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英鎊》:金錢的神奇魔力

《新約·馬太福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人們一般用這段話描述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兩極分化”現象,常用它來感嘆社會的不公。但實際上,“馬太效應”反映出了管理的一個基本法則,即資源向高效率者傾斜。

《百萬英鎊》:金錢的神奇魔力

許多人認為,擁有金錢,就代表著擁有了強大的能力,即使他不會為你花一分錢,也沒有關係。和有錢人牽扯上關係,本身就是一件榮幸的事。在金錢至上的社會,金錢不僅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更是一種社會地位和對事物駕馭能力的體現。

《百萬英鎊》這部電影1953年出品,在1958年傳入我國。改編自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同名小說。諷刺的是當時的倫敦社會資本主義,即便是在現在,這部電影中的深層資本含義依然有著借鑑意義。因為金錢無論在何時,都有著神奇的魔力。

01

金錢是你進入上層社會的入場券。當你擁有了足夠多的金錢後,名利、地位接踵而來。你無需刻意,就會收到各種上層社會名流聚會的邀約。電影中的亨利.亞當,在擁有了足夠多的金錢時,就有人上門訂製服裝,酒店提供最好的套房,甚至連大使館都主動前來提供服務。一些社會名流主動要求聚會,一些好的評價都加諸上身。

金錢可以擁有更多地樹立正面公眾形象的機會。當你擁有足夠多的金錢,就會有主動或被動地參加公益事業的機會,偶爾出手,就會更加深刻地描繪你的正面形象。

金錢可以讓你擁有更強地號召力,讓你的行為擴大化,擁有更大地影響力。比如電影中亞當支持朋友的金礦,購買股票,就引來了大批的人購買同一支股票,引起股票上漲。

就像我們現今社會中的公眾人物,因為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他的行為更容易得到模仿。由於互聯網的興起,他們的在微博等公眾場合的言論,經常會受到粉絲的呼應,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他們就可以依靠這些影響力,獲得代言或者廣告收入。

金錢讓你更多地機會選擇自己的心儀的另一半,擁有選擇愛情的權利。儘管故事中的亞當,不可能取出百萬英鎊支票上的錢,也從來沒有用過這上面的錢。但是依靠這張支票的影響力,他才有機會進入上層社會,才有機會接近貴族小姐,俘獲芳心。


《百萬英鎊》:金錢的神奇魔力


02

從始至終,亞當並沒有取出一分錢,但是當一個月過後,他卻擁有了金錢、地位、美女、工作等等,這就是金錢的魔力。

雖然人們在對亞當有沒有那張百萬英鎊的支票中,見風使舵的嘴臉固然可惡,但是深刻分析這些人,卻能思考到其中的道理。

當原本看起來的落魄青年變成了百萬富翁,飯館、服裝店、酒店,這些原本以貌取人的小業主們,立刻換了另一副嘴臉。

從小業主角度來 說,對有錢人獻殷勤,完全是建立在自身營生的利益之上。小業主希望的是通過和有錢人建立聯繫,從而讓他長久地照顧自己的生意,自己的小生意獲得長遠地支持和發展,他們想要的,也不過是發家致富。

人們因為資本的有無來確定自己的態度和嘴臉,這就是人性的真相。讓有錢的人擁有的更多,資本流通的規律就是“劫貧濟富”,這就是資本的真相。

亞當在落魄的時候,被人奚落、嘲笑、冷落簡直數不勝數,而後對他的大殷勤鮮明對比之後,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瞭解到了金錢的神奇魔力。

人們考慮的是你的社會資源和償還能力,落魄青年可能付不起一頓飯錢,而百萬富翁根本不需要付錢,就可以免費就餐、穿定製服裝,住豪華酒店甚至獲得大使館的免費資助,因他們看的是長遠的利益和財富擁有者的巨大的影響力。

《百萬英鎊》:金錢的神奇魔力


03

其實在電影中突出了一種導向,做一個聰明且誠實的人。任何行業,依靠虛偽和手段可能會取得一時的成功,但是要取得長久地成功,誠信是必需品。

就像電影中兩位打賭的富翁最初的選擇一樣:選擇一個聰明且誠實的人,缺一不可。試想,如果主角沒有聰明或沒有誠實,故事的結局必然會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