用社區生鮮電商“投肉問路”

雙匯自引入國內第一條冷鮮肉產業鏈後,就開始投資建設冷鏈物流,2017年又與順豐速運合作,通過自建與合作兩種方式,在豬肉製品領域,實現了全國大部分省份當日達。目前,雙匯自建冷鏈在全國排名第五,並設有3萬家終端銷售網點。

成本紅利、穩提價和強物流,保障了雙匯的豬肉生意穩居行業第一,也為未來走向電商提供了有利條件。

03社區生鮮電商,投“肉”問路

雙匯在財報上輕描淡寫地提到:新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20年開始注資並經營。除此外並無別的解釋。但這卻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大動作。

其實,雙匯在6年前的內部會議上就在籌劃入局電商,改良派要引進電商作為渠道補充;保守派認為安全難把控,並且觸及線下經銷商的利益蛋糕;激進派乾脆決定雙匯完全電商化。

彼時,電商正值井噴期,阿里京東剛赴美上市、天貓雙十一交易額還不及600億,回過頭看,是雙匯入局的最佳時機。

但是和大多數傳統零售企業一樣,難以擺脫舒適區及渠道慣性,導致雙匯只在部分地區進行了嘗試:2018年,雙匯與齊齊哈爾報業共出資29億,計劃打造龍江豬網、新建10000家線下電商小店,以及兩個區域性電商平臺;2019年在漯河建成電商產業園。

中年雙匯,用社區生鮮電商“投肉問路”

隨著品牌影響力退化、門店運營效率變低,以及休閒食品、醃肉製品在電商領域的反超,雙匯終於開始覺醒發力,在京東天貓拼多多等平臺建旗艦店,逐步從櫃檯轉向平臺,如今成立獨立運營的電商公司,將推動體系內原本衝突和割裂的優勢資源整合。

雙匯日思夜想的豬肉電商夢,是要在耕耘了30多年的豬肉製品領域,建立自有的垂直業態的新零售門店體系。雙匯電商平臺將為工廠生產直接提供服務,賦能門店走進社區超市,效率更高,更貼近市場。近期,雙匯生鮮發起的社區合夥人計劃,就是在為電商圓夢投“肉”問路。

2020年,還是雙匯實現重組後的第一年。上市公司雙匯發展完成了對母公司雙彙集團的反向收購,在知情人士看來,是80多歲的掌門人萬隆實現接班人過渡的的收官之作。因為此次重組動作是內部換股,控股權仍在萬氏家族,只是減少了管理層級。

對於家族企業來說,特徵是戰略方向穩定,但面對肉製品增長乏力、老品牌退化,以及舉步維艱的電商環境,繼任者的魄力和應變經驗,讓雙匯保持大而不倒,實現逆勢生長,才是豬肉電商夢成真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