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親日記:改變觀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結親日記:改變觀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科木吉勒和阿布力克木·木薩共吃團圓飯


3月23日下午15時,喀什地區英吉沙縣龍甫鄉託喀依村村口,看到科木吉勒要走,阿布力克木·木薩又急忙將桌上的兩個蘋果塞進科木吉勒的包裡。

“大哥總是這樣,巴不得把整個‘家’都塞到我包裡。”科木吉勒笑著說,彎起的眼睛開始泛紅。拿起包轉身向外走去的他沒有看到,阿布力克木也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淚水。

“記得放羊,重活等兒子回來弄,有啥困難給我說......回去吧回去吧。”科木吉勒坐在車上不忘最後的叮囑,阿布力克木點著頭,搖搖手,看著汽車遠去。


結親日記:改變觀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科木吉勒和阿布力克木·木薩一起餵羊、喂鴿子


結親日記:改變觀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科木吉勒和阿布力克木·木薩一起餵羊、喂鴿子


躺著,不行!動起來!

科木吉勒是自治區教育廳《語言與翻譯》雜誌社副編審,也是一名新疆作家協會的蒙古族作家,2013年在喀什地區英吉沙縣龍甫鄉託喀依村“訪惠聚”駐村時結識了村民阿布力克木,當時阿布力克木家還是低保戶。

3月22日上午10時,吃過早飯後,科木吉勒便帶著阿布力克木的孫女一起打掃家裡的衛生。“2014年駐村走訪時,我對阿布力克木家的第一印象是,這房子該好好收拾一下了。”

科木吉勒後來瞭解到,阿布力克木的女兒出嫁了,兒子外出上學,兩口子在家也不怎麼收拾。

那一年,45歲的科木吉勒利用工作之餘,拉上阿布力克木一起整修羊棚、修葺房頂、打掃庭院。

房子乾淨了,但這只是第一步。

“黨的惠民政策好,給阿布力克木家裡蓋了安居房,但要解決他的根本問題,還是得要讓他動起來。”科木吉勒明白,思想的改變最重要,他又拉著阿布力克木一起放羊,一起去地裡勞動。漸漸的,阿布力克木變化不少。

“必須要動起來,勞動起來,只有勞動才有收穫。”阿布力克木這樣對科木吉勒說。

2016年9月20日,科木吉勒在自己日記本上寫下這樣一段話:“改變是很難的一件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變又是很容易的事,只要你改變觀念,就會讓生活充滿希望,現在阿布力克木的家有了大變樣,他的心裡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希望。”

交流,眼睛可以看透一個人

兩年的駐村工作結束後,科木吉勒也正式和阿布力克木結為親戚了。

回到了烏魯木齊的工作崗位上,科木吉勒有時間就會打電話問問阿布力克木的情況,“每兩個月都會回阿布力克木家看看,有時候到他家都凌晨4點多了,阿布力克木不會鎖門,一直等著我,看我躺下,才放心去睡覺。”

7年的感情,讓這對哥倆越發默契,科木吉勒摸了摸羊身上厚重的毛,阿布力克木就遞上了剪刀,做好剪羊毛的準備。

阿布力克木的普通話說得並不好,但哥倆在一起,一個眼神對方就會明白自己的意思。

“天氣熱了,羊毛太厚,裡面就會藏著很多寄生蟲,定期剪羊毛對羊身體很有好處。”沒有多餘的語言,兩人嫻熟地將羊蹄捆好開始剪毛,科木吉勒繼續說道:“羊是他們家的主要經濟來源,一開始,他家只有幾隻羊,放羊也只是在家門口,沒有好的草料,還不運動,羊病死率也很高,我就給阿布力克木建議,早晚兩次放羊,要去遠一些草更好的地方。”

阿布力克木家現有20只羊,狀況很好,賣羊的價格也高。

剪完羊毛,兩人看著整潔的庭院席地而坐。

2017年12月科木吉勒得知,阿布力克木的妻子古來斯汗·阿不都熱西提身體不適,便聯繫醫院,將兩人接到烏魯木齊,讓其妻子接受治療,20多天出院後,又帶他們去大巴扎散心。

“這次來都是他出的錢,出院後,他讓我們住在自己家,這是把我們當自己家人呀,還送我老婆衣服。”阿布力克木說著說著,聲音逐漸哽咽了。

為了幫助阿布力克木進一步樹立生活信心,科木吉勒從2016年開始,給阿布力克木上大專的兒子平均每個月500元生活費。2018年阿布力克木的兒子畢業了,在科木吉勒的鼓勵下,他去了喀什市機電市場就業,每月的工資能有4000元。

2017年阿布力克木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底實現脫貧,過去過低保日子的阿布力克木,現在種地年收入4000多元,每年賣羊也可以收入20000元,不僅脫了貧,還帶著鄰居一起勞動致富,科木吉勒的心裡說不出的高興。

“大哥說,科學養羊不僅可以吃到好的羊肉,還可以賣到好價錢,地裡的收入也上來了,家裡乾淨,就連親戚也羨慕,我也很高興,脫貧不僅是生活上的優質,更是思想上的進步。”2018年12月5日晚上,科木吉勒坐在阿布力克木的院子裡記錄下自己的感受。


結親日記:改變觀念,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科木吉勒和阿布力克木·木薩一起在杏花地裡賞花


結親不是任務,這是我的家

3月23日一早,科木吉勒又來到阿布力克木的大棚菜地查看情況,雖然4天前和同事一起將辣椒苗種下,但即將返程的科木吉勒還是想再看看,才能放心。

13時,阿布力克木家的廚房熱鬧了起來,科木吉勒將自己專門帶來的羊肉燉了,和麵做起了湯飯,古來斯汗也做了拿手的鷹嘴豆,阿布力克木端出了自己做的酸奶和饢,一桌豐盛的午餐做好了。

在科木吉勒看來,這更像是一桌團圓飯。

14時,科木吉勒趁著大家中午休息,拿出了日記本:“阿布力克木已經是我的親大哥了,只要他需要我都會一直幫他,永遠是他的後盾。”

16時30分,阿布力克木的孫女放學回家了,見到科木吉勒,小傢伙背誦了一首《春曉》,又拉著科木吉勒看自己寫字。

屋裡大人們歡聲笑語,孩子們嬉笑追逐,整潔的庭院前,樹枝發了嫩芽,羊群“咩咩”地叫著,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科木吉勒拿出日記本記錄下這美好的一刻,他在結尾寫道:“結為親戚,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它不是任務,這裡就是我的另一個家,我要讓這個家變得越來越好。”

科木吉勒說,他要記錄下和阿布力克木的點滴,記錄下村子的變化,記錄下人們的笑臉,等退休了,還要寫一本民族團結的書,用文字傳遞這份特殊的情感。

17時10分,科木吉勒收拾好返程的行李後,拉著阿布力克木又鑽進了羊圈,交代好這個季節養羊所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喀什地區英吉沙縣龍甫鄉託喀依村村委會門口,自治區教育廳9名結親幹部職工集合完畢,和親戚們告別後,準備踏上返回烏魯木齊的車,車門即將關閉時,阿布力克木又塞給科木吉勒一個茶缸,茶缸裡裝滿了被紙包裹著的雞蛋,茶缸溫熱,雞蛋也是才煮好的。

路上,科木吉勒看到村裡的杏花開了,他想著,下次再來看親戚要把女兒也帶來,認識下她的弟弟、妹妹們。

(文/記者 孫芳婷 圖/記者 呂伊晗 尹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