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大家好,我是數據君,一名被保險耽誤至今的經紀人,一名註冊財務師。

本篇是數據君第97篇原創,從去年6月1號開始!近百篇文章幾乎全部有關年金和終身壽的,假設每篇平均3000字,那麼總字數也有近30萬了!世界三大意識流小說之一的《喧譁與騷動》也不過28萬字左右!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能靜下心來寫寫自己所思所想難能可貴,即需要自己有較強的創作能力,更需要自己耐得住寂寞,我覺得保持每週1到2篇原創的節奏就是我想要的!在寫了幾十萬字的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年金保險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1:年金的分類

按照年金保險的用途,可以把年金分為專項年金和儲蓄年金!而幾乎所有人買年金都是為了儲蓄,甚至很多需要專項年金的最終都買了儲蓄年金!


宅理財| 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2:目前幾乎所有的教育金保險目的都不純粹

數據君認為目前在售額幾乎所有專項教育金保險教育金分配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即不單純是為了教育金的,還兼具創業金或者婚嫁金的功能

宅理財| 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這張表採集了目前幾款頂級的專項教育金,可以發現年金的分配特點都是有一筆較高的滿期金,有的22歲,有的25或者30歲,而滿期金比教育金高多了!

但是數據君眼中理想的教育金就是專項教育金,都求學完畢了你才來派發一筆高額的滿期金,是來見證畢業?在教育金面前我的目的很簡單:確定按時給付且儘可能多,我不需要延遲收益延遲滿足到畢業或者婚嫁!如果能把滿期金提前派發在每個領取教育週期內,提高每筆教育金領取豈不是更好?

比如說0歲寶寶,假定規劃未來大學教育金,每年需要5萬,共4年20萬,按照築夢未來的設計需要10萬儲備,共3筆才能滿足我的要求,如果產品的設計就是把22歲滿期金提前均勻派發在18-22歲裡,我根本不需要每年投入10萬了!

目前市場上幾乎所有的專項教育金的目的都不純粹,在我看來,如果真的考慮需要創業金或者婚嫁金那麼還是值得考慮的!

3:
養老年金保險?但大多數保險公司沒有此產品

尤其是很多線下傳統公司,如果給客戶規劃養老,整出來個快返+萬能的形式出來可笑之極,這也沒辦法,因為真正的養老金保險大部分公司是沒有的!

宅理財| 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要麼採取如意享或者頤養金生這種高現價型,要麼採取自在人生或者大富翁這種保證領取型,都有共同特點:

指定到退休年齡領取且領取終身

要想提高養老金領取金額,要麼降低公司運營成本要麼用現金價值來貼補。當領取後現價直接為0,那麼保司就不再存在退保損失,可以把所有資金all in投資市場中,提高收益水平保證養老金的持續派發,同時活過了保證領取後不再有身故金,減少身故賠付成本。

宅理財| 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領取的養老金是由現金價值每年拿出去投資而得到的收益,如果派發的養老金過高,那麼現價每年的投資收益不足以覆蓋,所以需要本身的現價每年拿出來點貼補,直至到105歲時現價剛好補充至剩餘為0。這就是為什麼自在人生現價一直降至為0!

這樣那些短命的既能有保證領取的部分,不至於虧,長壽的人的超額收益超額部分來自那些短命的人的“損失”補償,佔了便宜,對賭長壽成功!

宅理財| 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而高現價的就不一樣了,為了維持一個較高的現價水平,那麼每年給的養老年金就不可能那麼高了,更像是儲蓄。為了提高領取金額,創新型的高現價產品衍生出來了,比如悅未來或相伴一生,改善了高現價缺點(提高了領取金額,但是沒有保證領取型的高)與保證領取型缺點(過了保證領取後依然有身故金),兩不像!

高現價型適合傳承兼養老,而保證領取型只適合養老,一份錢如果做兩件事,往往很難兼顧,如果只是為了養老,那麼高現價型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不適合絕大部分人!


對於絕大部分人,只要保證領取型的養老金保險才能對沖長壽風險這才是真年金,其它都是儲蓄,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年金保險!

4:儲蓄年金

按照儲蓄時間的長短分為定期與終身。目前定期年金是主流,基本都會捆綁個萬能賬戶!而終身型的除了傳統的年金保險外,創新型產品增額終身壽險也可以看作現金流可以自由安排的終身年金!

宅理財| 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年金保險就是把當前的

儲蓄起來,錯配到未來使用,2017年前的快返型年金基本都是滿一年就可以返還,甚至生效10天后就可以返還了,即交即領,保司沒法投資到久期更長的金融產品中,收益錯配的效果並不強!所以才會有最少滿5年才能首次返還,增強了錯配效果!

附加的萬能賬戶在數據君眼裡看來是為了糾正現金流規劃和防止年金再投資風險的!因為我們對現金流規劃可能隨時會改變,之前規劃好的,到期後並不一定還按照原計劃,那就放在萬能賬戶裡複利生息,等想用的時候再取出來。即使當期年金我們領取出來拿去再投資,很多時候都是有再投資風險的,尤其是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下!

宅理財| 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而萬能下有保底的設計起碼都保證有個保底的收益,不至於虧本。不過1.75%和3%保底到底哪個好?數據君個人認為保底利率並不重要,保底太高,那麼可能會給保司投資設有很大的心理包袱與暗示(高於保證就行),投資趨於保守,也不太利於實際賬戶利率的提升,相反“較低”的保底可能會讓保司輕裝上陣,往往會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試問全國又有幾家的萬能結算有X安平穩的?而如果對保司不信任的話不妨選擇個高保底的也無妨!

儲蓄年金最大的作用就是儲蓄而已,並沒槓桿保障,是為了資產的保值增值,鎖定利率,那麼終身型儲蓄到底能鎖定多少利率呢?

宅理財| 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IRR近似等於預定利率-預定費用率-死差成本!由於儲蓄型年金一般沒什麼槓桿保障,在研究終身儲蓄的IRR也就是到底能鎖定多少利率主要看產品的預定費用率,預定費用率有個上限,去年8月後新出的期交年金的平均上限為16%,之前是18%,而增額壽險的平均費用率上限維持35%不變!

宅理財| 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宅理財| 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也就是說終身儲蓄型的年金,4.025%定價的鎖定的利率在3.3%-4.025%之間,今後新出的3.5%定價的期交年金鎖定的利率在2.94%-3.5%之間,而增額壽險在2.275%-3.5%之間!

我們可以看看當前最強之一的終身儲蓄型的年金——招商信諾傳家享悅可以鎖定3.7%左右,去年停售的如意享接近4%。理論上新出的3.5%年金如果預定費用率夠低假如鎖定3.4%,那麼是優於4.025%的下限3.3%的。

宅理財| 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而當前最頂級的增額終身壽在3.5%定價下部分產品可以鎖定3.47%,可見精算設計時已經把平均預定費用率壓低到極致,大概只有1%左右的平均費用率,遠低於35%的上限。公司已經不再要費差益了,產品盈利只能指望利差!

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增額壽險看作是3.5%定價附加萬能固定結算為IRR的年金保險,

萬能結算固定,主險可以隨時減保!比傳統型年金更靈活,也解決了傳統年金派發後年金再投資的問題。

5:總結

我們發現目前在售的專項教育金保險的儲蓄創業金或者婚嫁金目的更明顯,專項教育金的稀釋需要我們每期投入的資金更多,這種設計有利於保險公司提高保費規模

養老年金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只有保證領取型才能對沖長壽風險,與保司的對賭機制的設計,對賭長壽失敗仍有保證領取金額,對賭成功超額的收益部分來自於短命的人士收益補償,正是這種補償才能讓實際內部回報超過預定利率!

儲蓄年金沒什麼保障槓桿,專注於穩健增值與儲蓄,沒有對賭機制的設計。年金的返還特點能不能契合資金需求才是最主要考慮的。如果需要早領快領那麼就選快返的,如果暫時不需要,那麼選擇延遲收益的,如果想高度靈活的,那麼就增額壽險!

END

下期見!

1:本頭條號所有內容為個人行為,本人不代表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個產品的利益,如文中有提及某公司或某產品,純屬行文需要。投保須理性,請諮詢專業人士!

2:加倍保主筆:數據君,RFP&PFT持證人,一位喜歡研究數據有獨立人格的保險經紀人!

宅理財| 寫了幾十萬字年金和終身壽後,我對保險又有了新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