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Dawn-遠


思維方式的改變是很難改變的,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能的思考源自於人的秉性,慣性思維源自於環境的影響。

從秉性來說:想改變是不可能的,就像人性的趨利避害,這是一種本能反應,只有規避。

比如,有的人思維處理問題就是隻看重結果,不在乎過程怎樣?你想改變是不行的,你只能讓他了解自己,清晰自己的優劣勢,優勢發揮人才自信,劣勢規避才不會範思維上的錯誤。有時候是一種意識,有這個意識,去調整,知道團隊的重要,懂得合作。

從慣性思維來說:人受環境的影響非常大,從小接受的教育,身邊的圈子。很容易在思維方式上種下思維方式,從而形成後天本能。這個是可以改變的,就是學習,通過學習,改變原有的固化思維,建立新的認知。

其次,就是改變環境,就像很多人不愛學習,覺得學習沒用,如果你把他放在一個全是愛學習的人圈子裡,他自然也會慢慢開始學習了。用環境去影響人比去口頭說教,有用多了。時間久了,他的思維自然會改變!

改變思維的過程是痛苦的過程,畢竟人不能回爐重造,一開始的先天和環境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有能力的人,想改變的人就從自身開始,不畏艱難。會慢慢改變的!


星瑤邏邏


我們平時說話,其實反映的是我們的思想,我們怎麼說,我們的思維就會怎麼走,於是,思維的高度就被我們所說的話所限定了。

我們來看看以下幾個常見的場景:

A: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在看到一個很喜歡的東西的時候,但是一看價格“哇,這麼貴啊!我買不起”,那麼他心裡想的關鍵是什麼呢?是“我買不起”,既然買不起就不買了。但是如果他說的是“哇,這麼貴啊!但是值不值這個價呢?如果值的話,我怎麼樣才能買的起呢?”,那麼他想的是首先評估值不值這個價(畢竟,我們不能當人傻錢多的人吧,如果一個包子都掛價10元出售,那就是不值了。但是如果在上海外環內,一個房子單價5萬一平,就算是雖然貴,但是還是值的。),如果值這個價格,而他想擁有,緊接著想的就是“我怎麼樣才能買的起呢?”,這個想法引發的就是他會去思考怎麼能掙錢去買,怎麼樣籌錢去買。

B: 我們看到一個以前很胖的大學同學,2年時間不見,他現在肌肉發達,身材勻稱了,於是大大得讚美他一番,同時討教怎麼樣才能從一個大胖子變成這麼好的身材。同學回答到:你要堅持每天跑步5公里,每天做300個俯臥撐,300個卷腹,300個引體向上,然後每天吃肉不能超過2兩,杜絕任何麵包,甜食,和碳酸飲料。我們馬上順口一說“哇,太辛苦了,我可做不到”,那麼我們就真得是完全不會去做的,因為我們這麼說了,我們就會這麼做了。

所以我才說,我們平時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說話,這個小心,是要注意2個方面:

1. 注意我們說話的內容,內容是正向還是反向?

2. 注意我們說話的用詞,用詞是準確還是含糊?

先說第一個方面:注意我們說話的內容。

我們說話的內容一定要積極,要樂觀,是正能量的話;而悲觀,自卑,負能量的話,我們要杜絕。

比如金錢方面:

我們談:

怎麼樣才能買得起呢?------不要談:我買不起

怎麼樣才能掙更多錢,籌得更多錢呢?------不要談:我只能掙這麼多錢

我今後也會過上舒適的生活------不要談:我今後估計很難有錢

比如遇到問題方面:

我們談:

這個問題一定能解決------不要談:這個問題我估計搞不定

有問題就一定有機會------不要談:我討厭問題

比如自我技能方面:

我們談:

我現在英語很差,所以要抓緊時間,投入更多精力去學習------不要談:我都30歲了,這輩子和英語無緣了。

我很多東西都不懂,所以更要多讀書,多請教他人------不要談:每天讀書那麼累,有什麼用,讀書又不能當飯吃,還是玩遊戲舒服。

再談談第二個方面:注意我們說話的用詞

很多詞語,如果我們不留意使用,其實會給我們的心智帶來很大的迷繞,使得我們看不清真實,所以一定要留意我們的用詞。以下一些詞語,是筆者的所思,供大家借鑑,筆者更鼓勵大家,整理出自己的用詞,平時在說話的時候,要注意使用你真實的詞語,不要兩者混著用,因為這2個詞在你心中應該是代表不同的事物。

我解釋下我自己的一些用詞

上學VS讀書

上學------去學校接受教育,不論是小學,大學,研究生,還是培訓班,都叫做上學

讀書-----去學校接受教育不能叫做讀書。讀書就是自己找書來閱讀。

所以我從不說“小米讀書成績很好”“小米讀書已經讀到研究生了”。筆者只會說“小米上學的成績很好”“小米上學已經上到研究生了”。

工作VS勞動

工作------老闆付錢給我,我去為他工作,工作就是我得到支付

勞動------我付錢出去,或者是付出精力時間出去,我不得到任何人對我的支付

比如:我去公司工作,工作了一個月之後,會得到一個月的薪水。如果老闆不給我發薪水,我是不會工作的。

我為了獲得某個大公司的財務經理的職位,於是我開始備考CPA,開始練習自己的英文,只為1年後,我能進入這家知名公司這個職位去工作,那麼我備考CPA,練習英文這1年,我是在勞動。

用手機VS看手機

用手機------手機作為一個先進的科技工具,通過它及時的瞭解信息,查詢知識,閱讀文章,訂購座位,購物支付。

看手機------無聊,拿著手機這裡看看,那裡看看,並無明確目的要做什麼,就是為了打發時間,就像以前拿著電視遙控器,不停得換臺。

全球化VS國際化

全球化------是一種思維高度,是一種世界格局觀,看到的想到的是全世界的問題,全世界的情況。和英語能力沒有關係。比如鄧小平英語應該很差,但是他思考的範圍就是世界。

國際化------是一種技能,通俗地定義下就是英語能力如何。英語能力再好和全球化都沒有關係。

(2)

內心創造種子,環境不能變石頭為種子

不知道大家讀沒讀過《矛盾論》,關於內因和環境的問題,我的認知也是如此:內因是根本,環境是條件。《矛盾論》中的舉例是: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雞蛋能孵化出小雞,但是石頭不能孵化出小雞——同樣的環境(外因),但是內因不同,產生的結果完全不同。

只有內心對自己的認可,對事物的看法,已經完全的是像宗教信仰一般了,才能有建立起一個新的更強大自我的根基,環境只是讓這個種子長得更快而已,但是環境不能創造這個種子,種子只能自己內心創造。

要在內心建立起一套思考體系、認知體系,對自己的內心要像宗教信仰一般堅定。這樣才能不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只在於自己怎麼看自己——那種在乎別人會怎麼看待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是很無知和幼稚的,因為別人是誰?別人是你周圍的那幾十個人,那幾百個人,這些人至少就有好幾種不同的看法,我們要聽從誰的看法?聽從了小張的看法,就不能聽從和小張意見不同的小李的看法。

內心求變了,才是根本的改變;內心不求變,一切的改變如果只是環境的改變,都不是根本的改變,這種改變,質是沒有發生變化的,而且這種改變也不持久不堅定。如同一個企業家和一個靠彩票獲得金錢的人,他們之間的區別是物種般的區別。

一個內心深處沒有下定決心要減肥的人,是不會持久而堅定得減肥的;一個內心深處不求發達的窮人,他就是安於貧窮,節衣縮食而求省錢,而不會持久而堅定得開源求發達的;一個內心深處沒有下定決心要上進的人,是不會持久而堅定的保持學習的。


保定陽陽


如何改變自己的思維。這就要自己要有一個好的心態。不好的事情,你去想想它好的一面,好的事情,你也去想象它不好的一面。

比如,我舉一個例子,當某一天,你一個最好的朋友欺騙了你,而這個欺騙並沒有違揹人性底線的道德,也並沒有觸犯法律。但是你非常的生氣,你想從此與她絕交。

這時候,你反過來想,也許你的朋友也是有苦衷的呢,也是那是她對你善意的謊言。

我想只要我們擁有一個寬容善良和諧的心態去看待每一件事情,也許你會覺的不好的事情也許就是一件好的事情。

大多數取決於自己的心情,當心情好的時候什麼都順,心情不好的事情,看不慣的事情,也要學會怎樣去安慰自己。


長劇簡看


很多時候要我們每個人主動改變思維方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原因是我們各自有屬於自己安全舒適的區域。我個人學習成長的經驗,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首先要自我確定一個值得挑戰的目標,同時有足夠強烈的意願度。當我們把焦點放在這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時,會發現原有思維方式和經驗和實現目標間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偏差,依賴原有思維方式和經驗習慣無法有效實現目標。這時需要我們轉變思維方式和思維維度,從其他方面進行新的探索。當我們取得一些小小新的成功經驗後,我們會因此提升自信心,願意更多嘗試,並因此建立不斷自覺轉變思維方式和持續成長的好習慣。



恆信凌毅


思維方式

思考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思維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但也不排除不同的人有類似的思維方式。一個人思維方式的養成受很多方面的影響。

改變從自己做起

思維方式受智商和情商的影響。智商高的人,能夠很快看清事物的本質,並尋找潛在的聯繫,在迅速通過大腦的分析得出結論;情商高的人,懂得對不同的人說不一樣的話,在不同的場合說不一樣的話。

我們從小的生長環境已經無法改變,所以這個時候養成的思維方式已經建立。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可以接觸更多的人和事,掌握更多的知識,通過這些來改變我們原有的一些思維方式。


楚國農民


讀書 行路 閱人


小半山人


能傾聽進別人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