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教育比成功教育,更有意義,別讓孩子“輸不起”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難以複製的,因為成功不是由一個一個的公式組成的,很多時候有些人的成功,是結合了一些機緣巧合在裡面。

所以,與其去研究成功學,不如去看看別人的失敗,看別人是如何失敗的,總結原因,這樣能夠幫助自己更好的避免失敗。

同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注重失敗教育。

什麼是失敗教育?

失敗教育指的是讓孩子體驗失敗,並在失敗中前行。這種失敗教育最典型的莫過於瑞典的教育了。在瑞典的幼兒園裡,有這麼一節滑雪課,在滑雪課上要求孩子們穿著好裝備。

然後,跟著老師的步驟來練習摔倒,老師會先做示範摔倒,摔倒後然後再站起來。接著只見這些孩子們紛紛在雪地上開始往地上倒下,和真的摔倒沒有兩樣,然後再站起來,一遍遍的練習。為了讓孩子們不會趕到枯燥,老師還會引用一些遊戲環節在裡面。

失敗教育比成功教育,更有意義,別讓孩子“輸不起”

這種給孩子練習的失敗教育,一來可以鍛鍊孩子的身體素質,二來可以鍛鍊孩子的逆商。在《逆商》一書中,講到了人在面對人生時分三種人,一種是放棄者,

他們對人生沒有任何的追求,一種是紮營者,他們對人生有所追求,但是追求到一定的時候,就停下腳步了,最後一種是攀登者,他們勇於攀登高峰,不畏懼困難。

如果父母不注重失敗教育,只是一味給孩子灌輸成功教育的話,所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

第一:孩子會變得自負

注重成功教育,灌輸的都是成功學,孩子的自我期望值會非常高,他會把自己當作是高高在上的成功者。

失敗教育比成功教育,更有意義,別讓孩子“輸不起”

心裡會變得很傲慢,並有很自負,自負的孩子他們看不起任何人,而且很沒有禮貌,不會與人主動打招呼,心胸狹隘。

第二:孩子經不起失敗的考驗

習慣了成功帶來的喜悅,孩子自然就難以去接受失敗的考驗。有些家長喜歡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主動幫其解決,讓孩子的生活一帆風順。

當有一天父母幫不到孩子了,只要一點點的打擊,孩子就有可能一蹶不振,他從來沒有經歷過失敗,失敗的那種痛苦的滋味會讓孩子沒有辦法接受,很有可能孩子就會做出各種極端的事情。

失敗教育比成功教育,更有意義,別讓孩子“輸不起”

第三:孩子的好勝心太強

過於強調成功教育,孩子會逐漸的把身邊的朋友都當做自己的對手,他會想方設法的在各個方面超越他們,已顯示自己的能力和地位。這種超越對手的思想,會讓孩子的好勝心特別強烈,很有可能孩子為了贏會不擇手段。

好勝心太強的孩子,他們會很傲慢,一旦贏了別人,他們就會用蔑視的眼光看待別人,在他們的眼裡任何的事情都只有成功與失敗可言,這樣的孩子他們是不會注重團隊合作,也不懂得謙讓。

所以,父母如果只是教育孩子成功,而忽略失敗的話,後果是很嚴重的。

那如何教會孩子坦然面對失敗:

  • 孩子失敗後,父母要鼓勵孩子去面對

孩子一向考試都很好,有一次考砸了,對於有些家長來說,他們可能就會立馬批評孩子,問他為什麼會這樣?

但更好的方法,應該先是安慰孩子,撫平他難過的心情,然後告訴他要正確看待失敗。人如果只有成功的話,那麼他就很難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就很難繼續往前奔跑。

失敗教育比成功教育,更有意義,別讓孩子“輸不起”

而失敗了,則是一次很好的前進機會,你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父母要引導的應該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這次考試失敗的原因在哪,如何利用這次失敗,幫助自己在下一次拿到一個更好的成績。

  • 面對困難時,父母要引導孩子而不是幫其解決

孩子不會綁鞋帶,父母幫忙綁鞋帶,孩子不會用筷子吃飯,父母就一直讓孩子用湯勺吃飯,孩子這道題不會做,父母幫忙把正確的答案寫上去。

如果孩子每次遇到困難,父母都幫其解決的話,那麼最後得到鍛鍊和不斷成長的那個人,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失敗教育比成功教育,更有意義,別讓孩子“輸不起”


孩子在父母的幫忙下,他是得不到成長的,反而成了麻煩的製造者,不斷的央求父母幫其解決困難。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引導孩子,做孩子的教練,告訴他怎麼做而不是幫他做。當然,除非這件事還不是孩子這個年齡需要做的情況下,父母可以出手幫忙,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是可以讓孩子自行去做。

人生不是說只有成功才是完美的,真正的完美是既有失敗,也有成功。人生的道路不是筆直的,它會有很多的岔道,需要人們去面對。教育孩子坦然的面對失敗,其實是為了讓他更好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