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執行力,一切等於0!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只有各方面的實力都能滿足實際的需求,才能把手中的“瓷器活”做好。管理者所面臨的處境和挑戰也是如此,要想圓滿地完成任務目標,要想有效統率下屬,最大限度地發揮下屬的積極性,若沒有實實在在的“幾把刷子”是無法想象的。

在任何一個組織中,管理者能不能準確領會領導意圖,貫徹全局性的方針與計劃,能不能帶好下屬,把團隊打造成高績效的隊伍,體現管理者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既執行力與領導力二者兼備。執行力,即對個人而言執行力就是辦事能力;對團隊而言執行力就是戰鬥力;對企業而言執行力就是經營能力。馮侖說:執行力的強弱和人生經歷的長度、寬度有關係,或者跟底線有關。底線越高,行動能力越低,越容易停留在紙上談兵;底線越低,往往行動更有利,更強大,手段更多、更老辣。

領導力其實是分三個層面,領導自己,領導他人,領導組織,指在管轄的範圍內充分的利用人力和客觀條件在以最小的成本辦成所需的事提高整個團體的辦事效率。其實,可以簡單概括成九個字“做什麼,怎麼做,誰來做”。前兩個詞說的是執行力,後一個詞說的是領導力。

1、做什麼: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態,認同公司的價值觀,樹立全局觀念的意識;其次,要準確理解並能充分了解公司的各項預期目標;三要,與上級領導保持順暢的溝通,領會上級的意圖。

2、怎麼做:就是要做到行事幹練果斷、有令必行、善於協調、分清輕重緩急。管理者的執行力是管理成敗的關鍵,“有令必行”是執行工作的通則,善於協調是強化執行力的重要保障,分清輕重緩急是落實執行力的前提。

3、誰來做:是個最為複雜的問題,它是管理者的領導力的體現。什麼是領導力?就是指在管轄的範圍內充分的利用人力和客觀條件在以最小成本辦成所需的事提高整個團體的辦事效率。它包括專業知識、管理技巧及領導能力。在它的概念中有幾個關鍵的詞:充分利用,最小成本。我們都希望每件事在被執行的時候能有執行力強的人來完成,這是一種理想狀態。而在現實工作中,我們往往不可能事事都找到執行力強的人,而執行力強得人也不見得事事都能完成的很好。那麼,怎樣把不合適的人培養成合適的人,如何提高下屬員工的執行力,如何讓每件事情能快速有效的執行完成,如何為所有員工營造一種充滿激情和創新的環境,都是對管理者是否具有領導力的表現。

實踐中,高效執行力有兩環境六因素:硬環境(包括流程體系,時間管理,激勵機制三因素);軟環境(包括控制系統,組織建設,企業文化)。當然,執行力存在,因為工作成果得不到認可,導致積極性不足;因為制定計劃不嚴謹,導致執行偏差不到位;因為計劃制定和管控過程的不嚴謹,導致執行起來有難度等;可以歸納為:“不願”、“不會”和“不能”三“不”問題。組織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正確的人、正確的事、正確的方法怎麼有機融合在一起。把人和事融合在一起的,就是執行力的核心。

領導力修煉通常在六個方面:1)感召力——凝聚人心;2)學習力——快速成長;3)決策力——多謀善斷;4)組織力——資源整合;5)教導力——帶隊育人;6)執行力——績效達成。

這是一個變的時代,速度致勝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速度成為發展的第一核心競爭力。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在強調:快。在快得始料未及、變得超出想象的速度的時代,企業不僅僅要技術的創新,更要管理的創新。作為一個管理者,不僅要不斷完善自身修養,更要體現出價值。

【原文《禕語不凡:執行力》曾發表於三茅人力資源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