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母與子,原來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囧媽》:母與子,原來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春節期間的一部免費的電影《囧媽》,讓今年困在家中的我們心中,終於有了一絲年味。這個電影看完之後,聯想在現實生活中媽媽的千萬種樣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都有同款的媽媽。

01

適當的距離,才是解決母與子問題關鍵的一把鑰匙

從小生我們、養我們的母親,卻總是過度地干涉我們成年以後的生活。我們應該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什麼時候升職,甚至是什麼時候度假……母親不遺餘力地干涉,讓年輕人總是叫苦不迭。

電影中的徐伊萬結婚後一直忙於事業,夫妻由於種種原因分道揚鑣,而不知內情的母親卻還在一直催生孩子。

我的同學小方大學畢業後一直被母親催婚,她和男友關係確定後帶回家,卻被母親一哭二鬧給生生拆散,原因是這個準女婿家是外地的。小方是一個獨生女,痛苦抉擇之後,和男友選擇了分手。可是如今都三十好幾了,卻再也沒有遇到過能走到一起的,她的母親卻依然不依不饒地催,害的小方都不願回家了。

可怕的是像小方這樣被母親干涉婚姻的年輕人卻並不是個例。

其實,兒女成人後,父母不必過多地干涉,只要適度地引導。特別是婚姻生活,往往出於好意卻適得其反。


《囧媽》:母與子,原來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02

如果說母愛是一種永遠的暖,子愧則是一種永遠的痛。

在我們成年以後,母親就已經老去。我們記憶中沒有母親年輕時候的辛苦,只有她年老時候的嘮叨和瑣碎。我們不瞭解母親年輕時候的艱難,或許是自己的記憶不夠深刻,或許是自己的心思不夠,我們無法全部瞭解母親的過去,甚至我們中的許多人不知道母親的生日,而母親對我們愛吃什麼,愛玩什麼都瞭解的一清二楚。

這本身就不公平。成年以後的我們和母親之間應該是平等的。我們開始掌握一切的主動權,我們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在家庭中也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於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是蠻橫,總是強勢,卻忘記了母親已經越來越老,也越來越需要我們的幫助,然而卻在我們面前假裝自己的堅強。

成年後的我們總是忽視母親的老去,卻不知道,母親隨著一點一點變老,就一點一點離我們遠去,當有一天,母親真的不在的時候,我們即使再多的悔恨都無法彌補。

老舍說:人,即使活到90歲,有母親便多少還有一些孩子氣。一旦失去母親,就像插在花瓶裡的花,雖然色香在,卻失去了根。

電影中徐伊萬的母親年輕時候是一個愛好文藝的姑娘,本來在莫斯科作護士,有著美好的前途。因為和伊萬父親結婚,於是留在了新疆。可是生活不是愛情,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始料未及,如伊萬父親的酗酒家暴,如伊萬的出生。

電影中的母親選擇了隱忍,選擇了面對,選擇了堅強,所以,母親心中太多的痛苦,伊萬並不知道,也不瞭解。而當他了解到母親為了自己做出了許多的犧牲之後,愧疚代替了憤怒,他選擇了道歉。


《囧媽》:母與子,原來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03

母親會自然而然地把兒女的不幸的罪責攬到自己的身上。

母親總是擁有著最博大的胸懷,從小時候期盼孩子健康成長,到長大後期盼孩子事業順利,家庭和順。她們總是擁有過多地焦慮,總是不遺餘力地給兒女助力。

從小時候孩子生病怪自己照顧不周,到長大後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怪自己輔導的不得力,甚至孩子體質不好,也會怪罪自己孕期沒有補充充足的營養。

在我們綿延不息的一生當中,母親的愛和責任感一直都在,無論孩子10歲、30歲、50歲、還是70歲、90歲。

如電影中,徐伊萬離婚,母親盧小花也怪罪自己,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承擔所有的痛苦。母親總是想通過自己的一己之力來成為兒女成長的墊腳石。


《囧媽》:母與子,原來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04、

在災難面前,母親一定是擋在兒子前面的那個人。

就像電影中的大熊撲向兒子的時候,母親盧小花擋在前面,本能地保護兒子徐伊萬。

林語堂曾說:“父愛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母愛卻是與生俱來的。”

汶川地震中,一位母親懷抱著嬰兒,孩子沒有絲毫傷害,搶救隊員到時,孩子哭聲洪亮,而母親卻早已去世多時,卻依然保持著這個堅毅的姿態,我們的搶救人員費了好大的勁才把母親的手掰開,把孩子從她的身上分開。她分明是讓自己的身軀為孩子撐起生的希望,本能地犧牲自己,保護孩子。這個故事讓現場許多人留下了熱淚。

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當初我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你,如今遇到危險時,我拼命也要保護你。

而現實中的母子,往往總是在互相傷害之後,才懂得對方的可貴,總是在失去之後,才能明白彼此的不可或缺。

當子女明白:那個已經思想落伍,腿腳不便,可能整日嘮叨,又毫無重點的人是最愛你的人。但只要你願意用心體會,這些都是她在為你勾畫幸福最初的輪廓。

當母親明白:適當地放手,保持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關心,卻又互不打擾,適時退出,在安全距離之外默默地關注對方,子女才能夠真正地成長。

願天下母子,都能夠和諧相處,理性和解。家和,才能萬事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