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時通血管預防腦梗對嗎?

每到秋冬季節,一些有腦梗死病史的中老年人就會到醫院要求輸液,“疏通血管”以預防腦卒中再發,這種現象已持續多年,無論在大、中、小醫院均是如此,目前醫學界主流觀點認為“輸液預防腦梗死”不可取,而現實中換季輸液現象卻相當盛行,這使得一些基層醫生感到十分困惑。

為什麼換季輸液預防腦梗深入人心?

隨著生活水平條件的提高,換季輸液預防腦梗深入人心的原因可歸納為:防控意識增強;冬春季節高發;輸液起效迅速等原因。

腦梗死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因此人們迫切需要對腦血管病進行防控,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和健康宣教的深入,腦血管病預防觀念正逐年為廣大人群所接受,人們漸漸對腦血管病有了更多的瞭解,認識到腦梗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防可治的,這是形成換季輸液現象的一個重要基礎。

腦梗死是腦血管閉塞引起的一個臨床綜合徵,其發病與季節呈明顯的相關性,特別是在秋冬和冬春季節變換之際,腦血管病呈現高發態勢,這一現象具有鮮明的特徵,為普通人群所自發認識,而這一規律也被相關研究所證實,這就構成了換季輸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對於急性腦梗死,醫院往往採用靜脈輸液的方式進行治療,所用藥物通常是一些抗血小板製劑和中藥注射劑,部分患者從中受益,患者在既往的治療中得到了一些經驗,即輸液往往會使臨床症狀得到部分緩解而且起效迅速,因此,在進行二級預防時,患者多主動選擇靜脈輸液。另外,基層醫生在臨床實踐中,對於具有中風先兆表現的患者,採用靜點一些擴血管藥或抗小血板製劑,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的臨床症狀,並從患者方面不斷得到正面的反饋,這使得基層醫生也願意接受患者的要求,在腦血管病高發季節給患者輸液治療,這在無形中也對換季輸液現象起到了推動作用。

醫學界的主流觀點是什麼?

由於“輸液預防腦梗死”現象越來越普遍,這引起了醫學界的重視,目前對於這一現象的主流態度是否定的,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輸液預防腦梗死沒有科學依據:患者預防性輸液主要是採用一些活血化淤、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這些藥物從理論上講可能對防治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但是一個方案的可行性需得到循證醫學的驗證。目前“常規”輸液預防方法尚沒有得到科學、嚴謹、大規模的臨床驗證。

輸液增加感染機會和輸液反應:輸液是直接靜脈給藥,這就增加了發生感染和輸液反應等[4](如發熱、肺水腫、靜脈炎、空氣栓塞等)的機會。輸液過程中,進入血管內的雜物可引發血液感染,造成血管內皮損傷,損傷之處可導致脂質沉積,使動脈粥樣硬化,久而久之形成新的栓塞。

輸液不適宜作為二級預防措施: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多需要長期乃至終生用藥,輸液只是一種暫時的給藥方式,因而不適宜作為二級預防措施。


換季時通血管預防腦梗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