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告訴你,如何追尋自我

傑西.利弗莫爾,美國股票史上的傳奇人物,也是《股票大作手回憶錄》的主角。曾一度在股票市場上呼風喚雨,有“少年作手”和“華爾街巨熊”支撐。一生都奉獻於金融市場,輝煌過,也衰敗過。曾多次在市場上迷失了自我,又一度找回了自我。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世界,瞭解他是如何追尋自我的。



(一)永遠不要對市場生氣

曾幾次在市場上折戟沉沙,但最後還是從深坑爬起來了。14歲剛剛畢業,到股票經紀公司做計價員,對於股票價格上漲和下跌的行為非常感興趣,同時經常研究其規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踏入股市,並且賺了不少錢,被當時的人稱為“少年作手”。因為屢戰屢勝,因此意氣風發,開始闖蕩紐約,但在這過程中,慘遭失敗。後面才明白,市場的走向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要對市場過不去,對市場過不去就是對自己過不去。

而我們也一樣,在追尋自我的道路上肯定不會一帆風順,也有迷茫的時候,也有抱怨社會和周圍環境的時候。但我們要清楚,這些現狀根深蒂固且很難改變,要學會接受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追尋自我道路上,繼續而堅定地走下去。就如古代有“萬世師表”之稱的孔子,為傳播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途中不知道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但是一直都沒放棄自己的追求,最後才有了後世聞名中外的“孔聖人”。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告訴你,如何追尋自我



(二)聽信別人不如聽信自己

在一次做多聯合太平洋的股票中,因為聽信朋友的話而平倉反手做空了,最終虧了一大筆錢。儘管利弗莫爾通過研究,發現大盤有大漲的跡象,但是因為朋友的勸說還是把自己的判斷改變了,因為這個朋友心地善良且消息異常靈通。最後,也因為這樣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追求基本不相同,有些人追求權力,有些人熱衷愛情,有些人喜歡轟轟烈烈,不一而足。別人的追求,不一定是你所想要的。就好比現在很多人,把成功定義為“有房有車”一樣,也有人把“愛情事業兩齊全”視為成功。你想要什麼,你自己最清楚,別人沒法替你做決定。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告訴你,如何追尋自我



(三)成功的投資建立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之上

利弗莫爾在股市的成功,全都建立在它的觀察和經驗基礎之上,沒有聽取過他人的意見,也沒有相信外界信息,都是一個人操作的,唯一相信的那幾次基本也是虧損的。比如說重返華爾街首創,就是因為沒有研究其規律,以為交易跟以前的意義;還有就是,相信朋友做空聯合太平洋股票而導致虧損......。

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同,因此造就了不同的生活觀和價值觀,還有不同的追求。因此,在追尋自我的道路上可能形單影隻,甚至只有一個人。但這都不用擔心,因為你已經明白了追尋自我就是這麼一條孤獨的路,也正因為這樣才讓人著迷。我們的追求,也是建立在自己的生活觀和價值觀基礎上。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告訴你,如何追尋自我



(四)成功的秘訣在於預判大勢和耐心堅守

主角的很多次成功,都是因為相信自己的預判,然後持有並耐心等待著,最後的結果一般也不會讓他失望。比如說放空雷丁公司股票,做多棉花獲暴利而被稱為“棉花大王”。這兩次操作的成功,是因為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相關的資料,並且堅信自己的判斷是對的,最後才等來了勝利的果實。而我們在追尋自我的時候,也要花功夫從各個方面去了解自己,相信自己的追求沒有錯,只要一直走下去,這條路上總會遇到自己所想要的。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從來都急不得,需要慢慢靜下心來聆聽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