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事是因為謠言造成的?

駐足小站看歷史


明朝末年一代名將——袁崇煥的悲劇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已經岌岌可危,外有後金來敵,內有奸臣亂綱。然而即使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也有一個英雄挺身而出,救濟世人,最終卻因為謠言導致冤死獄中,不禁令人惋惜。

大明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一代忠臣袁崇煥被朱由檢下令凌遲抄家,等待抄家的人到袁崇煥府上時發現並沒有多少財富——可憐忠臣,為官清廉竟落得如此下場。

進士出仕 初獲名堂

袁崇煥少知書,與許多封建時代的文人一樣,選擇了科考進士這條路,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在35歲那年登上了進士,取得了當時考生的最高理想。大家可能對進士沒有什麼概念,在當時進士大部分都是60多歲的老頭,而不是影視劇當中扮演的那樣,一堆一堆的年輕人。在取得進士後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時常有大志,想要戍關衛國。天啟二年(1622年)進京覲見皇帝,後被時任御史賞識,並破格提拔在兵部任職,被朝廷任命戍衛遼東,政績斐然,為人所道。

連連大捷 名譽朝廷

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在得知孫承宗被罷免之後,大舉領兵入侵邊疆,一路打到了寧遠。然而,大敵當前,另外幾個戍邊將領手握重兵,選擇了待在山海關而不去救援,最終只剩袁崇煥以及其他幾個將領死守寧遠。努爾哈赤威逼利誘,想盡各種方法勸降,袁崇煥均不為所動。最終在袁崇煥的努力之下,成功守住了寧遠,擊退了敵軍,史稱“寧遠大捷”

寧遠大捷後,袁崇煥獲得朝廷信任,經歷各種人事變動,袁崇煥掌握了關內外邊防。天啟七年(1627年),皇太極重新入侵錦州,歷史的大任又被委託在了袁崇煥身上。在此次戰役中,袁崇煥以議和為名拖住敵軍,以騎兵繞後進攻,親自登上城門樓指揮防守,最終金兵傷亡巨大再次撤兵。錦州之役與之前的寧遠之役合稱“寧錦大捷”。經此兩役,袁崇煥名聲大噪

寧錦戰役地圖

受忌辭官 東山再起

在“寧錦大捷”後,朝廷論功行賞,袁崇煥卻因受魏忠賢妒忌導致賞不敵功,袁崇煥憤憤辭官。不久,朱由校駕崩,朱由檢繼位。朱由檢歷來與魏忠賢不對付,在除去魏忠賢之後恢復了原先被魏忠賢貶黜的諸位官員,袁崇煥也因此再次在朝廷任大員。

《袁崇煥》魏忠賢劇照

袁崇煥最有爭議的事就是殺毛文龍。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因不滿毛文龍耗錢糧實在過大,上書請求朝廷派人監督,兩人因此有隙。當年5月,袁崇煥設宴招待毛文龍,在宴會上,兩人逐漸起爭執,袁崇煥開始數落毛文龍的種種行為,毛文龍不服,袁崇煥因此下令綁住毛文龍,逼其認罪。毛文龍仍然不服罪,被袁崇煥親自斬首。袁崇煥除掉了毛文龍,也差點除掉了部下的心。

反間計成 冤死牢獄

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舉兵入侵,關外連連失守,金兵直逼京城,袁重華臨危受命,支援京師。面對袁崇煥這種老對手,皇太極不選擇硬攻,而是使用反間計,利用各種手段散佈謠言,使袁崇煥在不明不白之下被入獄。金兵後雖被擊退,但在崇禎帝生性多疑的性格之下,魏忠賢的遺黨趁機報復,以擅自與金軍議和以及擅自殺毛文龍等罪名,又杜撰了此次京城之圍是袁崇煥私底下與金軍達成協議,並非擊退之功的罪名。袁崇煥因此徹底失去了信任。

《袁崇煥》崇禎帝劇照

大明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朱由檢下令凌遲抄家,等待抄家的人到袁崇煥府上時發現並沒有多少財富——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在原本就腐朽的朝廷中,敲掉了一塊頂樑柱,如同袁崇煥殺毛文龍失去了部下的心一樣,崇禎帝殺袁崇煥也失去了所有戍邊衛國、誓死抵抗的將士的心。

袁崇煥立馬揚威


沐浴而動


中國上下幾千年歷史,期間各種奇人異事應有盡有,因謠言而導致的事件自然也不缺。在這些謠言導致的歷史事件中有四件是比較著名的,再次按時間順序依次介紹。

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是因為聽信了謠言。秦始皇一生五次出巡,其中最後一次是比較特殊。在這次出巡之前發生了三件怪事:土星地球火星三科星球排在一條線上、東郡天降隕石且石頭上有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有人將秦始皇幾年前扔進水裡祭神的玉塊歸還給秦始皇並且說“祖龍今年死”。在這接二連三的怪事前,秦始皇也慌了,天象學家建議秦始皇出巡以避災,結果秦始皇開啟最後一次出巡,並且死於途中。

戾太子劉據是因謠言而死的。漢武帝在位後期爆發了著名的“巫蠱之禍”,漢武帝命寵臣江充調查巫蠱案。結果江充趁機誣陷太子劉據涉案,導致劉據驚恐而起兵,後被武帝鎮壓,衛皇后和劉據都自殺了。

李君羨之死也是因為謠言。李君羨是隋唐時期的猛將,起初很受唐太宗李世民賞識,被封為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等。後天象異常,星象家告訴李世民這是女皇登基的預兆,加上坊間早有傳聞“女主武氏有天下”,李世民深感忌憚。恰巧李君羨的乳名叫“五娘子”,而官職和爵位裡面又都有“武”字,因此被李世民認為是可疑人物,然後就被尋機誅殺了。

袁崇煥之死很可能也是因為謠言。歷來關於袁崇煥的死因有爭議,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崇禎帝是因為聽信了袁崇煥與後金有密謀的謠言而將他處死。


歷史守望者


第一,皇帝都是真龍天子。

第二,治天下百姓可愚不可教化。

第三,皇帝傳位長子天經地義。

第四,滿人不過萬,過萬不可敵。

第五,所謂獨尊儒術是因為儒家為百家之長。

第六,廢承相而天子獨斷天下是歷史必然。

第七,諸葛亮是神人也。

第八,晉人都在狂浪,不安心上班。

第九,古代並非缺乏科技,魯班造木鳥可飛天不落。

第十,清蒲松齡因鬼而言人事,本人不信鬼。

第十一,科舉制促進了中國古代社會進步。

第十二,兵定天下必由北向南,而不可逆。

第十三,孔子只是一個機會主義者,成功是偶然。

第十四,大楚興,陳勝王。

第十五,所謂匠人,奇技淫巧耳。

第十六,古代打仗靠派出將領PK決勝負。

第十七,三國時期人口最少,所以對外很慫。

第十八,南宋聯蒙滅金是報靖康之恥毫無大局觀。

第十九,如果大明沒有亡社會就會走上資產階級革命道路。

第二十,改朝換代來來去去,就一定有進步比前朝更高明。

第二十,靠幾十個日本武士從沿海一路殺到南京,百倍明軍措手無策死傷慘重。

第二十一,隋煬帝是因為修運河徵高麗而亡國。

第二十二,元朝蒙古對漢人統治所謂初夜權。

第二十三,重要人物離世,必有天象異常。

第二十四,讀史書越多,就不會重蹈覆轍。

第二十五,古代史載吃人的情況不是野蠻落後,而只是被迫無奈。

第二十六,祖宗說過的絕對沒有錯。

第二十七,女子無才便是德。

第二十八,分封子孫同姓為王可鎮天下千秋萬代。

第二十九,不誅十族,恐日後生亂。

第三十,子女剮肉以事父母,謂至孝。又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

第三十一,文有八股,詩有平仄,否則狗屁不通。

第三十二,除中華以外,皆是蠻夷。

第三十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不死,那就君死欽此。

第三十四,古代成就霸業不搞點巫術都不好意思稱王。

第三十五,古漢語繁體字最偉大。簡化字要不得是數祖忘宗大哭(´;︵;`)(其實暗暗偷笑,反正現在電腦打字,一百筆劃的還不用手寫)


小北2014


在網絡世界發達的今天,好像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權力。這樣雖然豐富了人們的思想,但是也滋生出了一個可怕的東西,這就是謠言。謠言的傷害有多大的,它可以讓一個人活著,也可以讓這個人馬上死。謠言也不是現在的產物,在古代就有,甚至來得比現在還要猛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古代這些別有用心者是怎麼造謠的。

在古代謠言也是非常頻繁的,就連詩人屈原也遭受過謠言的陷害。他在作品裡面寫到:某些人嫉妒他長得帥呀,就誣陷我說我淫蕩。最早的造謠者大概是在商周時期的惡來,歷史記載他善於給賢能的人謠言,也善於拍紂王的馬屁。這些謠言馬屁的劇毒讓紂王迷失了自己,諸侯們知道紂王的謠言病毒已經到了深處,所以全部都投奔到別處去了。

最早記載謠言被擊破的是在西周。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還很年幼,所以就委託周公輔政。這時候造謠者就出現了,就是武王的兄弟們。他們謠言說周公要搶王位,大家要小心。沒多久全國上上下下都流傳著這種說法,迫於流言的壓力,周公只好放下工作離開了。後來這幫造謠者成了真正造反的人,在周公的幫助下成王才平定了叛亂,但是這時候成王還對他保持防備心。直到後來成王看見了他寫的祭祀文章,上面寫了自己願意用命來換得社稷穩定的句子,成王才真正的接納了他。

曾經給劉邦獻出妙計幫助劉邦撿回一條命的陳平,也曾因為謠言而受到劉邦的質疑。歷史記載有人在向劉邦告黑狀:"我聽說陳平曾經跟嫂子不乾淨,並且之前是因為別人不肯收留他才來投奔您的。我們還聽說他在軍營裡收受賄賂,將士們給他錢就可以買到職位。"造謠者爆出的料實在是太猛了,劉邦懵逼了,只好把他叫過來自己說清楚。他過來說:"有能力的員工是要來投奔有能力的老闆的。我在軍中是收錢了,到那都當做是軍中的經費了。"劉邦聽了後這才選擇相信他,才為後來他獻出妙計提供了機會。

謠言太多了,有人就寫了一本書來教大家辨別。唐代有個官員因為謠言,官職被一降再降。他終於忍不了了,於是就寫了本書教皇帝分辨。皇帝拿過來一看很感動呀,轉過頭就把官職又降了一級。原因是寫的文章雖然很有用,但是朕難道不要面子嗎。有人寫了辨別謠言的書,就有人寫了全是謠言的書。比如呂蒙的故事,在正史裡面的記載是,他聽了孫權的勸說很感動,讀了很多的書但是沒讀《易》。而有個叫王嘉的人在他的書裡面記載的是,呂蒙聽了勸說很感動看了很多書,尤其認真看了《易》這本書。

這就是古代有關於謠言的故事,無論是在什麼時候,謠言與真話都是一起存在的。怎麼來分辨,就要看大家自己了。


重拾歷史0020


天津教案。

1870年,天津發生瘟疫,中國許多嬰兒患病,於是被家人拋棄在河邊。天津仁慈堂的修女見到這類嬰兒,就抱回教堂。由於當時的醫療水平,很多嬰兒在教堂死去。一些不分青紅早的人開始謠傳:洋牧師以檢查嬰兒身體為名,將進去的孩子挖出心肝和眼睛做研究。

謠言一出,人心大亂

此時,許多地痞無賴唯恐天下不亂,想趁機鬧事,藉以渾水摸魚。他們不斷慫恿當地群眾上前鬧事,煽動當地人對洋人的仇恨,並添油加醋說洋人在教堂裡殺中國人的孩子,挖去孩子的內臟做食物,引起當地人的強烈憤慨。

官府出來干預,不久之後,兩名“人販子”落網,官府在告示裡暗示其行為可能是“受人囑託”,民間組織“水火會”受到鼓勵和煽動,開始四出抓捕嫌疑之人。經群眾公審,一名叫做武蘭珍的迷拐犯迎合“民意”供稱,其作案所用迷藥是天津仁慈堂堂提供。

仁慈堂修女本擬請民眾派代表入內調查真相,但被法國領事豐大業所阻。豐大業豐不願與民眾直接交涉,他帶人闖入三口通商衙門和天津府衙門,要求地方大員崇厚、張光藻調兵彈壓。遭拒後,豐大業在獅子林浮橋上遇到靜海知縣劉傑,爭論中,豐開槍恫嚇,射死了劉傑的家人劉七。此舉點燃了一觸即發的民憤,圍觀百姓打死了豐大業及其隨從,又衝入法國教堂,扯碎法國國旗,打死法國神父、修女、洋商、洋職員及其妻兒等計20人(還包括幾名俄國人)、中國僱員數十人,焚燒了法國望海樓教堂、育嬰堂、領事署及英美教堂數所。

此即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


山東扶蘇


1.黃飛鴻一生結過四次婚,除原配羅氏外皆為續娶,每次都是在妻子去世後重娶。

四個妻子中前三個均有名份,分別是羅氏、馬氏、岑氏,但因陸續死去,因而當時人們迷信黃飛鴻有克妻命,以至於最後在娶莫桂蘭時不得不以納妾為名成了婚。

1879年 娶妻羅氏,婚後三月羅氏病卒。

約1896年 續娶馬氏為妻,生二女、二子(漢林、漢森),不久馬氏病卒。

約1902年 續納岑氏為妻,生二子(漢樞、漢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5年 續莫桂蘭為妾。最後一名妻子莫桂蘭於1982年於香港逝世。

2.農民起義可歌可泣。

但是洪秀全有88個老婆

贏家永遠是正確的,輸家再好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

3.梵高割下了他自己的左耳?其實他只割到左耳耳垂而已!


快樂66幸福99


中國歷史上用謠言惑眾造成的歷史事件很多,但觸目驚心.震天動地的只有兩件:一件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人制造謠言,說二十多個日本兵失蹤,發兵進攻北大營,打響了侵佔東北的侵略戰爭,在蔣介石不抵抗政策之下東北三省很落入侵略者魔掌之中。第二件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也是日本製造一個目本士兵失蹤謠言,藉口發動七七事變,挑起了全面的侵華戰爭,使億萬中華兒殘遭推殘灬這兩起謠言世所罕見。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這個“謠言”的範圍很難界定,以中國為例,歷代農民起義或者是王朝更迭,反抗者都必須師出有名,由此就產生了諸如“大楚興,陳勝王”、“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之類蠱惑人心的口號,這些算是有強烈的目的導向的謠言。

再比如說,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也是由謠言而起,最終釀成了無可挽回的悲劇。

還有一個比較搞笑的謠言,甚至被記載到了課本上。說的是近代文學大家朱自清先生,晚年因拒領美國救濟糧,導致生活窘迫,飢餓致死,其實朱先生在民國時期聲望很高,生活水平也很不錯,去世的原因是因為胃病。

再來說文學領域那些知名的“謠言”,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裡的小人原本是指心胸狹隘卻聲名頗重的讀書人,也就是有文化的流氓。古代有句話,叫不能輕易得罪讀書人,因為你不知道這些自視甚高又沒啥真本事的人會給你安個什麼罪名,造個什麼身世。最慘的受害者代表就是陳世美和西門慶,兩個都是實實在在的好人,因為不幫助同鄉的讀書人謀差事,被同鄉造謠,遭世人唾罵千年。

大部分謠言都是因為造謠者太閒而且沒腦子,聽風就是雨,或者是就喜歡挑唆是非,但是還有些謠言就是目的性非常強的了,拿這次疫情來說,造謠者不在少數,目的和動機自然也不一樣,如今隱藏最深的造謠者恐怕就是那位寫日記的女士了,明面上是文化人,骨子裡是什麼可就不一定了,但是善惡自有輪迴,人在做,天在看,希望到時候報應來的狠一點,不要給這種人留一絲活路。


楓漁襲衫


①公元千年到公元1033年(耶穌千年祭日)前後,西歐有過強烈的宗教騷動,根源在於世界末日的信念,以及啟示錄中的那句話:“那一千年完了,撒旦必從監牢裡被釋放,出來要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國”,罪惡將侵入世界,反基督的即將降臨和世界將完全顛覆。於是人們眼中的萬事萬物彷彿都是上帝與魔鬼的戰場,或預示著人類的命運。開羅的哈里發摧毀聖墓也被視為罪惡入侵的證據。

②黑死病期間,有人傳言是猶太人在水中投毒,於是各地掀起迫害猶太人的浪潮。另有猶太人吃兒童等謠言。

③喬治 勒費弗爾的《1789年的大恐慌》是本研究謠言的名著。那年夏天法國農村的很多暴力行為是因為謠言所致。

④焚書坑儒是發生在中國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第二年,兩個術士(修煉功法煉丹的人)侯生和盧生暗地裡誹謗秦始皇,並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調查,審理下來,得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全部“焚書坑”及“坑儒谷”遺址坑殺。此即為“坑儒”。兩件事合成“焚書坑儒”。

⑤法國大革命前夕的“國王拐賣嬰兒”謠言1750年法國巴黎地區開始流傳這樣一則謠言,許多民眾認為許多兒童失蹤案件實際上的政府所為,民間開始四處流傳路易十五國王沐浴兒童鮮血治療麻風病的傳聞,之後還發生了一些巴黎群眾襲擊警察拉貝致死的惡性治安事件,導致法國國王開始下令進行鎮壓逮捕,巴黎地區的政府與群眾關係進一步惡化,此後法國大革命就是在這樣的群眾環境當中爆發的。這次謠言事件成為了法國大革命的前兆事件,雖然謠言內容荒誕離奇,但卻能使得整個巴黎的輿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其實是法國政府與民眾關係惡化的一種必然結果,1750年左右的法國饑荒事件導致巴黎境內的流亡民眾數量劇增,加上當時法國巴黎的警察確實在按照國王的指令通過抓捕一些流浪者來穩定社會局面,導致了嚴重的社會恐慌。之所以會有這樣恐怖的謠言出現,其實與黑暗中世紀的一些真實歷史慘案有關,歷史上的伊麗莎白巴利特女伯爵就真的進行過人血沐浴,謠言使得巴黎地區黑死病時期流傳下來的吸血鬼傳說在民間輿論當中被激活了,逐步成為了集體心理當中的恐慌意象。在謠言爆發之後,法國政府為了尋找造謠者,展開一系列鐵腕行動,結果造成了與群眾的嚴重衝突。結果最終導致了嚴重的輿論連鎖反應,法國王政的覆滅成為了歷史趨勢,當年的5月22日在巴黎境內居然謠言還直接引起了多場叛亂事件,也就是在這場事件後,大革命的幽靈開始在整個法國遊蕩,而層出不窮的謠言也成為了大革命時期特殊的歷史產物。

⑥雍正帝自證清白的《大義覺迷錄》反而最終被謠言反噬如果說路易十五的鎮壓行為導致了謠言的進一步惡化,那麼雍正帝對於“篡位謠言”的澄清行為反而是自證者被謠言反噬的一種典型的社會案例。在康熙末期,皇子之間的繼承人爭奪戰愈演愈烈,最終四皇子胤禛取得了勝利,從而成功登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雍正皇帝。由於長期的內部政治鬥爭,民間出現了許多版本的謠言,其中有一些是政治勢力暗中進行輿論攻擊的結果,也有一些是民間的一些無端猜測,而當雍正皇帝即位之後,關於雍正篡位的謠言開始甚囂塵上。而之後還發生了曾靜反清案件,呂留良學生曾靜企圖鼓動嶽鍾琪造反,結果被捕,雍正皇帝親自參與了案件的調查,之後曾靜認罪伏法。雍正皇帝認為呂留良名望較高而且有著煽動反清的嫌疑,於是之後將呂留良誅殺。而之後為了澄清事實,雍正皇帝做了一件自以為很聰明的決定,一方面免去曾靜死罪,一方面將案件的口供等調查記錄彙編成《大義覺迷錄》發行全國各地自證清白。本以為此書下發必然輿論環境大為改善的雍正皇帝怎麼也沒有料到,這本書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大義覺迷錄的大部分內容並沒有引起民眾興趣,反而是其中曾靜曾聽聞雍正帝篡位等供詞的片段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結果民間出現了大量斷章取義的版本,將此書作為了雍正篡位心虛的證據民間關於雍正篡位的謠言更加愈演愈烈,甚至後來還一度出現了“十四子改於四子”的傳聞,雖然雍正時期對謠言百般打壓,但這些謠言還是長期存在。後來到了乾隆時期由於《大義覺迷錄》的影響實在過於惡劣,乾隆皇帝索性將其定性為禁書進行銷燬,而當年的曾靜等人又被再審直接處死。雍正篡位謠言的直接原因在於康熙末期的繼承人競爭事件,再加上雍正繼位本身也確實有些歷史疑點,雖然綜合來雍正篡位之說是無稽之談,但雍正的勝利確實是建立在政治鬥爭取勝的基礎上的。再加上後來雍正處死了原先他政治集團當中的隆科多與年羹堯,這些事件本身就是造謠的好把柄。結果在《大義覺迷錄》這張“好牌”的影響下,謠言反而傳播速度大大加快,結果演變成為了雍正帝的一場政治醜聞。

⑧1768年驚動乾隆的叫魂恐慌事件孔飛力有一本書,名叫《叫魂》,所描寫的歷史事件指的是1768年的叫魂事件。儒家社會體系下,民眾一方面看似是對鬼神敬而遠之,但實際上村落群體意識當中一直藏匿著鬼神文化的信仰,魏晉南北朝時期影響力巨大的巫蠱信仰與玄學文化就是重要的歷史案例。不過巫術信仰往往只能廣泛存在於亂世,政權再次長期統一後巫蠱文化就開始漸漸趨於沒落,明清時期的巫蠱之術已經南移,基本上只廣泛存在於西南。但鬼神神秘文化仍然一直潛藏於各個角落,一旦社會不穩定性加劇,巫鬼文化就會從民間神祇體系當中被分離出來成為一種恐慌文化。叫魂現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叫魂原本只是一種民間習俗,通過叫魂儀式治療被驚魂的人。乾隆時代,謠言突然興起,1768年的江南地區突然出現了大量有關叫魂的謠言,傳聞有人通過叫魂妖術可以實現對他人靈魂的操作,甚至在謠言當中出現了許多聽起來非常逼真的叫魂事件,有人甚至稱目擊到了妖人做法蠱惑他人的現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些關於剪去人的髮辮控制魂靈的妖術傳聞,由於事件涉及到了“髮辮”這個敏感的清朝政治名詞,引起了滿清統治集團的廣泛注意,於是進行大範圍的搜查,官方的介入產生了連鎖反應,事件開始進一步升級,出現了波及全國的除妖運動,許多地方政府根據一些捕風捉影的手段大肆抓捕,而許多主流群體也將矛頭對準了一些邊緣群體,比如流民、僧人等等。整個事件當中沒有任何一個明確的妖黨群體,甚至沒有什麼陰謀主體存在,但還是產生了巨大的混亂與恐慌。最終事件作為一場鬧劇被朝廷草草收場,1768年的叫魂事件是影響最為嚴重的清代巫蠱謠言案件,但並非只此一例,清朝統治時期斷斷續續出現過好幾次類似的事件。

一方面反映出統治階級與民眾之間複雜的關係,另一方方面也反映出多數人群體對少數人群體的一種歧視敵意,在整個叫魂事件當中,被公眾視為妖黨並屈打成招的人,往往都是弱勢的少數人群體,比如流民等,與中世紀時期歐洲發生的女巫審判運動有著一定的相似,從中可以看到謠言背後複雜的人性之惡的存在。四,謠言引發的天津教案事件天津教案是晚清時期的一場典型教案事件,也是謠言左右社會局面的典型事件。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國門洞開,除了外國政治勢力廣泛進行中國範圍之內,而基督教也在這個時期廣泛進入國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