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障礙解疑:“雙面伊人”,喜怒哀樂定時切換,是超能力嗎?

最近看了一部電視劇,劇中的女主角是一名“躁鬱症”患者,她為了能夠有更敏捷的思維,自行停藥了。停藥期間,她感官敏捷,思維活躍,徹夜不眠,能夠使她更好地尋找重要情報,最後阻止了一次恐怖襲擊。結局是她付出了慘痛的身體代價,迴歸服藥後,藥物並不能控制她的病情,終於,必須住院系統治療,包括行MECT治療。

雙相障礙解疑:“雙面伊人”,喜怒哀樂定時切換,是超能力嗎?

每年的3月30日為“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同時也是已逝藝術家---梵高的生日。在世界名人當中,不乏患有情感障礙的人,美國總統林肯,萬人迷張國榮,馬丁路德金......然而,“雙相情感障礙”不僅限於名人,它也讓我們平凡之人備受困擾。

雙相障礙解疑:“雙面伊人”,喜怒哀樂定時切換,是超能力嗎?

首先,什麼是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是以反覆發作的躁狂和抑鬱為主要 臨床表現的重性精神疾病。患了這種病,在躁狂相時,會表現情感高漲、活動增加、精力旺盛等;在抑鬱相時,表現為情感低落、活動減少、腦子不靈活等。如果在雙相情感障礙發病過程中,躁狂和抑鬱症狀同時存在,臨床表現都很突出,如情感高漲而運動減少,情感低落而思維活躍,持續時間不短於2周,則為雙相障礙混合發作。這種時而極度興奮、時而極度悲觀的完全對立面,就是所謂的“雙面伊人”,這種情感體驗,讓患者十分痛苦,難以擺脫。

雙相障礙解疑:“雙面伊人”,喜怒哀樂定時切換,是超能力嗎?

2004年WHO將雙相情感障礙列為世界所有年齡段第12種最常見的中度至重度 致殘性疾病。雙相障礙的發病率的報告國內外有很多的報導 ,雙相障礙的終生 發病率大體在0.08~3.38%。在不同的地區,北美洲約為0.3~3.22%,歐洲 為0.08~3.22 %,亞洲各國在0.16~1.6%,大體上並不能說有 地域 的差異。在性別方面,男性約0~2.2%,女性約0~1.7%。

雙相障礙解疑:“雙面伊人”,喜怒哀樂定時切換,是超能力嗎?

如何發展成為“雙面伊人”呢?

1.遺傳。雙相情感障礙和遺傳有明顯的關係。根據雙相障礙先證者和親屬關係的 研究表明血緣越近,發病危險性隨之增加

2.負性生活事件。包括工作不順利、與領導衝突、同事糾紛、經濟困難、夫妻感情不和、失戀、學習困難、親人亡故以及搬遷等。在雙相情感障礙發病過程 中起扳機作用或引起復發 。


回顧:本人護理過一名雙相情感障礙快速循環型的患者,患者近3年來心情不好、興趣減退、精力差,與情感高漲、興奮話多、言語誇大交替發作。入院後,白天出現躁狂的典型表現:精力充沛、主動與護士搭訕、言語誇大;傍晚至夜間出現抑鬱的典型表現:情緒低落、多問不答,喜歡躺床上,不願意活動。他感覺很絕望,為什麼自己會變成這樣,一會兒極度開心,開心過後極度消極,我能意識到自己情緒的變化,但是我卻不能去改變情緒的變化,感覺只剩一個軀殼,大腦早已被傀儡。這位患者說的這段話,相信也是備受雙相障礙困擾患者內心的吶喊。經過藥物治療,MECT等物理治療,輔以康復訓練,患者康復出院。

雙相障礙解疑:“雙面伊人”,喜怒哀樂定時切換,是超能力嗎?

然而,出院不等於停藥。絕大多數康復者服藥一段時間後,認為病已經痊癒了,便自行減藥或者停藥,導致病情復發再次入院治療,在我臨床工作中,這種情況早已司空見慣。換位思考,若自己是一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長期服藥,不僅要忍受服藥後帶來的疲倦感,而且服藥時間何時才到頭?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那麼多康復者在服藥途中半途而廢。因此,出院後應及時與醫生優化服藥方案,記錄服藥後的副反應,識別疾病復發的先兆症狀。相信“雙面伊人”會走出一位自信、自主、獨立的精神勇士!

雙相障礙解疑:“雙面伊人”,喜怒哀樂定時切換,是超能力嗎?

參考文獻:

陳昊.雙相障礙的臨床流行病學[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7,7(5):395-3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