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快速下跌买认沽,简单买沽一定是最优解吗?

期权星球专栏 — 权面解读 —

市场变化解读

收益风险归因分析

交易结构介绍


来源:期权星球(ID:vix-777)


近期欧美的疫情数据有些爆炸,之前我们对外围市场的担忧在近三周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看来在疫情真正过去之前,市场的上涨动力估计都不会太强。


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大A股算是顽强地挺过去了(收复了2月3日巨大的跳空缺口),然而由于欧美政府的迷之操作,国外疫情的失控,外围市场大跌,我大A还是“不堪重负”不幸被带沟里去了……


都说快速下跌买认沽,简单买沽一定是最优解吗?


3月11日开始到3月23日,沪深300ETF(510300)从最高4.078元跌至3.526元附近,跌幅为13.54%。


有一些朋友当时一看外围疫情大有控制不住的趋势,美股刹不住,我大A还“很配合”地做了个“头肩顶”——后市下跌趋势似乎呼之欲出(我这都是马后炮这顿分析请大家不要认真哈哈)。


但是股票仓位又不想卖,毕竟国人皆知这次抗疫我国可以说是交出高分答卷,国内疫情已逐渐平息。


于是他们就想到利用买入认沽期权来给股票资产上个“保险”——后市上涨最多亏掉“保险费”(权利金),股票上涨的收益还有;若后市不幸下跌的话,认沽期权的收益便可以对冲股票下跌的亏损。


所以这一波跌下来,他们心里其实是美滋滋的:


以下跌开始时的价格计算,买入当时的平值认沽期权,300etf沽3月4.00,700元/张左右,共计10张,成本7000元。


一直持有到3月23日收盘卖出,该合约上涨到了4700元/张附近,盈利:(4700-700)*10=40000元


当然,上面的案例太过完美了,实际交易中因为人性的贪嗔痴,盈利数据一般不会这么好看的,但是这种简单的买入认沽对冲风险的方法,就是期权交易的教科书级别操作了。


但是教科书中的东西,真的就是最优解吗?


仔细想想,上面的案例中,我的这些朋友们当时对于大A的判断是:后市可能会下跌,而且是在外围带动下的快速下跌。


如果你的判断是这样:

后市可能会下跌,在外围带动下的快速下跌,而且预计可能跌至前低(沪深300etf3.6元附近)


那么你的交易方式就应该是这样的:

300ETF在4.00附近时,买虚一档近月3.9的沽;

300ETF在3.90附近时,买虚一档近月3.8的沽;

300ETF在3.80附近时,买虚一档近月3.7的沽;

300ETF在3.70附近时,买虚一档近月3.6的沽;


同样是7000元的成本,按照滚动交易的操作(即上一个合约卖出后,用全部卖出所得去买下一个合约),当标的价格达到下一档行权价就滚动交易一次:


都说快速下跌买认沽,简单买沽一定是最优解吗?


算下来最后的盈利是96821.83元,比单纯买入认沽坐等下跌足足多出一倍多!(合约的价格数据不是取的极值,差不多是当时时间内的30分钟均值)


原因就在于期权杠杆是非线性的


期权的实际杠杆=标的价/合约价*Delta


(不知道Delta的同学,请查阅之前的文章:Delta在交易中有什么用?什么是Detla中性策略和对冲?)


一般来说买入虚值1~2档合约实际杠杆最优,但随着标的上涨,原来虚值合约会变成平值或实值,实际杠杆会下降。而持续保持杠杆最大化的方法,就是切换合约,将平值/实值合约平仓,开仓新的虚值合约。


这也是Vega老师常说的“滚雪球”策略(详见往期文章:如何在期权市场像滚雪球一样实现惊人收益?)。


当然了,能够准确得出“预计可能跌至前低”这个判断的投资者,其水平要求肯定是比只能判断“后市可能会快速下跌”的投资者要高的。


所以期权“最优解”是永远是建立在对行情的精准研判的基础上的。


期权的世界千变万化。


只看得准趋势,就只能赚趋势的钱——那么期权就和股票、期货没有太大区别。


看得准趋势,还看得准幅度、时间、甚至波动率,那么期权就能发挥出其他工具无法比拟的能量。


所以说期权也是一个投资水平很容易产生区别度的领域。菜鸟只能赚菜鸟的钱,而高手却可以从多个维度博取收益。


很多人懂得了很多期权策略,却还是无法做好期权交易。说到底期权作为工具最终还是为市场研判服务的,所谓的“一力降十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你的判断越精准,期权这个工具对你来说价值就越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