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讓人類徹底進入覺醒新時代!

面對疫難,

人類到了需要覺醒,超越自己的時候了!


萬物一體!

讓我們快速開啟新生命意識!


感動了,哭了...

真的 ...活著

該為它們做點什麼了......


如果這次疫情放過了人類,

今後也請人類放過野生動物!

有因必有果!萬物皆有靈!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這次疫情,讓人類徹底進入覺醒新時代!



通過這次上天降臨到人間的災情,讓人們越來越渴望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大自然向人類敲響警鐘,人類覺醒的時代來臨了,你感知到了嗎?


自然整體的生態平衡與持續穩定是物種生存的根本依據。人類也像其它物種一樣,依賴於這一整體而存在。儘管我們的依存方式有著自己的特點,但仍舊有賴於此。


在經歷了幾個世紀的人類主體性張揚之後,人們終於從自然的真理中開始重新認識自己。人類首先是一種普通的生命存在,他同萬物一樣,是一種生態與自然依賴性的存在。人類作為自然界中一個僅具有短暫歷史的生物類種,最為重要的生存條件就是現實自然世界的持續存在。


我們雖然可以無限時間內的宇宙演化或無限性宇宙的演化來論證自然界向人類的必然生成,但人類在地球上的存在無疑是有著很大偶然性的,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各種因素的巧合和太空中自然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


地球有規律的自轉和公轉,地球周圍有均勻的大氣保護層,地球表面有種類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水土資源和礦產資源。這一切構成了人類生命存在所必須的生存空間和條件,但這一條件本身並不是無條件的。


這些既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限量,也沒有無限制維持這一有機平衡體的能力。因此,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有一個終極的限制,那就是不能破壞這一自然系統的整體性及其延續性。


基於以上的原則,人類應該改變現有的道德價值觀。人類應該平等地尊重自然整體及居於其中的個體存在,也應該遵從自然的內在秩序,這應當成為我們最為基本的價值態度。


或者會所,人類應該反思一種新的人性觀,一種建立在自然生命網絡之上的人性觀。在反思人性之後,人類必須重新評價我們與大自然相處的方式。人們需要改變人類中心論的習慣偏見,返回大自然,重新學習在自然界生存的方法,特別是對周圍環境的適應和自我調整。


人們需要按照自然要求生活,這就意味著與我們賴以生活的大地系統的法則和諧地生活,意味著與我們自己軀體的法則和諧地生活。但是,為了找到這種外在的與內在的和諧,我們必須再次學會自然與軀體的語言,傾聽它們的話,認真審視而絕不能漠然處之。


眾多的思想家總是教導說,人類是自然世界中最可寶貴的存在。綠色理論則針鋒相對的指出,自然才是人類永遠的導師。


從這個角度上說古代文化而不是現代文明更接近於這一理想狀態。因此,反思古代的文明尤其是東方道家的思想,重新學習基於適應而不是變革的也就是生態化的生存智能,於今天就顯得非常重要。


這次疫情,讓人類徹底進入覺醒新時代!



《老子》:人和天地,皆由大道化育。


中國道家的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個充滿生命的超巨大系統。其中所有的事物都相互有機地聯繫著,宇宙在其歷程中運行,是時間座標和空間座標的交叉線。


宇宙時空的數量、向量、向量和宇宙萬物的變化息息相關。宇宙是場的信息系統,彼此相需、相即、相攝、相入,一在多中、多在一內、相融無間。對於這種樸素的辯證觀點,道家中人有著深切體悟,從老、莊之始便探其玄機,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體關係。


從老子開始,道家皆以道為世界的本原。道,指創造宇宙的動力,或宇宙的本身,它是創造一切生命的總源泉,是融貫萬物生成的總動力。


老子說:“大道汎合,其可左右。萬物持之持生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也就是說,大道像廣闊的河水一樣滋潤著萬物,毫無私心,毫無偏意;像偉大的母親一樣愛護著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養育而生。


道如此萬能,如此偉大,卻又如此謙虛,如此大公無私,它所涵蘊的道德至理,正是人一生學習並追求的目標。


對此,陳景元指出:“聖人愛民恤物,鉅細申恩,若可名於小矣。任物遂性,歸功於天,又可名於大矣。法道施化,佈德及人,鼓以淳和之風,被以清靜之政,忘功不有,不自尊高,故其盛業可大,聖德可就,以其不為大,故能成此尊大矣。”


“修身之士汎然無著,若雲之無心,水之任器,可左可右,隨方隨圓,不滯於常,物來斯應。鑑物斯廣,不均應用之心。利物雖多,不矜兼濟之德。仁逮蠢動,未始為私。眾善歸宗,不為之主。是能彰非小非大之德,無自尊自伐之稱,可以契上真之大道矣。”


簡單來說,“大道—宇宙—自然界”就是人類最好的的老師


這次疫情,讓人類徹底進入覺醒新時代!



《莊子》:順應自然,才能融入大道。


對自然界要善意對待,這是因為在根本上“人與天一也”。既然如此,就必須保護生態環境。


《莊子》一書中有非常豐富的生態觀,如《莊子·馬蹄》說:在風俗質樸的年代裡,百姓的行為安祥穩重,別無外求,所以山上還沒有路,河裡也沒有船隻和橋,萬物渾茫,眾生繁衍,各不相犯。


人沒有害禽獸的心,禽獸亦不傷人,所以禽獸可以讓人牽著遊玩,雀鳥的窩巢可以任人攀著觀看,這就是盛德的時代。人類和禽獸同住在一起,和萬物同聚在一處,哪裡有什麼君子和小人的分別呢?


這些生動的描述、完全是一幅動物成群、植物茂密的自然圖畫。人類生活其間,也完全是處於逍遙自在、任意無為的狀態。那時候陰陽二氣調和平靜,鬼神不擾亂人類,四時的運作合於節度,萬物不受傷害,生物不死於非命,人雖智能,即不妄用,這就是最和諧的狀態。


《莊子·徐無鬼》則從人的認識過程概括了自然生態的統一性。它說:“人之於知也少,雖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謂也。”由不知而達到知,由知之少而知之漸多,於是“知大一(天),知大陰(地),知大目(物種),知大均(聯繫與平衡),知大方(生存方式),知大信(規律性),知大定(穩定性),知至矣”。


萬物都承受自然,只有順遂自然,才能體合大道,因此可以說:“天地之養也一,登高不可以為長,居下不可以為短”。大自然對萬物與生態的養育是統一的,大公無私的,而不是有所偏失的。


將莊子學說的脈絡梳理一下,大概可以這樣概括: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觀察天地萬物的出發點。若能站在大道的角度觀察人世,則能看到天地同一、萬物一齊、物我無分、無此無彼。


天地萬物雖然形態各異,人間諸事雖然各有其理,但說到根本上,則各順其情、各盡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這就是差別之中的同一、相異之中的不異、體悟到差別之中的同一、相異之中的不異,也就體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換句話說,莊子所謂的大道,在天地萬物生成之後浸透在了天地萬物之中,這就是天地萬物各自的自然本性。天地萬物自然而然地順著自己的自然本性運動變化,這就是遵循大道。


人自然而然地順著自己的自然性而生活,這就是遵循大道。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表述,融入大道,就是融入自然;合乎大同,就是合乎自然。物歸自然,齊同萬物,這是莊子整個學說的歸結點。


這次疫情,讓人類徹底進入覺醒新時代!



生態論的延伸與發展。


由老子肇始、莊子構建的這種天人並生、物我為一的生態智慧,其後成為道家的基本理念。《淮南子》就繼承了老莊重視系統、強調和諧的整體思維的優秀傳統,而且從應變出發,進而著眼於整體的穩定完善。


在《淮南子》看來,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系統,萬物無不被道所統攝,萬物又以自己獨特的功能來體現道。所謂道者,一是指演化萬物的本原,一是批統攝萬物的理體,這在《淮南子》中被稱為“淑清之道”和“萬物之祖”。


道的這兩重含義是緊密相連的,因為宇宙萬物無不以道為最高本體,無不稟受道而息息相通,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感應、自然無間、融為一體。在宇宙這個龐大的系統中,物物相連,天人相通,渾然一體,和諧均衡。萬物只有相連而存在,相通而變化,脫離整體或系統,就會遭到厄運。


從老子的“衣養萬物”而不居功,到莊子的“齊同萬物”而與天為徒,始終強調的都是追求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共存。所謂“與天為徒”,就是返回大自然,返樸歸真。


這種重視生態、親和自然的思想及其志趣,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亦為近現代西方許多思想家重視,譽之為人類文明中最深刻、最美妙的生態智慧。


世界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亦十分關注人類文明的現實困境和未來前景。他認為,地球生物圈是人類唯一的可居之所。地球是人類的大地母親,人類作為大地母親養育的眾多孩子之一,最根本性的職責是維持它的生態系統,使之保持穩定以永遠適於人類的居住。


在他看來,近現代工業化無度擴展和技術濫用,表明人類的歷史從天人和諧的階段卻逐漸走向了征服與控制地球生物圈的道路。


人類正在上演著一場現代社會的“費敦神話”,其結果可能是,“如果生物圈不再能夠作為生命的棲身之地,人類就將遭到種屬滅絕的命運,所有其它生命形式也將遭到這種命運。”


實現大地母親生態拯救的根本途徑是人類自然價值觀念的徹底變革。他明確指出:“宇宙全體,還有其中的萬物都有尊嚴性,它是這種意義上的存在。就是說,自然界的無生物和無機物也都有尊嚴性。大地、空氣、水、岩石、泉、河流、海,這一切都有尊嚴性。如果人侵犯了它的尊嚴性,就等於侵犯了我們本身的尊嚴性。”


為此,他認為人類應該皈依東方傳統文化,以有效限制現代社會中人們的貪慾對自然造成的侵犯並建立起對自然的內在的崇敬。


這次疫情,讓人類徹底進入覺醒新時代!



科學家彼得·拉塞爾則從另一個角度論述人與自然的關係。他參考了一眾宇航員的經歷感受,他明確指出了地球是一個活的有機體的觀點。他依據詹姆斯·拉伍洛克的“生物圈”觀點和詹姆斯·米勒的生命系統觀點,提出“生物圈應被理所當然地視為一個生命系統。”


他認為,宇宙自然的進化迄今已經經歷了從能量到物質、從物質到生命、從生命到內省意識的四個進化階段,目前正經歷著從“人類場”向“蓋亞場”轉變的第五個階段。


處在這個過渡期的現代社會的前途並非光明一片,而是充滿了危險,“已深深地陷入人類歷史中社會、政治、經濟、生態和道德危機是複雜的蜘蛛網”。


在他看來,人類要擺脫目前的困境並實現高級狀態的順利進化,就必須承認人類只是自然整體中的一部分,從而形成一種高度協同的整體論、生態化的世界觀。


“我們需要轉變到一種真正全球觀念上,在這種觀念中,個人、社會和這顆行星都被給予充分的重視。換言之,我們必須從一種協同性較低的世界觀轉變到一種協同程度較高的世界觀。”(彼得·拉塞爾《覺醒的地球》)同時,他和卡普拉一樣,認為這種生態化世界觀與東方文化傳統、道家思想有著內在的一致。


這裡,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應該確立一種後現代的立場:在深刻把握現代工業文明的本質之後,人類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審視傳統生態意識的正確視角,才能真正讀懂先祖們世代相傳的生活智慧之書。


以老莊思想中天人並生、物我為一的生態智慧為起點,逐步發展出了一套生態系統論:在宇宙中,道為最高本體,而萬物無不稟道而相通。近年來,這種系統性的生態思想也為西方世界所重視和運用。


道家學說中人與自然關係的價值把握、對自然界萬物的珍愛、對自然資料的合理利用,具有普遍的意義。人類確實需要與我們的先人對話,以獲得面向未來的智慧與力量。


這次疫情,讓人類徹底進入覺醒新時代!



人類到了需要超越自己的時候了。

每一個人都需要完成一個華麗的轉身。

外求的時代過去了。

接下來人類只有內求!


所謂“內求”?

就是人類要依靠自身獲取巨大的能量。

只是無形能量總比有形能量更加具有

威力,更加具有高層次的力量和功能。

而這次大覺醒將在中國正式上演!


這次疫情,讓人類徹底進入覺醒新時代!


這次疫情發生更將是一場歪風邪氣的徹底毀滅,更在警示人類負能量,在這個時代已經快速消退,各種正能量正在冉冉上升,這將是人類史上一次偉大的揚升!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但只有靠聖賢和祖先留下的大道與文化來化解。



這次疫情把中國人民的靈魂徹底清洗了一遍,也將喚醒無數執迷不悟的人們,中國人開始覺醒了,中國人一旦覺醒將是巨龍的咆哮,必將震撼世界,響徹雲霄!


2020,中國這頭雄獅將徹底被激醒,這一次的覺醒將直接決定未來世界人類的生死存亡,唯有中華傳統文化能拯救中國,唯有中華傳統文化拯救世界,這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更是天道,不隨任何人以及國家的意志力所轉移,必然發生!


中華傳統文化將在今年徹底走向全球,唯有中華傳統文化才能拯救人類,中華傳統文化是溫暖人心的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認祖歸根的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天下一家共享共榮的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就是化掉人心的冰冷和堅硬,讓人心變得更柔軟,讓世界充滿愛的文化!


萬教歸一,萬法歸宗,天下一家必在中國呈現,中國具備這樣的神聖使命,更具備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自古華夏出聖賢,未來的中國,將聖賢輩出,輸出大同文化,改變世界格局,還給人類一個清靜自然的幸福盛世!


這次疫情福禍兩相依,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太極旋轉,必有天機,黑暗之後必是光明,放眼四望,物質財富時代已經不再是人類的終極目標,從物質世界獲取滿足的時代已經悄然過去,一個人類覺醒的新時代即將到來!


這次疫情之後,

中國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拭目以待!


共同祝福中國,

祝福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