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輸不起,比起挫折教育,共情引導更 有效


導語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孩子不願意面對失敗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這屬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在起作用。而有一些父母在看到孩子發生這樣的情況時,就會選擇讓孩子逃離競爭的環境。雖然父母可能是因為這是在保護孩子,但是這樣的行為實質上其實是傷害了孩子。

孩子輸不起,比起挫折教育,共情引導更 有效

案例分析

同事的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因為一次單元測試考得沒有自己的朋友好,回家以後立馬就哭了起來。同事以為孩子在學校裡受到了什麼欺負,趕緊詢問原因。沒想到孩子這個時候卻說:為什麼我每次考試都考不過小美?我下次一定要考的比她好才行。

其實孩子還小的時候是沒有一定輸贏概念的,只是大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無意識地給孩子灌輸了這種概念。當孩子的成績考得比別人好時,家長就會表現得非常的開心,還不停地誇獎孩子。而一旦他們發現自己沒有比別人好時,就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呈現出一種所謂的輸不起的狀態。

孩子輸不起,比起挫折教育,共情引導更 有效

為什麼孩子如此在乎輸贏?為什麼呈現出輸不起的這種狀態呢?

1.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習慣寵溺孩子

一般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在家裡面往往都是很受寵的,他們總是習慣性地以自我為中心。只要自己不再成為別人的誇獎對象,不再成為別人的中心時,他們就會表現的非常難受,出現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

2.對輸贏的認知有一定的偏差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輸贏概念,但是在這種概念上他們還是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他們可能認為,和別人在一起時,別人都聽他的,別人必須圍繞著他轉,這樣才是贏的表現。一旦有人違揹他的意願或者是他表現出不如人的地方,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很失敗。

西點軍校曾經有一項研究就表明:一個人能否在困難的課程中堅持下去,和他們的身體素質,領導力智商等關係都不大。其中關係最密切的是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

如果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遇到困難後,能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所以會借用挫折教育這種方式培養孩子百折不撓的精神。但是在大部分情況,很多家長會以一種錯誤的方式進行挫折教育,反而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

孩子輸不起,比起挫折教育,共情引導更 有效

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孩子進行日常教育時又容易犯哪些錯誤呢?

1.不認同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家長應該表示出理解的態度。因為如果立即否定孩子的情緒並不能幫助他們疏導情緒,反而會讓孩子有一種“我不該有這樣情緒”的錯誤認知。

只有當孩子發現自己的情緒能夠被接受,能夠被理解時,他們才更容易從這些負面情緒中走出來。而且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會以一種斥責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不僅不能夠幫助孩子,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

2.沒有意識到錯誤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

父母應該明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只有在錯誤中才能更好的成長,因為在犯錯的過程中他們不僅能夠吸取教訓,而且還能磨練出他們強大的意志。孩子犯錯誤就代表他們能力,所以對待犯錯誤的孩子,他們總是以一種不接受的心情去看待,讓孩子越來越害怕犯錯。

孩子輸不起,比起挫折教育,共情引導更 有效

3.沒有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時,並沒有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孩子遇到的問題上。他們大部分情況下只看結果,卻不知道在挫折教育中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是更為重要的。

因為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會自己解決問題的,他們也要經歷一定的挫折,接受正確的引導,才能學會如何正確地去解決問題。

當孩子在面臨失敗的時候,會非常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在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孩子們的情緒上,而不是孩子遇到的問題上。用共情引導這種方式,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很多時候比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更有用。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共情引導呢?

1.對孩子的過程和努力表示肯定

當孩子在進行一件任務時,他們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付出努力和辛苦。雖然結果不一定是好的,但是父母們不能忽略孩子們的努力。即便是孩子失敗了,也要對孩子進行鼓勵,讓他們認識到努力的價值很多時候是比成功更重要的。

孩子輸不起,比起挫折教育,共情引導更 有效

2.向孩子訴說自己失敗的經歷

父母可以用自己曾經對抗失敗的經歷激勵孩子。因為很多孩子之所以在面對失敗時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是因為他們對失敗會有未知的恐懼。家長們要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失敗。

當孩子們聽到或者是看到父母們在面對失敗時,也能繼續勇敢的前進下去,他們也會在這種諄諄教誨中學會面對。

3.和孩子一起面對

陳忻曾在《養育的選擇》一書中說到: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情感,認知和思維上的全方位支持,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面對挫折。

孩子輸不起,比起挫折教育,共情引導更 有效

所以當孩子遇到失敗時,父母們如果能夠用溫暖的陪伴和耐心的指導和孩子一起面對,孩子的內心就不會再感到孤單,他們對於失敗的恐懼也會漸漸的消散。

總結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意外或者是困難。

而因為他們內心還不夠成熟,也還不夠堅定,所以產生負面情緒也是正常的現象。父母們能夠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樹立好安全感,引導他們走出負面情緒,這樣他們才能用積極的態度解決人生中的各種難題。


關於孩子未來,我們用心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