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在一線,築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抗疫日誌 | 奔波在一線,築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在疫情風暴中心的武漢,一支環保監測鐵軍,正英勇逆行,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為保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一室主任李元豪帶領技術人員,跑遍了武漢各飲用水水源地,採集樣品,並利用監測車現場分析,第一時間掌握水質狀況。武漢飲用水水源地分佈分散,加上“封城”、交通管制等因素的影響,工作開展難度很大。

抗疫日誌 | 奔波在一線,築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時間緊、任務重,李元豪與同事們必須一大早從單位出發。寒風凜冽,為保護人身安全,每個人都穿著嚴密的防護裝備。每一次水邊採樣,他們的心一次次懸起,看到每天的數據正常後才又放下。

團隊還需要時刻關注全市其他區域的水質安全,需要在各點位現場查看,手工比對。白天的工作結束後,晚上要在第一時間整理數據,形成報告,每天按時報送疫情防控指揮部。

疫情期間,原本一月一次的水源地監測不斷增加頻次。人員短缺不能滿足加密監測要求,李元豪緊急聯繫運維單位,請各地同行帶人帶車,緊急援馳武漢。他說“患難見真情,同行們紛紛伸出援手,我們有強大的支持,一定能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疫日誌 | 奔波在一線,築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火神山在線比對


抗疫日誌 | 奔波在一線,築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江夏區環境監測站與市監測中心朱漢昌,姚智兵等在雷神山醫院對在線監測設備開展現場比對監測分析

隨著疫情發展,武漢啟動火神山醫院建設。來自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二室副主任張智源,現場協調指導火神山醫院水質在線監測系統順利安裝。

抗疫日誌 | 奔波在一線,築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10天建成的火神山醫院,雖然建設任務緊急,但在設計之初,汙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已被列入方案,同步考慮了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的建設,以確保汙水穩定達標排放。

抗疫日誌 | 奔波在一線,築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為了在線設施順利進場,張智源每天在各個施工隊中不斷協調。由於趕進度、搶工期,各部門施工進度非常快,儀器設備必須精準卡點才能得以安裝。今天緊盯施工現場的進度,明天協調儀器廠商,後天協調落實關於環境管理的政策及運行條件。他充當現場“技術員”,為工人們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

抗疫日誌 | 奔波在一線,築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礄口區,請儘快報送餘氯監測結果……”在全市各區監測站站長的工作群裡,發言率最高的非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監測二室主任姚智兵莫屬。平時言辭不多的他,在抗疫的網絡辦公戰場上,儼然成了各區站眼中全天候在線的“網紅”。

抗疫日誌 | 奔波在一線,築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2月16日下午,礄口區監測站會同區水務局對同普醫院、君尚賓館、城市便捷酒店等3個隔離點和武漢體育館方艙醫院開展廢水排放監測,現場向水務局講解相關標準和要求,並指導其開展消殺工作。

隨著定點醫院的不斷增加、方艙醫院的陸續建設、隔離點的不斷擴容,醫療廢水排放問題成為關注重點。為及時掌握廢水排放情況,他為各區站發放多個技術文件,加強統籌協調,發動各方力量籌措推動在線監控設備建設。針對各區餘氯快速測定試紙全面短缺的情況,他及時反映情況,積極聯繫採購,到貨後迅速指導各區投入使用。

抗疫日誌 | 奔波在一線,築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火神山手工監測數據正在校對在線。


他們是一個個環保戰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挺身在前,英勇逆行,守護環境安全。




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 李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