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向脫貧攻堅發起全面總攻

民樂縣嚴格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深刻認識脫貧攻堅形勢任務,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和緩一緩、歇歇腳的心態,堅持思想不松、力度不減,向脫貧攻堅發起全面總攻,高標準、高質量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持政策不變力度不減。該縣堅持政策不變、力度不減,在精準、引導、兜底、激勵等方面下功夫,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結合起來,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兼顧,積極行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引導貧困群眾發展富民產業,切實鞏固高質量脫貧成果,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帶來的影響,全力以赴攻克脫貧攻堅最後堡壘,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研究接續推進減貧計劃。繼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保攻堅、補短板、強監管,全力做好資金保障。進一步加強駐村幹部幫扶管理,持續強化駐村幫扶工作力量,全面落實各項精準扶貧政策和幫扶措施。推動減貧戰略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研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扶貧工作重心逐步轉向解決相對貧困,扶貧的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戰調整為常態推進,推進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全面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從嚴查處各類“微腐敗”問題,確保脫貧攻堅取得群眾滿意的實效。

持續推進產業扶貧攻堅。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鄉村旅遊業和勞務輸出,積極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作坊、小買賣“五小產業”,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深化“龍頭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家庭農場+貧困戶”等幫扶模式,推廣資產收益扶貧、公益性崗位補助、生態效益補償等扶貧模式,開展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支持企業和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創辦“扶貧車間”,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就業、脫貧增收。積極推廣資源開發型、產業帶動型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增強村級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和水平。

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突出“攻堅、鞏固、提升、兜底、整改”等重點工作,緊緊圍繞防止返貧和持續鞏固脫貧成果,聚焦“邊緣戶”和“脫貧監測戶”,深入開展“3+1”衝刺清零後續行動,紮實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兜底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和村組道路建設5個專項提升行動,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一戶、不落一人。落實落細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救助和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幫扶提升脫貧攻堅實效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及時納入兜底保障政策範圍。不斷強化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電商扶貧和消費扶貧,持續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深入開展扶貧扶志行動,不斷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沈富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