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老祖宗的智慧,早悟透,少吃虧

王陽明——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曾國藩曾這樣評價他:"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他繼承了宋代大儒陸九淵的思想,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老祖宗的智慧,早悟透,少吃虧

王陽明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金錢、名利、地位。不過,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導下追尋這些,有的人卻只是一門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們的內心永遠盯著那些外物,必然會累得死去活來。而心學的最大妙處在於: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體現出一個隨性。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老祖宗的智慧,早悟透,少吃虧

何謂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謙虛是一切善的基礎,傲慢是一切惡的源頭。

謙為什麼是眾善之基?因為一個能謙虛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寬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養的,他的行為必定是有教養的。那麼他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語,必定都是合乎仁義禮儀的,自然都是善的。

而傲慢者恰恰相反,他的心必定狹窄陰鷙、封閉自恃,言行之間充滿私心私慾,從而擠壓和傷害到他人,不惡又會怎樣?一謙一傲,值得深思。

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包含很多很多,從世間萬物輪迴到平時為人處世,說的極其細緻。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老祖宗的智慧,早悟透,少吃虧

今天我就拿出六句感覺是最好的智慧,抒發一下自己的愚見,和大家一起欣賞一下:

1. 凡文過掩慝,此是惡人常態。若要指謫他是非,反去激他惡性。

對於那些不地道的人,講理是沒有用的,文過飾非,這是惡人的常態。如果去責備他的過失,反倒會激起他的惡性。

2. 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

如果白天做功夫覺得煩躁不安,那麼就靜坐。膚淺浮躁的心,總是會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貪戀舒服,就越不會成長、成熟,甚至還會更加膚淺浮躁。所以要扭轉這種狀況,就要逆著自己的性子來,越不想做什麼,就越要耐著性子去做。這正是對自己心性的磨礪。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老祖宗的智慧,早悟透,少吃虧

3. 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便是聖人。

很多人都以為聖人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陽明則告訴我們,聖人其實很簡單、很平常,就是知道善惡,並能從善如流、嫉惡如仇。這就是大道至簡。

4.須是大哭一番了方樂,不哭便不樂矣。雖哭,此心安處即是樂也。

唯有痛哭之後才能樂,不哭就不會樂了。雖然痛哭,此心卻得到了安慰,因而也就是樂。

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

持守志向猶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裡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呢?

6. 人須是知學。講求只是涵養,不講求只是涵養之志不切。

應當知學。求學講論無非是涵養德行。不求學講論,只是因為涵養的志向不夠真切。

當我們品讀完王陽明的心學經典時,我們會不會有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用最簡單的道理最樸實的語言,講了最重要的道理。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老祖宗的智慧,早悟透,少吃虧

正如王陽明說到:

若無有物慾牽弊,但循著良知發用流行將去,即無不是道。但在常人多為物慾牽蔽,不能循得良知。

王陽明口中的"良知",等同於"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陽明則告訴了我們為什麼多數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為物慾的矇蔽。當今時代,這點尤其值得人們重視。被矇蔽的心,如矇蔽二字的含義,是陰暗而糊塗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麼用?唯有本心呈現,才能清明、放鬆和自在。被金錢充斥著的世界,哪裡還有本心可見?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老祖宗的智慧,早悟透,少吃虧

其實王陽明的心學智慧有很多很多,我說的只是九牛一毛,心學經典都記錄在《傳習錄》中,如果感覺我說的比較抽象,不太具體,可以去嘗試讀一下。

《傳習錄》中記載著心學精髓的開始,《知行合一》則是經典中的巔峰,而且記載著王明陽一生的有趣故事,學習的同時得到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老祖宗的智慧,早悟透,少吃虧

下面這冊就是我讀的那一版,全篇白話文講解,只需要79元,得到兩本大智慧,讓你在為人處世中提升一個大的檔次,還是很划算的哦!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老祖宗的智慧,早悟透,少吃虧

點擊下圖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