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愛寫馬的李賀,英才命短,詩魂長存

李賀,字長吉,後世稱李昌谷,中唐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合稱唐代三李。李賀獨愛寫馬,可以說,馬就是李賀的化身。下面,我們一起品讀這位天不假年的英才。

託物言志,借馬寫懷

李賀酷愛寫馬,單單《馬詩》這一組詩,就一共寫了23首。李賀愛寫馬,是把人生的理想追求和境況際遇都寄託在馬的身上,融入到對馬的意念中。也許李賀是受了伯樂識馬的影響,而自己又迫切希望遇到人生中的伯樂。馬,就是渴望一展抱負的李賀的現實寫照。讀懂了詩人筆下的馬,也就讀懂了李賀。

獨愛寫馬的李賀,英才命短,詩魂長存

上面這幅字是李賀的《馬詩》其五。詩的前兩句寫景:連綿的燕山上,一彎明月高掛在天空上;月光下的沙漠,像鋪上了一層白皚皚的霜雪。後兩句抒情:駿馬什麼時候能披上威武的鞍具,馳騁在這秋高氣爽的疆場上。用金絡腦這一名貴馬具,象徵馬受重用。而表達的是自己何時才能被人賞識,得到重用?這是詩人懷才不遇所發出的憤慨嘶鳴。從詩的創作背景看,當時正是唐憲宗時代,盛唐已經遠去,取而代之的是藩鎮割據、宦官專政、戰火四起。作為皇族後裔,出於對盛唐的懷念,李賀是希望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的,可一身抱負卻難以施展。

又如巜馬詩》其四: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這匹天神下凡的馬,雖然瘦骨嶙峋,但是鐵骨錚錚。這不正是才華橫溢、性情高傲而又境況淒涼的李賀嗎?巜馬詩》其一:龍脊貼連線,銀蹄白踏煙。無人織綿韂,誰為鑄金鞭。

詩人自喻為素質優良的千里馬,但苦於無人賞識啊!如此種種。其實詩句不必過多解釋,只要用心去品讀,就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

獨愛寫馬的李賀,英才命短,詩魂長存

高貴皇裔,悲苦人生

天才之上是鬼才。被稱為"詩鬼"的李賀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才能在大唐這個詩的國度裡擁有一席之地。他的才華和成就也眾所皆知,就不贅述了。簡單說說詩人的生平吧,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他的詩。

首先,李賀是高貴的。據記載,李賀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的後裔,擁有皇族血統,和當時的皇帝也算沾親帶故。李賀對此也是非常自豪的,他常常自稱:"唐諸王孫李長吉"。從他的多首《馬詩》中也能看出,詩人常以血統高貴的馬自喻。可以說,李賀骨子裡是驕傲的。理想中,他就是一匹高貴的馬。

其次,李賀又是悲苦的。在現實中,李賀的真實境況又是一匹瘦骨嶙峋的馬,正如他瘦弱的身軀一樣。在李賀還是幼童的時候,他的父親李晉就病故了。這個唐室宗枝,家道中落,李賀跟著母親,隱於村居。李賀的家境貧寒,從他的詩中就可以看出:

"欲將千里別,特此換鬥粟"。但李賀又有著過人的天分和遠大的志向,他在骨子裡都渴望證明自己配得上皇族血統。然而現實似乎總跟他過不去。滿腹經綸卻參加不了科舉考試,他的才華遭到小人忌妒,以冒犯了他父親李晉(進)名諱的罪過,取消了考試資格。在那個以科舉取官的年代,李賀的政治生命,就基本宣告結束了。雖然當時的文壇領袖韓愈一直賞識他、舉薦他,可最終李賀也僅謀得了一個相當於僕役的小官。這讓性清高傲的李賀感到十分屈辱。最後,李賀在報國無門的情況下辭官返鄉。縱是天縱奇才,最後仍在鬱郁不得志中因病離去,享年僅27歲。天忌英才!掩卷長嘆,大抵如此。

獨愛寫馬的李賀,英才命短,詩魂長存

詩如命貴,情如山重

少年的李賀雖然天資聰穎,但卻異常勤奮。據說他經常騎著一頭毛驢外出,背一個揹簍每日沉吟,每得佳句就放入蔞中,回家後再慢慢整理成篇。李賀視詩如命,幾乎到了焦思苦吟、嘔心瀝血的地步。可以說,李賀是用生命來進行創作的。他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留存下來240多首詩作。也正是長期的焦思苦吟、抑鬱成疾,才讓詩人如此短命。

李賀也是一個重情的人,他非常愛他的妻子。無奈紅顏薄命,他的妻子卻因病先他而去。愛人的離去,成為壓垮李賀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那個烽煙亂世,高貴的李賀,悲苦的李賀,深情的李賀,結束了短暫的一生,卻給後世留下了永遠的溫情。"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李賀配得上這樣的稱譽。

獨愛寫馬的李賀,英才命短,詩魂長存

結語

李賀的一生,以馬寫懷。馬,就是他的魂魄。詩人是短命的,所幸的是,他的詩長存。詩在,魂就在。才華橫溢的李賀,宛如一顆流星劃過天際,卻留下了璀璨奪目的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