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風光迷人,旅遊好去處,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觀島?

海島,何以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各地旅遊者?除了其千姿百態、類型眾多和氣候溫和、四季宜人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其具有獨特迷人的海島風光。

海島風光,不僅僅是各種海島上具有的各種不同的旅遊地貌景觀,而且還包括在海島上可以觀賞到的其他景色,如海市蜃樓、海上日出等等。

為了比較完整地闡述這奇特多姿又分外旖旎的海島風光,這裡從海蝕奇觀、沙灘風光、五彩卵石、海灘森林、海市蜃樓、神秘海火、海上日出及其它景觀等幾個方面加以介紹。

海島風光迷人,旅遊好去處,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觀島?

1.海蝕奇觀

顧名思義,海蝕奇觀乃為海浪侵蝕所造成的各種海灘景觀。海浪對海灘的侵蝕,可形成許多侵蝕地貌,但並不是所有侵蝕地貌均具有旅遊價值的。因此,為了區別起見,可將那些姿態奇特、景色美觀的海灘侵蝕地貌,稱為海蝕奇觀。

海蝕奇觀可以說是海灘風光中極其普遍而又獨特的一種。旅遊看來到大海邊,站在海崖上,或邁步沙灘上,常常可以看見海灘上嶙峋的礁石、陡峭的懸崖、神奇的石老人、幽邃的海蝕洞穴等等,這些都是海蝕奇觀。常見的海蝕奇觀有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柱、海蝕洞、海蝕拱橋、海蝕窗等。

(1)海蝕崖

海蝕崖是海岸受海浪衝蝕及伴隨產生的崩塌而成的一種向海的懸崖陡 壁。主要見於基岩海灘。海岸在波浪的長期衝擊、掏蝕下,在海平面處被侵 蝕成凹穴,穴上的岩石被懸空,在波浪繼續侵蝕的情況下,懸空岩石崩墜, 形成近乎直立之巖壁,稱為海蝕崖。

海蝕崖有死、活海蝕崖兩類。所謂死海蝕崖,是一種現代已不再發育而趨於衰亡的海蝕崖,其崖壁漸漸變緩,不再後退,崖面上生長植物等等為其標誌。活海蝕崖則相反,由於崖面受到海浪的沖蝕,比較陡峭,上無植物生長。一般情況下,活海蝕崖的景觀比死海蝕崖雄奇。

我國沿海的海灘,尤其是基岩海灘,海蝕崖甚為普遍。北起大連,南至 海南島鹿回頭和潿洲島等,均有海蝕崖發育,其高度從數米至數十米不等。 由於組成崖體的岩石性質不同,形成的海蝕崖也是各具風姿的。其中如臺灣 北部的海蝕崖由火山灰、凝灰岩、熔岩等組成,質地堅硬,形態奇特,形成 的海蝕崖高達 20~70 米。富貴角和鵝鑾鼻兩處的海蝕崖由熔岩構成,高度均 達 30 米左右。其它如大連小平島一帶的海蝕崖由遠古代石英岩組成,崖高可 達 30 米以上,最高可達 50 米。這些海蝕崖均是我國海島及海灘上著名的海 蝕奇觀。

從旅遊景觀的角度上講,斷崖海灘也是可以劃為與海蝕崖相似的一類海 灘景觀的,只是斷崖海灘那高大陡立的懸崖,是由於斷層而形成的。從形態 上講,斷崖可以比海蝕崖更高峻些,可達數十米至數百米,因此,給旅遊者 的感覺是斷崖更為雄奇險峻,氣勢磅礴。如臺灣東海岸的清水斷崖奇觀,就 是最為典型的斷崖景觀,其高達 700 餘米,十分驚險。在福建沿海一些島嶼 如平潭牛山島、南澎列島等海灘上,也有斷崖奇

(2)海蝕平臺

海蝕平臺又稱浪蝕平臺或波築平臺、磨蝕臺等,指基岩海灘的海蝕崖前, 微微向海傾斜的平坦寬闊的基岩平臺。

海蝕平臺是由於海岸受海浪衝蝕,海蝕崖不斷沖刷後退而殘留下來的。其寬度隨海蝕崖的後退而加大,因此,海蝕平臺的寬度往往與當地的波浪強度成正比。海浪越大,對海崖的衝擊越強,海岸的崩塌後退越快,相應的海蝕平臺也越寬廣。從位置上講,由於岬角處浪高流急,能量聚集,故海蝕崖高大,海蝕平臺也寬廣。

在海蝕平臺上,往往發育各種海蝕溝槽、礁石洞穴以及海蝕拱橋、海蝕柱等,風景多變,奇特迷人。

在我國,海蝕平臺的發育與海蝕崖一樣廣泛,幾乎所有有海蝕崖分佈的 地方,均有海蝕平臺發育。其中如遼東半島的基岩海灘上,有數十米高的海 蝕崖巋然屹立在海邊,崖下還有寬達一、二百米的海蝕平臺,平臺之上,遍 布黑石礁、海蝕柱、海蝕溝、海蝕槽、海蝕芽及海蝕拱橋等,令人目不暇接。 在山東半島的廟島列島一帶,有寬達 150 多米的海蝕平臺,其上有海蝕柱孤 立在海中,五彩礫石遍佈在巖灘平臺之上。在浙江省普陀山這個著名的海灘 旅遊勝地上,也有不少海蝕平臺發育。如白雲洞附近的海蝕平臺,長 150 米、 寬達 40 米,景色奇秀。在廣西的新興海濱城市北海,有一處冠頭嶺海濱勝地, 其南有高 15 米的海蝕崖,崖雖不高,但崖下的海蝕平臺則寬達 80 米左右, 與海蝕崖相比,規模就顯得大很多。

海島風光迷人,旅遊好去處,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觀島?

(3)海蝕柱

海灘受蝕後退,較堅硬的蝕餘巖體殘留在海蝕平臺上,形成突立的石柱 或孤峰,稱為海蝕柱;也可以由海蝕拱橋受蝕,拱頂下塌而形成海蝕柱。由 於海蝕柱形態多變,有的還頗具姿態,因此,沿海漁民常用“石老人”、“石 公公”、“石婆婆”、“石蘑菇”、“花瓶石”等稱呼之。

海蝕柱在我國沿海常可見到。大連的黑石礁、綏中的“姜女墳”、北戴 河的鷹角石、山東煙墩、青島石老人,浙閩臺粵桂瓊沿海亦有廣泛分佈。其 中姜女墳是由四個弧立於海中的石柱組成,最高的達 16 米;北戴河的鷹角石 也高達 17 米;海南島天涯海角處的“南天一柱”等等,都是我國沿海著名的 海蝕柱景觀。青島的石老人是一個高達 18 米的巨大海蝕柱,其狀酷似一個駝 背的老人站在海中遠眺,故得名“石老人”。

(4)海蝕洞

當海岸受波浪及其挾帶岩屑的衝擊、掏蝕所形成的面向大海的凹穴,其深度較大者稱為海蝕洞或海蝕穴。因波浪對海岸的沖蝕作用主要集中在海面與陸地接觸處,故海蝕洞沿海平面或海蝕崖坡腳處呈斷續分佈。在鬆軟岩石構成的海灘上,海蝕洞發育不明顯;在較硬的岩石海灘上,則發育較完好。尤其在岩石節理及抗蝕較弱的部位,海蝕洞特別發育,深度可達數十米,甚至數百米。

海蝕洞在我國海灘上廣泛分佈,如浙江普陀山的潮音洞、梵音洞,福建晉江圍頭半島的滬嶼沿海,海南島、潿洲島、斜陽島、龍門諸島、白龍半島等,均有許多海蝕洞良好發育。

著名的普陀山潮音洞和梵音洞,是我國海灘名勝中甚為著名的兩個海蝕 洞。潮音洞高大深邃,深達 20 餘丈,在洞內可聆聽潮水洶湧翻滾之音,謂之 “空穴來音”。相傳此洞還是觀音大士經常現身之處。梵音洞以高見長,其 高可達數十米,具有“水勢奔騰峭壁開,半空雪浪似鳴雷”的壯麗景色。平 時,兩洞霧靄沉沉,幽泉滴滴,頗有仙穴霧窟般神秘色彩。此外,位於北部 灣的潿洲島豬仔嶺東北的一個海蝕洞,也聞名遐邇。此洞深達 23 米,寬達 20 餘米,高達 5 米,規模頗大,洞內景色奇特。

(5)海蝕拱橋

海蝕拱橋,又稱陸橋或海蝕拱,是基岩海島上比較少見而又十分奇特的 海蝕地貌。海蝕拱橋常見於岬角處,其兩側受波浪的強烈沖蝕,形成海蝕洞, 波浪繼續作用,使兩側方向相反的海蝕洞被蝕穿而相互貫通,形似拱橋,又 稱為“海穹”。在我國廣西沿海一帶,居民據其形狀似由陸向海伸展的象鼻, 又叫“象鼻山”。

海蝕拱橋在我國遼東半島沿海時有出現,著名的錦州筆架山朱家口村海 蝕拱橋,可算是拱橋中的佼佼者了。它是由高 5 米、寬約 3 米的石英岩組成, 經過泥沙的堆積,又將岸島連接在一起,從岸邊到海中的筆架山,宛若一座 海上仙橋,景色堪稱一絕,故“筆峰奇橋”被列為錦州新八景之一。

在浙江省沿海諸島基岩岬角地帶,也發育海蝕拱橋,高度一般可達 12 米左右,寬可達 6 米餘。閩粵一帶也有一些海蝕拱橋。在臺灣北部的石門村 附近,發現有高達 8~12 米的海蝕拱橋。

(6)海蝕窗

海蝕窗,簡稱海窗,是從海蝕崖上部地面穿通岩層直抵海水的一種近平豎直的洞穴。

海蝕窗的形成與海蝕洞的發育密切相關。在海蝕洞形成以後,波浪繼續向洞中衝擊、掏蝕並上衝,壓縮著洞內的空氣,使洞頂裂隙擴張,最後擊穿洞頂,形成與海蝕崖上部地面溝通的“天窗”,故稱海蝕窗。

海蝕窗景觀在海灘上頗為罕見,浙江省普陀山的潮音洞頂的山石之上,有一孔穴,有一個海蝕窗,人稱天窗。從天窗裡,可俯聽潮音洞底的潮水海浪之音,可算海蝕奇觀之一了。

海島風光迷人,旅遊好去處,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觀島?

2.沙灘風景

沙灘與海蝕奇觀相反,是由海浪攜帶泥沙堆積而成的。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海邊風景總是與金黃色的沙灘和蔚藍色的大海聯繫在一起。的確,儘管海灘景色五彩繽紛,但沙灘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無數的海島旅遊勝地、海濱浴場都少不了那金色而迷人的沙灘。

若較深入地分析一下沙灘景觀,除了沙質海灘這一主要景觀外,還有連島沙壩、海岸沙丘、沙嘴沙壩、瀉湖等等。

(1)沙灘

沙灘的外型是多種多樣的,按其形態可分成直線形沙灘、對稱弧形沙灘、 不規則弧形沙灘、對數螺旋形沙灘等幾類。一般常將兩端有岬角突出於海面 之中,中間懷抱有一弧形的沙灘,叫新月形沙灘。因其灣中沙灘較寬,向兩 側漸漸變窄變小,狀若新月,故名。而將其它較為平直的沙灘稱為平直形沙 灘。

沙灘在我國海島中分佈甚廣,如山東半島之廟島列島、福建閩江口以南的平潭島、東山島、廈門鼓浪嶼等,臺灣西海岸、廣東部分海島、海南島沿海等等海岸上,均有沙灘分佈。

浙江省普陀山的千步沙、百步沙、金沙、朱家尖南沙、大長塗小沙河、 岱山沙洋等,均是較好的沙灘。其中著名的千步沙、百步沙是兩處良好的天 然海濱浴場。它是由中細沙組成的沙灘,寬度達 150~300 米,坡度在 2~5 %之間。

福州沿海,尤其是閩江口以南諸島,岬灣相間,發育了眾多的沙灘,形成許多天然的海濱浴場。其中廈門鼓浪嶼的港仔後海濱浴場和廈門大學海濱浴場等,均是良好的海浴場所。

廣東沿海諸島不僅有許多灣中沙灘,而且還有不少平直沙灘,如海南島 東海岸等。海南島的秀英、大東海、小東海、牙龍灣等均是有名的海濱浴場。

儘管我國大陸沿海諸島沙灘優美,條件良好,但開發程度很低。相比之下,臺灣沿海和香港沿海的沙灘開發要好得多。臺灣的北部、西部和南部均有許多沙灘遊樂場,其中海濱浴場不下數十處,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也擁有相當多的海濱浴場。

在國外,如意大利的西西里島沿岸、加勒比海沿岸的古巴、牙買加、東 南亞的菲律賓海灘、馬來西亞海岸、花環島國馬爾代夫、薪加坡的聖陶莎島、 南太平洋諸島國、夏威夷的瓦基基海灘以及日本東南沿海散佈著許多海島海 灘勝地等等,均是世界上著名的海島海灘旅遊勝地。

海島風光迷人,旅遊好去處,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觀島?

(2)連島沙壩

連島沙壩,又稱連島沙洲,是連接大陸和鄰近島嶼或相鄰島嶼間的沙質堆積體。

在岸外有島嶼聳立時,島嶼前方迎波區受到侵蝕,物質被帶至島嶼後側的波影區堆積,或是由沿岸泥沙流攜帶的物質在波影區堆積下來,逐漸使陸島相連,形成了連島沙壩,相應的島就叫陸連島。

連島沙壩在我國有廣泛分佈,在遼寧沿海的大連小平島、和尚島,遼西筆架山、復縣太平島等,山東沿海及閩粵沿海、海南島的鹿回頭、廣西的犀牛角外沙至大環和企沙赤沙、樟木漫等地,均有連島沙壩發育。提到我國的連島沙壩或者說是陸連島,最為著名的是山東半島北部沿海 的屺 島和芝罘島了。

屺 島位於山東省龍口,它是一個十分典型的連島沙壩,長期以來比較 穩定。連島沙壩南側海灘較寬,一般有 150 米左右,水下灘面物質較細,坡 度亦比較平緩。屺 連島沙壩的北側是一個寬約100餘米的海灘,組成物質 稍粗,岸坡比較陡些。從連島沙壩的發育史上講,屺 連島沙壩的發育還是 十分迅速的,尤其是沙壩的末端,淤積生長得十分明顯。

芝罘島連島沙壩是一個兩頭寬、中間窄的沙質堆積體,由於中間細小(寬 僅 520 米),加上芝罘島優美的形態,整個連島沙壩和陸連島——芝罘島, 組成了一個絕妙的圖案,遠遠望去,恰如一棵千年靈芝橫臥在萬頃碧波之中。

芝罘島是一個東西長 9.2 公里、南北寬 1.5 公里,面積為 10 平方公里左 右的狀若長梭的小島。島之北岸峭壁懸崖,面目猙獰,宛若金剛;島之南坡 樹木蔥籠,水清山秀,形若淑女。連接芝罘島與大陸的沙壩是由中細沙組成 的,沙壩上有四條起自芝罘島南岸的礫石堤,其西部礫石堤高度略低。連島 沙壩北端與芝罘島連接處,分佈有早期形成的環狀礫石堆積體,環堤內是一 個瀉湖。的確,芝罘島是美麗的,連接其與大陸的沙壩亦是十分美麗的。也 許正因為如此,當年秦始皇東巡海疆,曾三次來到芝罘島,尋求長生不老之 藥,在芝罘島上留下了許多古蹟呢!

(3)沙嘴沙壩

沙嘴,是指根部與岸相連,一端伸向海中的一種堆積地貌。通常沙嘴的形態比較優美,有的如新月,有的若鐮刀,還有的沙嘴向海一側呈現為規則的弧形,向岸一側又呈現為複雜的彎曲狀,稱為複式沙嘴。

沙壩是海灘上一種形態巨大的堆積地貌。有海岸沙壩、攔灣沙壩(灣中沙壩、灣頂沙壩和灣口沙壩)等等。沙壩的形成是由海浪和海流攜帶泥沙在灘邊或灣中堆積而成的。沙壩可長達幾公里甚至數十公里,寬度可達幾百米至幾公里。沙壩常常把海灣或海灘與外海分離開來。

沙嘴和沙壩是沙灘景觀中的常見兩類地貌景觀,在我國沿海沙灘上也有普遍的分佈。許多沙嘴和沙壩在一些沙質小河的入海口處,發育得特別好。在遼寧省沿海的碧流河、清雲河等入海處,均有沙嘴生長,有的像箭狀,有的像羽狀,有的呈環狀,形狀各異,景觀奇特。在六股河、夏家河子一帶,均有規模不一的沙壩發育。

離岸沙壩作為海灘沙壩的一種,在河北省的灤河口至曹妃甸一段海岸, 甚為發育。它為一系列斷斷續續的離岸約 1~2 公里的沙壩,經常露出海面之 上。長者可達 2~4 公里,短者只有數百米,寬度一般為 50~100 米之間,為 黃色的中細沙或細沙組成。離岸沙壩之內即是瀉湖。一系列離岸沙壩分佈在 離海灘不遠處的海面上,宛若給海灘鑲嵌上了一道美麗的金色裙邊。

沙嘴沙壩在福建沿海沙灘上甚為發育。如閩江口的梅花沙嘴、平海灣西 埔沙嘴、泉州灣大墜沙壩、圍頭灣塘東沙嘴、九龍江口雞嶼沙壩、舊鎮灣後 江沙嘴、東山灣內汕尾沙嘴、宮口港渡西沙壩等等。這些堆積形態長達 1000 米以上,寬數百米,頂端高出高潮面 1~2 米。如塘東沙嘴位於圍頭灣南側, 指向西北伸入灣中,呈複式彎鉤狀,長 1700 米,寬 100~200 米,高度 3~4 米,由中細沙組成;渡西沙壩位於宮口港西側,它在波浪和沿岸作用下,沿 大堤灣呈沙嘴狀伸向北東東向,又在潮流的影響下向南發展,長度達 1000 米以上,寬度為 200 米左右。

另外,臺灣西海岸有一些離岸沙壩分佈。如嘉義縣北港溪入海口外,發 育了一條弧形的離岸沙壩,叫外傘頂洲,外觀十分奇特秀麗。從布袋鎮到曾 文溪口的一段海岸外,斷斷續續分佈著 11 條離岸沙壩。

(4)瀉湖

瀉湖是一種封閉或半封閉的淺海水域,它常常是由於沙壩、沙嘴或珊瑚礁等的存在,將海灣或近岸一塊水域圍成了一個湖泊,如河北昌黎縣的七里海、海南島萬寧縣的小海等。由於沙壩或沙嘴的阻擋,即使外海風浪甚大,而瀉湖之內仍風平浪靜,因此,瀉湖之內既適宜於建碼頭(若水深條件良好的話),也可以開闢成海濱浴場等娛樂場所。

由珊瑚礁構成的瀉湖,景觀更為獨特。那環形的礁岸之中,一汪藍藍的 湖水,珊瑚生長在水底,椰林搖曳在礁岩上,構成一幅迷人的熱帶海濱風光, 珊瑚礁構成的瀉湖,形態多種多樣,這裡不一一介紹了。

當瀉湖與海水隔離很長時間,以致於受到地表水的影響,瀉湖成了淡水湖泊,此時稱為殘跡湖,其實是一種古瀉湖。這種古瀉湖的風光往往十分美麗,如著名的杭州西湖,就是這樣一個殘跡瀉湖。原來的海灘風光,變成了今天的湖光山色。

海島風光迷人,旅遊好去處,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觀島?

3.五彩卵石

礫卵質海灘,不如沙灘那樣分佈廣泛。相比沙灘,礫卵海灘物質粗、坡度陡,而且在灘面上常可揀拾到一些五彩繽紛的卵石。

我國的礫卵質海灘,主要分佈在遼寧、河北、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和廣西等省區的部分海島上。礫卵質海灘的物質與當地岩石的組成成分關係十分密切,尤其是岩石的色彩、成分多變時,往往能形成五彩繽紛的海灘卵石。如我國著名的“珠璣石球”就是出產於廟島列島中北長山島的一種海灘卵石。

在茫茫的渤海灣碧波之中,有一群扼踞著海峽的島嶼,它們就是廟島列 島,在其中的北長山島上的月牙灣中,出產一種五彩卵石——珠璣石球。這 種珠璣石球實是產於一條長達 1000 多米、寬達 50 多米的礫卵石海灘。由於 組成北長山島的基岩是震旦系的變質岩和一些中生代的燕山期花崗斑岩,這 些岩石中富含硬度堅硬的石英、燧石成分。在海浪的沖蝕之下,得以磨圓、 保留在海灘上,形成五彩卵石海灘。

月牙灣出產的珠璣石,在北宋年間,便為著名文學家蘇東坡讚賞不已,形容它為“五彩斑斕”、“香色粲然”,還專門為一位珍藏月牙灣珠璣石球的朋友寫了一篇《北海十二石記》的文章。

的確,遊人邁步在月牙灣的礫卵海灘上,不禁會被腳下這花花綠綠的球石所吸引,宛若置身於一個珠光寶氣的神妙世界裡。那光怪陸離的珠璣石球, 有的潔白如玉,有的紅似瑪瑙,有的碧若翡翠,有的亮賽明珠,有的大有的 小,各種顏色,各種形態,令人目不暇接。俯首揀些珠璣石球,帝回去留作 紀念,是一件有趣也有意義的樂事。

海島風光迷人,旅遊好去處,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觀島?

4.海灘森林

海灘森林指的是紅樹林海灘景觀,由於紅樹林樹冠巨大,蕩鬱濃綠,宛若一道海灘上的綠色長城,又像一個海灘上的忠實衛士,保護著海灘免遭侵蝕,因此,紅樹林又有“海上長城”、“海灘衛士,等美名。的確,紅樹林海灘作為海灘上幾乎唯一的森林景觀,是海灘風光中甚為奇特的景觀之一。

紅樹林具有多種多樣的根系,如呈彎曲拱形的支柱根,宛若木板一樣環繞生長的板狀根,側根上生長出來的呼吸根等。紅樹林的樹皮也十分特別,因含有丹寧成分,呈現桔紅色或血紅色,因此,儘管枝葉濃綠茂密,但仍得名紅樹林。紅樹林的種類很多,各種紅樹規模大小、枝幹葉冠又不一樣,各有特色。紅樹林之下,潮溝遍佈,魚、蝦、鼠、螺、蟹等海生動物眾多。再加上紅樹林特有的胎生現象等等,都使得紅樹林海灘與其它所有海灘相比,具有獨特而迷人的風光。紅樹林海灘上,行走艱難,若駛一葉小舟,沿紅樹林海灘中的一些積水潮溝駛行,觀賞一下級樹林海灘風光,定會使人感到樂趣無窮,大開眼界的。

紅樹林海灘主要分佈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的沿海地區。在我國主要分佈在 福建省鼎縣以南的粵、瓊、臺、桂等諸省區的沿海地帶及海島上。從北向南, 紅樹林的生長情況漸好,樹林也是越來越多。如浙江沿海的人工引種紅樹林, 只有一種,而且低矮單調,不成大片的樹林。福建省紅樹林有 7 種,臺灣有 14 種,廣東有 20 多種,廣西有 13 種,海南島紅樹林最為發育,有 36 種。 從紅樹林的生長高矮上講,也是以海南島為最高大,可高達 10 多米,而漸向 北,樹高度漸漸下降,至福建沿海一帶的紅樹林,只有 1~2 米的高度了。

在我國,有兩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即東寨港和清寨港自然保護區。我 們知道,紅樹林海灘不僅具有獨特的旅遊風光,而且具有根高的經濟價值, 對海灘且具有保護作用。因此,保護和開發紅樹林海灘是一件重要的事。目 前海南島紅樹林海灘較多,有 7.2 萬畝,廣東省約有 12 萬畝,廣西沿海有 7 萬畝,臺灣有 5 萬畝左右,福建至多大概只有 3 萬畝,浙江省沿海尚未形成 真正的紅樹林海灘。總之,我國紅樹林海灘總面積達 35 萬畝左右。

順便提一下,紅樹林的用途甚為廣泛。紅樹皮含有丹寧,是工業上優良的鞣料和染料原料。紅樹林植物中的海杧果、欖李、海桑、海蓮、銀葉蓮、蓮葉柏等,木質堅硬,紋理致密,顏色鮮豔,防腐力強,是理想的用材林。有些紅樹具有藥用價值,如角果木全株含有收斂性物質,可用於止血、治惡瘡;還可提取奎寧的代用品來治療瘧疾;老鼠勒可提煉治療淋巴結核的藥物等等。分佈較廣的白骨壤,其果既可食用,亦可釀酒。大多數紅樹林的葉,可作為綠肥等等。

海島風光迷人,旅遊好去處,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觀島?

5.海底花園

在海灘或者說是在離海灘不遠的海底之中,生長著一種五彩繽紛的生 物,初次見到時還以為是一朵朵美麗的花朵或是一株株神奇的小樹呢,其實 它們是一種動物——珊瑚蟲——的骨骼堆積而成的。由於珊瑚千姿百態,奇 形怪狀,故有海底花園之美稱。

由珊瑚蟲骨骼築造的岸礁稱珊瑚礁,珊瑚礁組成的海灘就是珊瑚礁海 灘。由於造礁珊瑚的生長條件十分苛刻:海水溫度在 25°C~29°C左右,低於 13°C或高於 36°C均會造成珊瑚蟲的死亡;海水鹽度在 27~40‰之間;且要求 海水潔淨、透明、水深不超過數十米等;因此,珊瑚礁只出現在北、南迴歸 線之間的海洋及海岸地帶。我國的珊瑚礁僅僅分佈在南海諸島、臺澎沿海、 兩廣沿海。其中南海諸島以環礁為主,臺澎和兩廣沿海則主要為岸礁。

造礁珊瑚的種類繁多,有鹿角珊瑚、柱狀珊瑚、懷形珊瑚、星孔珊瑚、牡丹珊瑚、薄層珊瑚、厚絲珊瑚、石芝珊瑚、多葉珊瑚、繞石珊瑚、帽狀珊瑚、陀螺珊瑚等等,從它們各自的名稱中,可以想見其形態的千差萬別。不同種類的造礁珊瑚具有不同的景觀,也築造出了不同的珊瑚礁景觀。

在一般的珊瑚礁景觀中,主要有灘、礁、洲、島;或者按其成因來劃分有岸礁、離岸礁、環礁、臺礁、隆起礁和溺灘等幾類景觀。

,指的是暗灘,一般在海面以下 10~30 米,底座由原生礁構成,上覆 一層薄薄珊瑚砂屑,並有珊瑚叢生。如東沙群島中的南、北衛灘,就屬於這 種類型。灘是一種美麗的水下旅遊景觀,但對航行交通起了阻礙作用。

,是大體出露水面或接近水面的珊瑚礁。水深一般不超過 7 米,航行 時危險極大。如我國西沙群島中的北礁、玉琢礁、華光礁和浪花礁等等。

,是礁坪上露出海面的低矮的珊瑚質堆積物,只有在特大高潮或颱風暴潮時才被水淹沒。這種洲,形態多變,含有大量的珊瑚和貝殼碎屑等,有時還可生長些草本群叢。如西沙群島中的西沙洲、中沙洲等。

,當洲進一步發育增大增高,並長期能出露海面之上時,則形成了島 或稱灰沙島。南海諸島中的大部分島嶼均屬於灰沙島。灰沙島面積可達數平 方公里,如西沙群島中的中建島就比較大(1.5 平方公里)。由於島上不僅 具有瀉湖、礁平臺等景觀,而且往往還生長有大量的樹木,因此,島上的風 景還是相當優美的。另一種島叫礁岩島,它是灰沙島經碳酸鹽礦物膠結充填 而成的,也可以是原生礁出露海面而成的。如西沙群島中的石島和黃巖島等。

珊瑚礁有三大基本類型:即岸礁、堡礁和環礁。顯然,它們的旅遊景觀是各具特色的。

岸礁,以珊瑚礁貼岸分佈為其特徵。在我國的瀾洲島、雷州半島南岸以及臺灣沿海和澎湖列島諸島上均可見到。岸礁給人的印象,好像是一朵花邊鑲嵌在島的四周,故岸礁又有裙礁的別名。

堡礁,又稱離岸礁,以珊瑚礁與岸邊隔以淺水海域——瀉湖為其特徵。在我國的澎湖列島和海南島西北岸均可見到,不過,最為著名的是澳大利亞的大堡礁了。

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海域,北起託雷斯侮峽,南至弗雷塞島附近, 南北綿延 2400 多公里,最寬處可達 240 公里,最窄處僅 10 餘公里,包括近 千個島礁和淺灘,面積達 20.7 萬平方公里。大堡礁的各個島嶼均白色彩斑斕 的彩色珊瑚組成,造型更是千姿百態,扇形的、鹿角形的、樹枝形的、蘑菇 形的,五花八門,巧奪天工。從空中俯瞰大堡礁,宛若一朵朵絢麗的鮮花, 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上盡情開放。除水面之上的景色以外,去大堡礁還可以觀 賞海底花園世界。通過專供旅遊觀光之用精巧的水下觀察室,就可以看到珊 瑚洞穴裡棲息著的數百種美麗的魚類和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遊人還可以乘 坐透明的玻璃船或潛艇,欣賞水品宮的奇妙景色。

環礁,是一種環狀珊瑚礁,在我國“千里長沙,萬里石搪”的南海諸島廣佈。“長沙”乃指島,“石塘”即指環礁。環礁之中,即為瀉湖。中沙群島即是南海諸島中最大的環礁。

臺礁,是弧立在海洋之中的珊瑚礁,沒有瀉湖;隆起礁是因地殼上升使 礁休高出海面的珊瑚礁;溺礁,是因地殼下降而使珊瑚礁的珊瑚無法繼續生 長。上述幾類珊瑚礁,是除岸礁、堡礁和環礁三大基本類型之外的其它景觀。

海島風光迷人,旅遊好去處,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觀島?

6.大海波瀾

無論您是邁步在海灘那柔軟的沙子上,或是佇立在海崖或礁石上,還是航行在萬頃波濤的大海之中,或乘著飛機從空中俯瞰大海,那迷人的海景,總是讓你陶醉。大海以其博大寬闊的胸懷,深厚沉默的性格,變幻多姿的外貌,古往今來,吸引著無數遊人。

大海是多變的,時而寧靜,時而咆哮,讓人捉摸不透。細細觀賞多變的大海,常常給人諸多的啟迪:每當寧靜時,海面光滑得如同大理石一般,溫柔得如同二八少女,讓人感到一種柔靜的美。這時,海水明淨如同籃天,海面偶爾飄過點點白帆,顯得那麼悠悠然,海風輕輕拂面而來,使人身心倍感舒適。海邊的陣陣波浪,也不像往日的排排巨浪,而變得格外馴服,輕輕地爬到海灘邊,親切地抵著金色的沙灘,平時的轟轟濤聲,此刻則變成了竊竊私語。尤其是月光之下寧靜的大海,那種深邃、柔美、神秘,更是令人迷戀沉醉。

然而,大海也常常會怒吼起來。此時,狂風挾著巨浪,排山倒海地向岸邊打來,發出降陣駭人的吼聲,滾滾浪滔,一浪高似一浪,打到海崖礁石之上,濺起千堆雪浪,萬朵白花,似乎要即刻摧毀整個海岸似的,景象十分壯美,變幻無窮的大海景色,更使文學家、詩人、攝影家和畫家激動不已。

7.奇島種種

2000 多年以前,中國有一個專制君王,曾三次東巡海疆,試圖從三個海 上仙島上採摘長生不老之藥,結果當然一無所獲,然而它也說明了“海上仙 島”自古就吸引著上至君王,下至黎庶的許多人。這個君王就是秦始皇,這 三個仙島就是蓬菜、方丈、瀛洲三神山。如今,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早已消逝 得無影無蹤,惟有那海上三神山依舊鑲嵌在渤海灣的萬頃碧波之中。

我國沿海的島嶼多達 6500 多個,其中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海島,亦不 下數百個。這些海島不僅具有上述多種旖旎的海灘風光,而且還有各自獨特 的景色。這些風景優美的海島,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海上仙境。

按其特色而分,海島的景觀五花八門,品類繁多:有蛇島、鳥島、竹島、 猴島、燕窩島、音樂島、佛島以及巨晰島、蜂王島、丁香島、香料島等等,難以盡述。

位於遼東半島西南端的小龍山島,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它的原名,而只稱其為蛇島了。這個面積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海中小島,原有蝮蛇數十萬條,至近年來還有萬餘條。此外,廟島列島中的大黑山島也有蛇島之稱。

鳥島在我國大概有好幾個。由於春來秋往,候鳥遷徒,南來北往途中,飛越高山大海,中間需要中轉停靠站,因此,一些海中小島就成了候鳥的最佳棲息地。如黃海鳥島——江蘇省的車牛山島,渤海灣中的萬鳥島——廟島列島中的車由島等等。每年夏秋之交,成千上萬只候鳥在海島棲息,這小小的島上就成了鳥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生機。

在廟島列島中的大、小竹山島上,因生長著大量竹子,頗有江南田園風光,故有竹島之別名。而離它不遠處的一個小島因有無數的兔子,在島上生存繁衍,故稱兔島。

海南島·水縣有一個半島——南灣半島。島上是我國第一個獼猴自然保護區,生長著數千只獼猴,滿島遍野地奔跑著,被稱為猴島。

在離猴島不遠處的南海海面上,有一個小島,名叫大洲島,以盛產燕窩而著名,俗稱燕窩島。

廈門市的鼓浪嶼,是一個風景秀美的小島。島上家家戶戶,多有琴聲傳出,為幽靜的小島增添了無窮的情趣,鼓浪嶼還培養出了許多大音樂家。因此,鼓浪嶼素有音樂之島的美名。

而浙江省舟山群島中的普陀山,全島面積甚小,但廟宇遍佈,香火旺盛, 與九華山、峨眉山、五臺山一起,列為我國四大佛山。海天佛國的普陀山, 每年吸引著許許多多各地的善男信女,飄渡海洋,前來燒香拜佛。因此,稱 普陀山為佛島,大概不致於言過其實吧!

此外,在國外亦有許多的海上仙島,景色均是十分奇特秀麗。如巴厘島 就有仙境之島的美名,斯里蘭卡有寶石島之別名,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佈於維 爾島又稱為銅島,泰國的普吉島又稱錫島,澳大利亞的新喀里多尼亞島又稱 鎳島,日本本州島上的一個人工島——御木本島,又稱為珍珠島,法國的科 西嘉島又稱為美麗島,秘魯的欽查群島是名副其實的海鳥島群,巴布亞新幾 內亞和印度尼西亞的伊裡安島又稱極樂鳥島,而巴哈馬的大伊納瓜島是一個 紅鶴之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特立尼達島是蜂鳥之島,近南極的南喬治亞 島也是一個海鳥之島,馬達加斯加島是珍猴之島,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島是 一個丁香之島,赤道幾內亞的比奧科島是一個可可島,斐濟群島素稱紅花島, 加勒比海的格林納達島是一個香料島,等等。從它們的別名,可大致瞭解其 基本的景觀特徵。

海島風光迷人,旅遊好去處,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觀島?

8.海市蜃樓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東方雲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陰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海市蜃樓作了十分形象的描繪。

海市蜃樓是海上最為著名的奇景之一。1981 年 4 月的一天下午,在浙江 普陀山出現了一次罕見的海市蜃樓現象。當時,海上風平浪靜,在風景勝地 千步沙一帶散步的遊人,突然看到在普陀山東面的梵音洞上空,雲海茫茫, 迷霧陣陣,從雲霧之中,湧現出朵朵瑞雲。彩雲之中,緩緩現出一座琉璃黃牆巍峨莊嚴的千年古剎。古剎周圍,林木蔥籠,奇峰疊起,在若隱若現的山 巒之中,還蒙繞著陣陣煙雲呢!景象逼真,清晰可辨,令人歎為觀止!同年 7 月 7 日,在山東蓬萊閣也出現了一次海市蜃樓,持續時間長達 40 分鐘。

海市蜃樓的持繼時間有長有短,最近出現的一次大概是我國沿海見到的 最長一次海市蜃樓。1988 年 6 月 17 日,在蓬萊閣對而的海面之上,出現了 一次長達 4 個小時又 40 分鐘的海市蜃樓,從下午 2 點 20 分開始,一直持續 到晚上 7 點鐘左右才消失。而且這次海市蜃樓的出現範圍十分遼闊,長達 100 公里。海島樹木、亭臺樓閣,甚至行人車輛等,均可在海市蜃樓中清清楚楚 地看到。

那麼,如此奇妙絕倫的景觀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來,這是由於空氣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光線折射而形成的。由於氣溫在海面之上空有著很大的垂直變化,當下面空氣層受到海水冷流的影響,溫度偏低,而上面空氣層反而溫度較高,此時,即出現下冷上暖的反常現象。這樣,在光線的傳播過程中,透過不同密度和溫度的空氣層時,會發生折射和全反射現象,使得遠方的物象呈現在人們的面前,這種幻覺幻象,就是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有上現(正像)和下現(倒像)之分,一般看見的直立於空中的遠處景物印象,稱為上現蜃景;而看見的是遠處的景物彷彿倒立於地下,則稱為下現蜃景。

在北宋年間,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沈括就在《夢溪筆談》一書中,提到海 市蜃樓:“登州海中,時有云氣,如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 歷歷可見,渭之‘海市’。”蜃,是蛟龍之類的東西,能吐氣為樓,故曰“海 市蜃樓”。

海市蜃樓的出現時間,在山東廟島列島,多在夏天 7 月份左右,尤當雨 過天晴,海面上尚有霧氣,並伴有輕微的海風時,最有可能出現海市蜃樓。 除海島及海濱可出現海市蜃樓之外,大洋之中和沙漠之中,也可以出現 海市蜃樓。在海邊或大洋中,一般多數出現的是上現蜃景,而在沙漠之中,既可有上現蜃景,也可有下現蜃景。

海島風光迷人,旅遊好去處,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觀島?

9.海上觀日

邁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或乘船航行在海面上,觀賞日出日落之美景,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樂事。

在我國的許多名勝古蹟中,都有一些與日出日落有關的風景,如泰山日觀峰、廬山日照峰等均是觀日的好地方,於是形成了諸如:“旭日東昇”、“晚霞夕照”(泰山四大奇景之二)、“驪山晚照”(關中八景之一)、“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金頂日出”(峨眉四大奇觀之一)等等,舉不勝舉。在海灘或海上觀日,也是自古以來就有了的事,臺灣八景之一“安平夕照”,是早有名聲的;“安平夕照” 古稱“安平晚渡”,也是臺灣最古老的八景之一,古八景中還有二景“東溟 曉日”、“西嶼落霞”,亦是以觀日而得各。此外,如浙江普陀山之朝陽洞, 也是觀看日出的一處佳地。

海上的日出日落與山上觀日有所不同,海上觀日以大海和雲霞為其特 點,而山上觀日以雲海和彩霞為其特點。海上日出一般比陸上要早。夏日天 長,晨四點鐘左右太陽就冒山了海面;冬季日短,至五點多鐘,天空也漸漸 地開始亮了。因此,在海上觀日,應當注意一下當地的日出時間,起個大早, 莊海灘或船隻甲板上等候。

海上日出的奇妙景色,大概人們已從影視或畫報上看到過,或者是親自觀賞過,那般妙景壯觀,也非筆墨所能描繪。

海上觀看日落同樣極富情趣。青海面上層層細浪,受了殘陽的返照,一時光輝起來,順著那道光亮望去,遠處海天盡頭有一輪紅紅的落日,雖然行將落山,但仍依戀不捨,帶著幾分迷人的光芒,回眸顧盼著這茫茫滄海⋯⋯

10.神秘海火

航行在黑夜的海上或佇立在黑夜的海灘,有時會突然發覺海面上有光亮閃礫,好像點點燈火,沿海漁民就稱其為海火,其實是一種海發光現象。

海發光現象在海洋生物中極為普遍,從結構簡單的細菌到結構比較複雜 的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都有著種類繁多的發光生物。如其菌門、菌藻綱、 原生動物門、腔腸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棘皮動 物門、脊索動物門和脊椎動物門等,都有發光的典型種類。

海火的確是一種神秘奇異的現象,尤其是不常在海邊或海上旅行的人, 第一次看到海火時,更會感覺不可理解。海火實可分為三種,即:火花型(閃 耀型)、瀰漫型和閃光型(巨大生物型)。每一類型按其光亮的強度劃分為 五級,從微弱光亮到顯目可見和特別明亮。

火花型發光是由小型或微型的發光浮游生物受到刺激後引起的發光,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海發光現象;

瀰漫型發光,主要由發光細菌發出的,它的特點是海面呈一片瀰漫的乳白色光澤。

閃光型發光,是由大型動物,如水母、火體蟲等受到刺激後發出的一種發光現象。

海發光現象在我國沿海有著廣泛的分佈。其中以火花型發光為主,到處 有分佈;瀰漫型發光只有閩、粵少數地方出現過;閃光型發光只出現閩、粵、 瓊、桂沿海。從海發光的強度來看,南、北方沿海是不同的。北方的遼寧、 河北、山東和蘇北沿海比較低,一般只能勉強可見,最強不過顯目可見。南 方沿海如浙、閩、粵、瓊、臺、桂均較高,一般均清晰可見,其中臺山、三 沙、北茭、雲澳、遮浪、閘坡等,是我國沿海海發光最強的地方。

海發光是有季節性變化的,因為產生海發光的海洋生物如夜光蟲、細菌、 甲藻、磷蝦、介形類海螢科、水母、火體蟲等的生長髮育是具有季節性的。 大體上講,杭州灣以北的上海、江蘇、山東、河北、遼寧沿海地區,海發光 現象在冬季(1、2、12 月〕不甚明顯。發光亮度很低,至多勉強可見,然而 到了秋季(8、9、10 月)則不然,不僅發光亮級增高,而且是一年中海發光 現象最顯著的時期。杭州灣以南的浙江、福建,廣東、海南、臺灣、廣西沿 海,與北方的海發光有所不同,那裡因緯度較低,氣溫、水溫及鹽度均比較 高,海發光現象幾乎終年皆有,但以夏季和秋季達最高峰,亮度亦以夏、秋 兩季為最大,冬季不如夏、秋兩季明顯。具體地講,海火最為明顯的時間, 在遼寧沿海是 8 月或 9 月份,在河北沿海是 8、9 月份,在山東沿海是 8、9 月份,江蘇沿海以 9 月份為最高,上海沿海以 8 月份為最高,浙江沿海在 6~ 9 月份達到最高,福建沿海是夏季 7、8、9 月份,廣東沿海和廣西沿海亦基 本以 8、9 月份為最高。

海發光現象不僅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具有相當的實用 價值。因為幾乎所有發光生物的發光,全在人類視覺範圍以內。據有人記載: 一個瓜水母發出的光,可供人閱讀,並能識別人的面孔;六個平均體長 27 毫米的挪威磷蝦,把它裝在能盛兩升水的玻璃懷中,其發出的光完全可以讀 報。因此,海發光現象,不僅是海洋生物學領域中的研究課題之一,而且在 國防、航運交通及漁業上均有著一定的實用價值。例如:在作戰的時期,艦 艇在發光海區作夜間航行時,就有可能暴露目標;在漁業上,可利用海火來 尋找魚群;在艦運交通上,海火可以幫助航海人員識別航行標誌和障礙物, 避免觸礁等危險。此外,由於海洋生物的發光是冷光(不放熱),可利用連 續發光的細菌做成人工的細菌燈。細菌燈安全可靠,被廣泛用在火藥庫、油 庫、彈藥庫等嚴禁煙火的場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曾用細菌燈做為 夜間的聯絡信號等。可見,海發光的用途是十分廣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