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大愛!用離休金獎教助學30年,為“好心茂名”添磚加瓦!

大愛!用離休金獎教助學30年,為“好心茂名”添磚加瓦!

18歲時,我在共產黨領導的武工隊中,僅30多人的隊伍“吃掉”國民黨反動派“保二營”,繳獲輕機、重機、迫擊炮一批;

1979年,我在茂名縣當僑辦主任,落實黨的政策,鄧龍光、梁華盛等茂名籍名人的祖屋一一退還。在其它原市領導支持下,大力招商引資,促成香港商人江可伯,為我市捐贈了3000多萬元房產,等等;

離休之後,我參加茂名市老促會和扶促會工作,不遺餘力,不顧年高,為茂名發展,為老區事業鼓與呼。現扶促會有基金8000多萬元,有物業市值達3億。

從1998年開始,我用自己和大哥的離休金,向家鄉的師生髮獎助學金。在漸感壓力重大時,我賣掉房子,獲得的18萬元,和離休金一起,正式開辦果場,將果場收入全部成立基金,專用於獎教助學,至今已30年。望我百年之後,獎學得以持續,後輩能夠學樣。

我曾多次獲得省、市老幹先進個人殊榮和廣東省僑務系統個人突出貢獻獎。

我名叫梁基毅,一個已88歲的離休老頭。我做事認真負責,對自己嚴格要求,勤奮學習和工作,為人正直。我貢獻很少,但茂名這座美麗城市給我很多,有我戰鬥過的地方,也有我故去的戰友和同事。我對茂名一山一水充滿感情。

18歲參加武工隊俘虜“保二營”一百多人

我是解放前參加革命工作的。曾任茂北區委曹江交通站長、情報站長、武工組長(隊長),解放後當鄉長,茂名縣民政科副科長等等。1949年初,茂名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已惶惶不可終日,成驚弓之鳥。國民黨“保二營”(保安部隊第二營),逃到曹江,欲進山打游擊當土匪。我武工隊(當時我18歲)僅30多人,勇敢地把他們包圍起來截擊。“保二營”大驚失色,走進鄧家祠堂躲藏。武工隊圍著祠堂不斷走來走去,大聲呼叫“繳槍不殺,否則全軍覆沒” 。“保二營”不敢往外打槍,派人出來傳話,說不投降你們“土共”,只投降梁春東(當時中共茂名縣縣長)。我們馬上通知梁春東在高州城東門口等他們投降。命令“保二營”不得晚上行動,只能白天投降。這樣,不費一槍一彈,“保二營”一百多位國民黨正規軍投降了。繳獲輕、重機槍、迫擊炮等一批。武工隊獲上級表揚: “大膽決策,30多人`吃掉'一營”。那個時候,我大哥梁基趙、大嫂周群都參加了革命。當時參加截擊的有二支武工隊,一支是曹江先覺武工隊,另一支是曹江馮村武工隊,共30多人。想起戰鬥歲月,豪情滿腔。

解放後,我曾有一次到香港,在香港見到原“保二營”副營長鄧保瑜,大家一起飲茶相談,回憶往事,感嘆人生無常。

落實政策退還祖屋 招商引資成績斐然

1950年3月,我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我任茂名縣民政科副科長。從1979年至一直離休,我一直在僑務和統戰系統工作。在任僑辦主任或統戰部副部長工作期間,我認真落實黨中央和國家政策,凡是1950年出國的一律定為華僑,二年內落實。鄧龍光、梁華盛等茂名籍名人祖屋,均一一及時退還給其家屬。一些錯定為“地主、富農”成份的,我也依法依政策及時糾正。

那時壓力頗大,但我實事求是,對資料不全,史實不夠清晰的,反覆核查核對,認真審查,不放過蛛絲馬跡,有時和同事們挑燈夜戰,使“華僑”定性準確,政策及時落實,大批家屬滿意。

離休之後,組織認為我熟悉僑務,又是老革命,任命我當市老促會副會長兼扶促會基金負責人,協助管理基金,招商引資,發展茂名,任務光榮艱鉅。還專門派我到江門、台山等著名僑鄉學習別人如何捐資、引資等等。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陪同原市委書記肖啟貴、原市長黃光才、黃春藻等人,下南洋、赴香港等地,和當地茂名籍企業家座談,宣傳茂名,宣傳企業,講鄉情,制章程,建立同鄉會、聯誼會、商會等等。那個時候要經常往外跑,舟車勞頓,寒暑往來,一不小心,竟患上支氣管哮喘,落下病根一直拖到現在,天氣轉涼時往往反覆發作,很難根治。為了茂名的發展和影響,我並不後悔,對招商引資,建立聯誼會工作始終熱情高漲。企業家們十分支持,香港老闆江可伯捐了30萬,許志明(太平紳士)捐了30萬,黃永德(在高州做生意外地人)捐了20萬,蔡得捐了200萬……

我們得到借鑑,奉行“保本、置業、用租金”的穩妥形式開展工作。買鋪、收租,用租金辦公益,支持老區建設和扶貧開發。在動員企業家們捐資活動中,企業家們曾說過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拿錢入自己荷包,醜;拿錢辦公益,不醜;有錢不捐,醜;沒有錢卻問捐,出難題給別人,醜。”

捐亦有道。自己深受啟發。尤其是自己相當於代表政府,經常要出面出聲問人捐款,何時可出聲?怎樣出聲?尤其要把握分寸,拿捏輕重。否則一切準備付之東流,是相當費腦筋考智慧的事。經過大家努力,現在扶貧促進基金已有本金8000多萬,物業市值3億,一年租金收入約300萬。江可伯先生,還向市府捐贈了價值3000萬的安達大廈。像這類樂善好施,為家鄉建設慷慨解囊的企業家,很多很多。他們是最美茂名人。

用離休金髮獎助學金堅持30年

大爱!用离休金奖教助学30年,为“好心茂名”添砖加瓦!

我1993年離休,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用花我什麼錢。我在同是離休幹部的大哥梁基趙、大嫂周群的支持鼓勵下,從1998年開始,省吃儉用,用自己和大哥的離休金,每年為家鄉曹江先覺的學生和老師發放獎教助學金。考上大學的先覺籍學生,每人獎1000元,考上高州城各相關中學的獎200元;教師共獎1500元,獎金由學校處理。粗略計算,已近50萬元。

在實施了幾年之後,感覺有點壓力,大哥梁基趙(離休前是原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工會主席)提出,在家鄉辦果場,利用果場收入設基金,獎教助學才可持續。我賣掉了一套房子收入約18萬,加上離休金等積蓄共48萬,大哥大嫂出了100多萬,共210多萬,投入到建設家鄉的果園中去。還在果園旁設立圖書館、革命英烈館、210個床位的簡易旅館、希望亭。請來一批老革命老領導梁嘉、王國強、梁平等人提詞,辦成果園中的革命紀念館,或革命紀念館中的果園。吸引遊客摘果、品果、參觀學習。希望發展果園,壯大助學基金,使更多學子受惠。

三十年來,頻發的獎助學金以及圖書館人工,山租,果場管理員費用,共花去超過百萬元。相當長一段時間,果場沒有多少收入,基金青黃不接時,我每年都從離休金中及時支付足額的獎金出去。保證獎助學金及時發放。

現在,果園已承包給別人經營,其承包金已基本能支付發放獎助學金的需要。去年底,大哥因病離我而去,我妻子現亦癱瘓入院,我身體也不太好,雖感壓力大,但發獎助學金的好傳統會堅持下去。

我是一個共產黨員,以解放全人類為宗旨。我所做的這些都是本村本鄉的小事,做點小好事我是有能力做得到的,但積小成多,就可算是為人民做點有益的事,為“好心茂名”添磚加瓦了。

整理/ 南方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文才 通訊員/黃楚凡 黎雄

【作者】 李文才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