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規只約束孩子不約束家長該怎麼辦好?

大皇蜂


家規約束孩子,不約束家長,肯定不好。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存在學習模仿的能力,如果孩子不能做的事情家長能做,那麼孩子會問“為什麼”,難道回答我是大人?這是不合邏輯的,既然是家規就請大人和孩子一起遵守。

2.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都存在逆反心理,如果孩子看到你不讓他做的事情,他會充滿好奇心,想去做這個事,如果家長和孩子共同遵守,告訴孩子這是不好的,我們都不能去做這個事,孩子就會明白爸爸媽媽不這樣,我也不能這樣,一旦家長做了,孩子就會有衝動,有好奇心。

3.幼兒和成人平等。

你要讓孩子明白他是一個小大人,要自己約束自己,以自己為榜樣,當自己的小老師。所以在家規也一樣。


鯨落南北


如果家規只約束孩子不約束家長的話,情況有以下幾種:

孩子尚小,家長只要言辭呵斥,即可被嚇到,或者打兩下揍一下,就立馬聽話。總而言之還是能聽的。

隨著孩子年齡逐漸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這些家規就可能是這樣了,要麼孩子還是表面上的乖乖寶,而背地裡可能什麼事情都能做得出來,學會了陽奉陰違。要麼孩子是公開反抗,我要怎樣怎樣,你怎麼就可以怎樣怎樣呢,作為家長你會啞口無言……

其實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無聲勝有聲。所以家長更應該注意言行,做到言傳身教。

另外,家裡確實需要制定一定的約束小規則,這個時候可以召開家庭小會議,一起制定規則及細節,相互監督。父母出錯了或者沒有遵守,也要受到懲罰,這樣孩子也會不自覺的去執行,也會讓孩子有契約精神。



慧語啟心



公正永生


我可以肯定地說,只約束孩子,不約束家長辦不好。而且前提是這個規矩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是不影響孩子將來是個身心健康,思想自由的人的規矩。

首先,身教重於言傳。這是實踐檢驗過的真理。😄

還有一句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這些就在說明一個問題,自身的行動是最有說服力的。你在孩子面前就是那麼做的,而且做得好,你不用啃聲,他也會照著那麼去做。如果你定了什麼規矩,自己不遵從,卻又沒有說得通的理由(比如成年人是可以喝酒的,但是不能爛酒),那孩子肯定是有想法的。即便屈於家長的權威接受了,估計以後就學會了陽奉陰違。豈不可怕。

其次,感覺問這話的像是站在孩子的角度?

那麼大多數孩子在家裡是遵從父母意見的,如果我們對父母的規定有自己的想法,建議好好給父母說出來。

如果是我,我或許問下父母,我有個想法,可不可以說一下。然後他們同意就把想法說出來。不管父母接不接受,你說出來了心頭會好受。如果得不到同意,達不成一致意見,要體諒父母。或許他們有自己的難處。

如果問這個問題的是成年人,我就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問。不妥,成年人這樣問我不贊成。

身教重於言傳,這是教育的法寶。


悠悠菖蒲


你問不是高人犯的錯誤;

多數家長上下說做統一;

時遇到可試求幫助解決;

少有他不聽話我也沒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