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商考研帶你飛-Day2

​​暖心小貼士:

今日知識點較多,但是都屬於重要考點。

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從兩個方面進行有方法的記憶:一是理論的橫向對比;二是注意從一個理論到另一個理論的縱向發展邏輯。加油!


1 國際貿易理論

國際貿易理論主要是用來解釋國際貿易的原因、結構和數量,即為什麼某國出口、進口某些類型的商品,其出口、進口數量是多少,並在此基礎上分析國際貿易的利益分配、國際市場相對價格的決定、國際分工、國內經濟增長對國際分工的影響,以及國內經濟增長同國際貿易之間相互關係等問題。


2 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主要分為絕對優勢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兩者從技術差異角度,分別強調勞動生產率的絕對差異和相對差異決定貿易模式。


3 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新古典貿易理論從品位與偏好的差異和/或技術差異解釋貿易的發生,其中最著名的赫克歇爾-俄林模型從要素稟賦相對差異解釋貿易。正統新古典理論的基本假設是完全競爭、產品同質化和規模報酬不變或遞減。


4 新國際貿易理論

新國際貿易理論放棄了新古典理論關於“完全競爭、產品同質化和規模報酬不變或遞減”的假設,討論壟斷勢力和/或產品差異化和/或規模報酬遞增的情形。


5 重商主義

觀點:主張政府幹預以便實現對外貿易順差,政府政策的目標應該是出口最大化而進口最小化,為此可以通過關稅和配額限制進口,並對出口進行補貼。認為貿易是一種零和博弈。

意義:解釋了國家希望獲得貿易順差的原因,這種觀點將政治勢力等同於經濟勢力,將經濟勢力等同於貿易順差。

缺陷:重商主義將貿易看成了零和博弈,實際上斯密和李嘉圖證明了貿易是正和博弈,即所有的國家都能獲益。


6 絕對優勢理論

觀點:在自由貿易下,每個國家通過專門從事其具有絕對優勢的經濟活動來獲益。絕對優勢是指一國所具有的絕對超過其他國家的經濟優勢。通過專業化生產有絕對優勢的產品,兩國都能產出更多;通過貿易,兩國都能受益更多。國際貿易是一種正和博弈。

意義:解釋了基於絕對優勢的貿易會帶來淨利潤。

缺陷:直接是了國家之間具有絕對優勢的情形。當國家不具備絕對優勢的時候,該理論未能給出答案。


7 比較優勢理論

觀點:只要一個國家能夠相對更有效率地生產另一國家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那麼這兩個國家之間不設障礙地進行貿易就是有利的。貿易是一種正和博弈,各參與方均能獲得經濟利益。

意義:解釋了即使其中一個國家生產的全部商品都具有絕對優勢時,兩個國家進行貿易仍有利可圖的原因。


8 要素稟賦理論

觀點: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資源稟賦,而不同的資源稟賦產生了不同的要素成本。一種要素越豐裕,其成本越低。

意義:從各個國家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勞動力、技術、土地和資本)的相對豐裕程度的角度解釋國際貿易。該理論預測了一國將出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豐裕要素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本國相對稀缺要素的產品。


9 里昂惕夫悖論

里昂惕夫悖論指儘管美國擁有足夠的資本,它卻在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

一個解釋是無數因素決定著一個國家進出口的情況;另一個解釋是美國的勞動力通常技術含量較高,這使美國在出口藥物和軟件等知識密集型產品和服務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 關於我們 ●

鼎悅國商考研成立於2019年,專注且只專注於國際商務專業考研輔導。團隊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專業碩士畢業生和在校生組成,師資團隊均曾參與國際商務專業國內教材的編寫,以及外文教材的翻譯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