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他是劇中唯一沒有退路的人

先換個口味,今天解說一期大明王朝1566。

其實琅琊榜算不上所謂的權謀局,硬傷太多,金手指太多,當是他表達的情懷很好,家國天下,忠義風骨。論權謀劇,無劇能出大明王朝1566之右者。

今天,來聊聊大明王朝1566裡的一個人物,大明朝大名鼎鼎的奸相嚴嵩之子,嚴世蕃。

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劇中,嚴世蕃都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物,才華橫溢,嚴嵩集團中的智囊人物,揣摩聖意的一把好手,甚至於說這個天底下,只有三個讀書人,他便是其中之一。

當然,他的能力,配得上這份自負。

可看過這部劇的朋友,大概都感覺有時候嚴世蕃,很急躁,很著急,而且還很囂張跋扈。完全不如他父親嚴嵩那般沉穩,甚至於說在有些地方還絲毫不顧大局,更罔顧黎民百姓的死活。

大明王朝1566:他是劇中唯一沒有退路的人

其實仔細想想,很簡單。

首先,嚴世蕃和嚴嵩的成長經歷不一樣,嚴嵩算是從底層一步步的爬上來的,甚至於說前面的幾十年還都是一個好官,忠臣,但是嚴世蕃不行,嚴世蕃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出身,身居高位的雲端之人的眼裡,哪有黎民蒼生,毀堤演田死的只不過是一群螻蟻罷了。不過,如此飛揚跋扈,而且在我們眼裡絲毫不顧及後果的一個官二代,卻似乎從來沒有吃過虧。

諸如毀堤演田、九個縣、幾十萬人口,東南賦稅重地,倭寇,這些字眼哪個看起來都相當要命,何況疊加起來。一旦案發,估計多少個腦袋都不夠砍的。可他當真是無法無天,不僅敢做,還敢瞞著他爹做,而且,案發了居然還能全身而退!

大明王朝1566:他是劇中唯一沒有退路的人

難道真的僅僅是因為他爹是嚴嵩?如果這麼想的話就真的太天真了。嘉靖是什麼人,一個十六七歲外藩入京當皇帝的人,年紀輕輕就把一群老臣給壓制住,求仙問道二十餘年不上朝,都沒有把他的權力架空,這樣的人,跟他兒子都因為王不見王極少見面,不可能因為一個臣屬之子,看多大情面。

而嚴世蕃之所以那般著急,其實在劇中已經一語道破:

這個天底下只有你兒子沒退路了。

徐階高拱張居正他們所代表的清流派,從劇一開始就非常明確,就是為了倒嚴。相比於嚴黨,他們更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

就拿胡宗憲借糧一事來說,為了浙江不發生民變,為了浙江的百姓可以活下去,胡宗憲去找趙貞吉借糧,關乎於數十萬黎明百姓的生死,這群所謂的清流派,是不是應該撇棄黨爭,先為百姓?

並沒有。

徐階一紙令下,胡宗憲無奈碰了一鼻子灰。為了倒嚴,他們盼望浙江大亂,盼望民變,盼望著改稻為桑的政策難產,到時候嘉靖怪罪下來,指使嚴黨覆滅。

改稻為桑的政策確實粗暴,嚴世蕃也好嚴黨也罷,都沒有看到這個政策對待百姓有多暴力,而滿口仁義道德的清流派就真的看到了?

大明王朝1566:他是劇中唯一沒有退路的人

浙江九個縣數十萬百姓的性命,嚴世蕃看不到,徐高張也沒看到。

這些雲端之人,黨同伐異,指點江山,可這指尖上,可都是血。嚴黨和清流一派,其實算得上是一丘之貉。

素來黨爭都只是看站隊不論對錯,清流派難道真的不知道胡宗憲是為了誰麼?知道。

不僅清流派知道,皇帝也知道,嚴嵩也知道。

可就這樣一個上為國家下為百姓的胡宗憲,卻委屈成一個當家的媳婦。上有公婆,下有孩子,中間還有個丈夫。

就這樣一個,為國為民的封疆大吏,卻因為身上打著嚴黨的烙印,只能死在牢獄。

明中後期的黨爭激烈,可見一斑。所以又有明實亡於嘉靖一說。

面對清流派的進攻,嚴嵩年過古稀之年,還有幾年活頭尚未可知,而清流派的領導,是嘉靖皇帝唯一的兒子,是未來明帝國的繼承人。

面對嘉靖的兒子,面對日後的新王,嚴世蕃,可真是一點退路都沒有。

而且,徐高張真的只是想要倒嚴嗎?

其實也不是。

清流派之所以衝著嚴黨,爭得你死我活,其實是因為他們不敢衝著嘉靖去,說到底還是一群自詡為了天下,自命清高,卻又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的貪生怕死之徒罷了。

他們不敢,但是有人敢。

倒嚴我是不會去倒的。倒嚴有什麼用?倒了一個嚴嵩,還有千千萬萬個嚴嵩站出來。嚴黨不倒,不是因為他們勢力強大,而是朝廷有比他們更貪婪無度的人在上面,他們才能藏身於天下大弊之下!

又正如海瑞的那聲咆哮:

人人皆知,人人不言!

清流派難道真的不知道,嚴黨的罪魁是誰嗎?難道真的只是嚴嵩和嚴世蕃?

其實嚴黨真正的罪魁,正是道長,嘉靖皇帝。

嚴黨只不過是為了給他堵窟窿的黑鍋罷了。

大明王朝裡的那個朝局,嘉靖自己明白,海瑞也清楚,徐高張代表的清流派也清楚,而嚴世蕃,看的也很明白。

清流派亮出了到,但是他們不急,他們可以等著嘉靖昇天裕王登基以後,那就是嚴黨必死之時,所以他們可以等,可以事緩則圓。但是嚴黨不行,所以嚴世蕃很急躁,所有人都可以退,甚至說都可以為自己謀後路,但是唯獨他嚴世蕃不能退,更不能為自己謀後路。倘若他首鼠兩端,只怕他等不到裕王登基就已經死在多疑的道長刀下了。

大明王朝1566:他是劇中唯一沒有退路的人

所以他只能飛揚跋扈,替嘉靖背黑鍋擋子彈,利用嘉靖的信任,搬到徐高張,為自己謀一線生機。

所以,他為了完成嘉靖的任務,喪盡天良,財政空虛那就改稻為桑,改不動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毀堤淹田。

在嘉靖的朝局中,只有一個棋手那就是他自己,嚴黨也好,清流派也好,在嘉靖眼裡都只不過是一枚控制朝局的棋子罷了。正好比嘉靖在劇中說的那句話:

沒有誰是真正的賢臣,賢與不賢也由不得他們。

賢不賢,只是嘉靖給他們分配好的角色而已,就好像棋盤上的黑白棋子一樣。

這一點,嚴嵩清楚,所以他不會為自己或者自己子孫謀後路,徐階也明白,所以後來徐階坐上了首輔沒幾年,就跑路了。

但是嚴世蕃不明白,或者說,他不甘。

嚴世蕃面臨的局面,就是一個死局。所以他困獸猶鬥,或者他想勝天半子,但是一個棋子還想翻盤,幾乎沒有可能。

不過這也符合了嚴世蕃一貫的性格,聰明自負,無法無天。

嘉靖生前,嚴黨為他背黑鍋擋子彈,事到如今嚴嵩依舊被罵成佞臣,可少有的是罵嘉靖皇帝如何的。

死後,這幫昔日的狐朋狗友,有可以讓兒子殺人立威,樹立聲望,迎接一個新的王朝。

乾隆,應該是深得嘉靖真傳。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