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全員齊上陣,三個家庭的抗“疫”大愛

基層抗疫,既是一場巨大的公共衛生考驗,也是對基層治理的一場大檢驗。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急時刻,考驗基層智慧與擔當。正因如此,在基層抗疫中湧現出的典型人物、事蹟,成為觀察這場特殊“戰疫”的極佳窗口。

在南海九江,就有一批這樣的先鋒黨組織和人物,他們發動一切能發動的力量,以智慧與擔當展開疫情阻擊戰。

讓黨旗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讓黨群合力成為基層抗疫的堅強支撐。在九江這片熱土上,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觀察九江村居,就是觀察疫情狙擊戰下的基層作為。3月20日起,南方+推出“九江紅·勤為先鋒”系列報道,聚焦基層一線,探尋基層抗疫與治理之路。

早上6時多,天邊剛露魚肚白,南海區九江鎮上西社區內,關再明早已醒來,收拾好踏出家門開始在村裡巡邏。近期,他的重點工作是瞭解村內入境留學生情況和從疫區迴流的人員健康狀況。

“現在卡口撤銷了,更不能放鬆啊。”今年55歲的關再明,是上西相府一經濟社的社長,從年初二起就一直衝在社區防疫一線。和他一起的,還有妻子以及一對兒女。一家四口,輪流值守在最繁忙的卡口,關再明為防疫工作忙到晚上12點,兒子扛下兩個月的所有夜班值守……但這些,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

抗“疫”面前,“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在上西,像關再明一樣全員上陣、出錢出力的家庭不在少數。

自發送餐、踴躍報名值守卡口,一點一滴的小事,一個個普通家庭的踴躍參與,一路匯聚成一道道暖流,在疫情“寒冬”下,為上西築起一道大愛之牆。

九江红·勤为先锋③|上西:全员齐上阵,三个家庭的抗“疫”大爱

兩個月零休息

一家四口輪流值守在最繁忙卡口

忙著給來往車輛人員測量體溫、登記,做好車輛進出的指揮……在卡口撤銷前,上西村人流最繁忙的出入口,幾乎每個時段都能見相府一隊關再明一家四口的身影。

每天早上8時,還在讀大二的女兒關麗儀就來到卡口,10時後爸爸關再明就來接班,下午4時到6時,是媽媽吳淑卿在值守,晚上12時到次日早上8時,則是哥哥關錦成的值班時間。

“去崗口值守,就是很正常的事,儘自己一分力。”不善言辭的關再明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今年1月26日,大年初二,一接到要封路值守卡口任務後,關再明很快就在群裡發起倡議,半天內就有約五六十人報名,而關再明一家四口更是早早就帶了頭。

九江红·勤为先锋③|上西:全员齐上阵,三个家庭的抗“疫”大爱

由於大多數出入口被封閉,上西社區幾乎4000多人都必須從主入口進村,隨著復工復產的到來,每到中午和傍晚,從卡口開始排起一條長長的車龍。排班時,關再明把自己和妻子都安排在了最忙的班次。

“出入口附近有加油站,為了不影響交通,我們要指揮好車輛的排隊位置。”吳淑卿說,這兩個班忙起來晚一兩個小時交班是常事,還要不時安撫一些等得不耐煩的車主。

而兒子關錦成更自動請纓值最辛苦的夜班。從1月24日起值班,整整兩個月關錦成都沒有休息過一天。

每天晚上12時開始上崗,由於隨時都有人進出,關錦成和拍檔必須時刻打醒十二分精神,“最辛苦是天亮的時候,太陽刺到眼睛。”關錦成回憶,“辛苦是辛苦,但我自己是學體育的,搭檔是當兵的,我們這樣的身體素質必須堅持下來。”因此即使有人提出可以晚上來頂班,關錦成也拒絕了。

從小就跟著家裡人去做義工,關錦成和關麗儀已經習慣了有事衝在最前面。“我本來就是學醫的,經驗不足不能上一線,就通過其他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吧。”關麗儀說,在互幫互助的家庭氛圍中長大,關麗儀也是學校義工隊的一員。

而媽媽吳淑卿也早已加入上西義工隊,有空就會積極參與春節前村裡的清潔大行動以及各類慰問活動。“上西社區的氛圍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們做這點小事,也是為了維護我們共同的家。”吳淑卿說。

九江红·勤为先锋③|上西:全员齐上阵,三个家庭的抗“疫”大爱

“你們不是孤軍作戰”

夫妻倆組織送去1500份愛心早餐

“我們其實就是很普通的村民。”說起疫情期間組織給卡口值班人員送早餐的事情,郭結好不好意思地擺擺手,表示不值得一提。

和丈夫一起經營建築公司的郭結好,平日工作繁忙,還要照顧家庭。但熱心公益活動的她,一直積極組織和參與社區各類活動,兼任了九江鎮婦聯執委、上西村婦聯執委、上西街坊會秘書長和上西街坊會黨支部書記。

因此,從疫情爆發起,郭結好就時刻關注著,“疫情發生後,看到社區反應很快,工作部署都非常周全,每天都能在群裡看到很多熱心人士捐款捐物,自己也很想盡一分力。”郭結好回憶。

九江红·勤为先锋③|上西:全员齐上阵,三个家庭的抗“疫”大爱

後來郭結好聽社區工作人員提出,疫情之下餐飲店關門,使得卡口值守人員的早餐沒了著落,她馬上主動請纓,組織街坊會的姐妹,共同包下了卡口工作人員的早餐。郭結好的丈夫也非常支持,幫助協調了早餐的費用和烹飪的農莊。

確定好每天的食材,理順各類流程……很快,在郭結好的組織下,2月6日早上7時不到,30份還冒著熱氣的早餐就被送到上西社區的每一個卡口。從這天起,這樣的送餐延續了一個半月,直到卡口撤銷為止。

那段期間,每天早上6時,輪班的街坊會成員都會早早到達農莊,幫忙做早餐,有時晚上大家也會組織一起包餃子,以保證一週內每天的早餐都不重樣,“值班人員太辛苦了,我們也只能通過這樣給他們打氣。”郭結好說。

九江红·勤为先锋③|上西:全员齐上阵,三个家庭的抗“疫”大爱

每次送早餐時,郭結好留意到,值班人員臉上都有掩不住的疲態,郭結好和街坊會的成員就會跟他們說說話,“能感受到那一刻他們都很開心,有一種不再是孤軍作戰的感覺。”郭結好說。

而最讓郭結好感動的,還是街坊會成員們的踴躍支持。在剛開始未出排班表時,郭結好會提前在群裡問誰有空,幾乎每個人都會報名,“有些姐妹說不用天天問了,我每天都可以去送。”在郭結好看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們都是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相互配合,才能做更多的事情,齊心抗疫。”

九江红·勤为先锋③|上西:全员齐上阵,三个家庭的抗“疫”大爱

熬一鍋家鄉粥

母女企業家送去溫暖下午茶

把買回來的田螺在水中養一會,逐個清洗,醃好味,和芋頭排骨一起放進粥裡,老火熬上一個小時,香噴噴的田螺花生芋頭排骨粥就做好了。張綺文和女兒關款玲馬上打包好,將熱乎乎的粥送往上西村各個卡口。

“料非常足,很好吃。”在疫情防控期間,熬招牌粥無償送給卡口值守人員當下午茶,是張綺文常做的事情,這些粥也得到值守人員一致讚賞,“有時他們看到我,還會問什麼時候還有這個粥吃。”回憶起來,張綺文語氣中很是開心。

為什麼會選擇工序複雜的田螺花生芋頭粥?在張綺文看來,這是最正宗的九江家鄉味道,她希望能把最好的東西送給辛苦值守的人員。

九江红·勤为先锋③|上西:全员齐上阵,三个家庭的抗“疫”大爱

張綺文和丈夫、女兒都是企業家,同時張綺文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上西街坊會理事長。幾年前把企業轉給兒女經營後,張綺文更加積極投入到社區各種大小活動中。

在疫情防控期間,她一早就報名參加了上西街坊會的志願早餐隊,輪流為卡口志願者們送早餐。但看到天氣逐漸變冷,又下著雨,閒不住的張綺文又開始琢磨,“下午輪班卡口值守時間那麼長天氣又冷,大家很容易餓,就想送點下午茶。”

於是張綺文和女兒開始行動起來,有時熬田螺花生芋頭粥,有時就是排骨粥魚片粥,雖然不是天天送,“大概也送了十幾次吧。”張綺文已經記不清具體的次數,有時間她就會熬粥,女兒則會很主動地在旁邊幫忙打下手。

九江红·勤为先锋③|上西:全员齐上阵,三个家庭的抗“疫”大爱

母女倆共同熬製愛心粥,爸爸也早早當上志願者。張綺文的丈夫關錫新今年已經67歲,當社區群中招募卡口值守志願者時,關錫新幾乎是群裡第一個響應第一個報名。在爸爸的帶動下,關款玲也很快報名了。

在卡口撤銷前,每天早上8時,關錫新都會準時到崗。夫妻倆一個負責送早餐,一個負責值守,不時會出現妻子給丈夫送早餐的溫馨畫面,成為社區防疫中的溫暖一幕。

“在崗口值守其實很幸福,小吃都沒有停過,很多熱心居民會送來粥粉面飯餅乾煎堆,而且後來隨著越來越多人志願報名,我們每一班的值守時間也越來越短。”說起自己的值班經歷,關錫新滿滿的都是對上西團結氛圍的肯定。

不過,無論是說起送餐還是崗口值守的細節,關錫新夫婦倆都會輕描淡寫的帶過,“我們做的這些都是小事,只是儘自己的一分力,最辛苦的還是社區工作人員。”

九江红·勤为先锋③|上西:全员齐上阵,三个家庭的抗“疫”大爱

【南方日報記者】藍志凌

【通訊員】梁平

【圖片】上西村民委員會

【作者】 藍志凌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