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落實“勞動教育”要求,把握這幾條!

中小學落實“勞動教育”要求,把握這幾條!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該文件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文件要求,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的必修課程,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並將其評價結果將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升學的重要依據。

根據教育部的文件解讀,中小學勞動教育每週不低於1節課;職業院校除實習、實訓外,專門進行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於16學時;大學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可以預見,中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將成為與藝術教育等具有同等地位的重要內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勞動教育相較於目前的學科教育,不同於實驗教育,其對實踐環境等要求更高。對於目前的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校來說,學校系統存在著師資不全、勞動場地缺失等問題,其實施過程也存在著一定的

安全風險,加大了學校教育管理的難度。

因此,學校如何落實勞動教育,將是未來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命題。在立哥看來,我們可以從教育管理的視角來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精心設計勞動教育課程。


中小學落實“勞動教育”要求,把握這幾條!

當前勞動教育的目標,是“要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在勞動實踐中進行教育”。學校可以結合自身實際,以“知行合一、育才育德”作為課程建設理念,將“身體勞動、意志磨鍊”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融合的基礎上,加強勞動教育的課程活動設計。同時,要加強校本課程實施管理,做好勞動教育活動風險評估,確保勞動教育實施可管、可控。


二是協同共建勞動教育條件。


中小學落實“勞動教育”要求,把握這幾條!

目前來看,現有學校特別是不少城區中小學,囿於學校區位環境,難以提供適合勞動教育的場地。因此,實施勞動教育有必要通過多渠道引入社會資源,協同共建學生勞動教育場所。比如,通過與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學生家庭等合作開展勞動教育。在此過程中,學校與相關單位要根據已有條件,做好課程開發,突出教育主題,使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得到成長。要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管理,分清各方權利責任,避免合作中出現推諉。要著眼長遠,創新人、財、物的投入回收長效機制,推動勞動教育的持續發展。


三是藉機營造勞動教育氛圍。


中小學落實“勞動教育”要求,把握這幾條!

實際上,開展勞動教育,不僅是學校系統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任務,更是學校推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機遇。要想學校的勞動教育要上水平,我們顯然不能只就“勞動教育”談“勞動教育”,應加大學科協同,融入相關知識,把詩的功夫寫在詩外。同時,學校還可以抓住當前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機遇,磨礪師生教學品格、構建勞動教育精品課程、營造勞動教育氛圍,引導樹立崇尚勞動、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教風學風,將勞動教育作為打造學校辦學特色的又一重要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