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有段時間《長安十二時辰》熱播,架不住滿屏的吹爆,瞜了一眼,10分鐘不到,棄劇。

既不是我心中的盛世大唐,也不是我心中的繁華長安。

二十多年的觀影歷史,只有一部劇滿足了我對大唐的所有想象。

它就是——《大明宮詞》。

《大明宮詞》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歷史正劇,也不是司空見慣的宮鬥戲。確切的說,它更像是國產劇裡的“美”劇。

它的美是全方位的,涵蓋了視覺、聽覺、意境。

美有很多種,《大明宮詞》的美屬於高級的,因為它美出了詩意。


一、

人物扮相是《大明宮詞》最顯而易見的美。

小太平的靈動之美。

周迅素來以靈氣著稱,而她最富靈氣的角色莫過於《大明宮詞》中的小太平。

周迅飾演的小太平那叫一個驚歎!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劇中周迅穿著一身鵝黃紗衣配綠色齊胸襦裙,梳著兩個環形小發髻,活脫脫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女。而當時她演這部戲時已經24歲,比小她3歲的韋姐姐(胡靜飾)看起來更少女。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這位帝國的小公主整日裡在大明宮裡跑來跑去,胡作非為,會因為母后三日不來看她就上吊自殺,也會毫無顧忌地穿著自己設計的奇裝異服在文武百官面前拋頭露面,更會因為拒絕外國王子的求婚表演“切手指”的驚悚場景。

《資治通鑑》上對太平公主有四詞評語:驕奢淫逸。一看就是被皇權寵壞的孩子。可是周迅演出來的小公主非但不惹人厭,還像一個小精靈般招人喜歡。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長安月下,上元燈節,偷偷跑出宮的太平在街上跟韋姐姐走散了,她急乎乎地邊哭邊找,無意中掀開一張崑崙奴面具,面具下是一張明媚的臉。這是薛紹和太平之間最美的相遇。多少人因為這個畫面和哭得梨花帶雨又一臉嬌羞的太平·一起陷入情動。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成年太平的高貴之美。

如果說周迅飾演的小太平是驚歎,那麼陳紅飾演的太平公主則是驚豔。

陳紅的顏雖美,卻“木”。在其他劇中,這會成為演技的障礙,比如《新龍門客棧》邱莫言、《神鵰俠侶》李莫愁。

但是在《大明宮詞》裡,她的“木”,反而恰到好處。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因為婚後的太平生活並不幸福,五年的苦悶生活,早已把她少女時代的活潑靈動消磨殆盡,臉上只有哀傷、不解、堅韌、剋制。

即使受了委屈,也不是那種楚楚可憐的悽慘模樣,而是一種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的無辜神態。臉是木的,眼是活的,不正是那個時期的太平?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陳紅五官精緻,臉圓潤而方,正是因為方形臉反而給人一種端莊大方的感覺,而她時時挺直的背脊,自由一種公主的高貴優雅。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記得劇中太平身著裹胸裙,外披紅紗披肩,素手彈琴的神態雍容閒雅,不禁讓人想起唐朝名畫《簪花仕女圖》中的貴婦們。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不過最美的還是太平哭泣的時候。

那是她與第二任丈夫結婚的當晚,太平換下禮服,穿上素衣,來到薛紹的靈前訴衷腸。昏黃的燈光下,太平睹物思人,低聲吟泣,猶如一幅天涯思婦的寫意畫。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公子薛紹: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趙文瑄的俊美長相,古典氣質,尤其是《大明宮詞》裡的薛紹讓他成為“儒雅”的代名詞。

這麼多年我還忘不了 ,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他的笑 。

當年太平揭開崑崙奴的面具,薛紹臉上徐徐綻放的笑容,成了春日裡最明媚的一束陽光。多少電視機前的少女們阿姨們這一瞬間集體石化,連空氣都是安靜的,所謂“一見薛紹誤終生”就是這麼來的。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而他在劇中扮演的另一個角色——張易之,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一襲白衣,一支豎笛,飄逸而妖嬈,狂狷而邪魅,乃人間真絕色,秒殺現在的多少小鮮肉。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二、

華麗的臺詞是《大明宮詞》最具風格的美。

劇中一再重複的臺詞來自皮影戲《採桑女》中的一段,它貫穿了太平的一生。

多少人年少時曾把這一段臺詞默默抄在小本本上,再慢慢地將它背誦出口。

女:野花迎風飄擺,好像是在傾訴衷腸;綠草湊湊抖動,如無盡的纏綿依戀;初綠的柳枝輕拂悠悠碧水,攪亂了苦心柔情盪漾。為什麼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遠行的丈夫卻年年不見音訊…

男:離家去國整整三年,為了夢想中金碧輝煌的長安,為了都市裡充滿了神奇的歷險,為了滿足一個男兒宏偉的心願。現在終於衣錦還鄉。又遇上這故人的春天。看這一江春水,看這滿溪桃花,看這如黛青山,都沒有絲毫改變……也不知我新婚一個月就別離的妻子是否依舊紅顏。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臺詞如果只是華麗還不足以成為經典,關鍵是它華麗而不空洞,它優雅而富有思想性。

劇中的武則天毫不避諱她作為一個女人對權利的熱愛和執著。

在天下人都反對她稱帝時,她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皇位是什麼?只不過是治國者的資格。現在我要用我的能力賦予女人這樣的資格,女人不能稱帝只不過是一個過時而不合理的傳統,我要廢除這樣的傳統,這也許是我一生之中最偉大的政績。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歸亞蕾用她精湛的演繹說出這段話的時候,你能感受到一個帝王的霸道和決斷,以及一個女性對男權社會的反叛。

當年寫《大明宮詞》的時候,正在重播《我愛我家》和《編輯部的故事》,劇中語言充斥著一種王朔式的經典調侃味。

編劇鄭重說,我們絕對不要這種語言,我們要做語言上的革新,用一種典雅優美的語言說出大唐祖先的故事。

今天看來,《大明宮詞》的臺詞的確是一種革新,至少在同類的古裝劇中甚少看見,而它臺詞中流露出的美在其他劇中更是絕無僅有。

也許只有這樣華美的臺詞才配得上萬國朝拜的盛世大唐。


三、

原聲配樂是《大明宮詞》最回味無窮的美。

音樂的記憶是持久的。

也許很多年後《大明宮詞》劇中的細節你多半已經忘掉,但劇中經典的旋律,卻一直縈繞心間。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這是林海的第一部獨立創作的影視配樂作品,當時他花了很多的心血來完成。

劇幕拉開,王蘭唱著“長安月下、一壺清酒、一樹桃花”

,她的聲音飄渺,唱得溫柔繾綣,讓人不自覺陶醉在長安的月色中。

《一曲茶爐暖色》,笛簫合奏,瞬間讓你穿越至千年前的大唐,在燈火輝煌的長安街頭,見證長相守的誓言。長相守是整部劇的主題,也是最被懷念的旋律。

不過,令我印象深刻的卻是另一首曲子——《寒山僧蹤》。

中秋月夜,王維與太平在公主府吟詩賞月。當時的王維還是一名渴望建功立業、意氣風發的少年,脫口便是: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多年後,王維再度與太平重逢,《寒山僧蹤》響起,琴聲渺渺,笛聲寥寥,古意悠遠,正是王維晚年隱居終南山,參禪悟道的心境。

雖然王維和太平的故事本是虛構,可這裡對王維形象的描繪,確有幾分真實。

虛虛實實間,是對大唐人物風貌的還原。

這部劇所謂的意境高遠,正在此處。

豆瓣9.0,為什麼這部劇成為國產劇的審美巔峰

喜歡,請關注 “時空記1994” ,定期更新影評、書評、樂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