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避免深陷“墨菲定律”,建立同理心是關鍵

管理學大師曾仕強曾經說過:做人要先學會聽話,再學會講話。

對於每個人而言,善於傾聽別人說的話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不能夠做到這一點,這就導致沉默的人總是少數,誇誇奇談的人則成為了多數。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不約而同地遇到這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對家長的話,往往聽不進去。無論父母跟孩子強調了多少遍,孩子總是無動於衷。

一旦孩子聽不進去父母的話,那麼孩子的教育就會非常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可是大多數都是收效甚微。

孩子不聽話,避免深陷“墨菲定律”,建立同理心是關鍵

案例

樂樂今年5歲,還在上幼兒園,樂樂平時就比較活潑好動,非常難以管教。對於樂樂媽而言,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孩子從來不聽媽媽說的話,這就導致孩子對於犯過的錯誤,總是一犯再犯。

例如樂樂媽媽告訴孩子,多吃糖會讓牙齒變壞,讓樂樂少吃一點。可是樂樂偏偏不聽媽媽的話,反而會悄悄藏著很多糖果,揹著媽媽吃。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例如樂樂媽媽讓樂樂少看一點電視,早點睡覺。可是樂樂偏不,非要在客廳磨蹭很久才上床,就算上床了,也非常興奮,完沒有睡覺的想法。


孩子不聽話,避免深陷“墨菲定律”,建立同理心是關鍵

樂樂的一系列行為讓媽媽傷透了腦筋,因為她感覺樂樂就好像是在專門跟她作對一樣,她說什麼,孩子就反其道而行之。為了教育好樂樂,媽媽專門去諮詢了一個教育學專家,看看他對這件事的看法。


專家聽了媽媽的描述之後,告訴樂樂媽媽,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的,家長不要過度擔心。

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應該適當寬鬆一點。不然,父母越是強迫孩子改變自己的行為,孩子的叛逆心就會變得更強,那麼他肯定就不會聽話了。

孩子不聽話,避免深陷“墨菲定律”,建立同理心是關鍵

而且更加嚴重的是,如果父母沒有掌握合適的教育方式,有可能讓孩子陷入墨菲定律。

一旦孩子陷入了墨菲定律,家長要想再改變孩子就非常難了,因此家長要格外注意。

那什麼是墨菲定律呢?


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曾經說過: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通俗的點來說,就是人們越害怕發生某件事,那麼這件事往往就越有可能發生。


例如家長越害怕孩子不懂事,那麼孩子肯定就會變得不懂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家長越恐懼的東西,往往就會在家長心中,給家長不停帶來影響,這就會導致家長有可能無法掌控自己的行為。


孩子不聽話,避免深陷“墨菲定律”,建立同理心是關鍵

例如家長害怕孩子不懂事,為了避免這個情況的發生,他們就可能採取某種極端的行為。而恰恰是這種極端的行為,引來孩子的不滿,讓孩子跟家長對著幹。因此,這個定理也告訴我們,教育孩子不能夠夠靠強迫的方式,事實證明,建立孩子的同理心更加重要。

那麼家長該如何怎麼建立孩子的同理心呢?


1.把不要做換成怎麼做

對於孩子有些錯誤的行為,很多家長都只會嚴厲地跟孩子說:不要做。雖然家長明白自己的口令是希望孩子怎麼做,但是孩子可能並不明白家長的意思。這種誤解就會導致孩子最後做的,並不能夠滿足家長的心意。所以與其告訴孩子不要做,還不如給孩子指明,到底應該怎麼做。

孩子不聽話,避免深陷“墨菲定律”,建立同理心是關鍵


2.試著跟孩子父母的想法

很多時候家長都站在大人的角度,趾高氣昂地給孩子下達命令。相信每個孩子對於家長這樣的行為,肯定都喜歡不起來,所以他們的逆反心理就開始作怪了。因此,與其對孩子頤指氣使,家長還不如給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只有讓孩子懂得了你的內心想法,他才會認可你說的話,並按照你說的去做。


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所以教育孩子,家長應該先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孩子不聽話,避免深陷“墨菲定律”,建立同理心是關鍵

例如對於孩子不聽家長話這件事,如果家長能夠站在孩子角度,認真分析出孩子這樣做的原因,那麼教育起孩子來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值得注意的是,家長一定要警惕墨菲定律,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家長教育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