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炒股引關注 茂業商業持4只A股並“押寶”擬上市公司彩虹電器

本報記者 舒婭疆

年報披露期來臨,A股公司在過去一年的“花式”營業與投資內容紛紛亮相……

早前曾有上市公司因為證券投資收穫高額利潤而被市場人士戲稱為“股神”,在四川,也有一家上市公司因為熱衷證券投資而受到投資者關注,那就是主營商業零售業務的茂業商業。

最近三年,茂業商業董事會每年都會審議通過一項以不超過3.5億元人民幣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的相關議案。從投資“戰果”來看,其證券投資的範圍覆蓋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投資收益水平不一,目前,公司已經成為4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東,而在2019年,茂業商業“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名單中新增一家擬上市公司,若成功上市,該公司或將成為茂業商業投資成都銀行原始股後的又一項經典案例。

持4只A股並“押寶”擬上市公司彩虹電器

茂業商業2019年報顯示,“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一項羅列了其投資的13家公司名單,其中包括銀座股份、中嘉博創、重藥控股、成都銀行4家A股公司。報告期末,茂業商業對上述4家A股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31%、1.86%、4.24%和0.35%。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茂業商業早年間通過二級市場買入銀座股份、中嘉博創的股票曾引發投資者廣泛關注,不過,公司對於上述2只A股的投資成績似乎並不十分理想,截至2019年底,銀座股份和中嘉博創的期末賬面值均低於最初投資成本。另一方面,茂業商業持有重藥控股、成都銀行的股份來源則是“原始股上市”。其中,成都銀行的2019年期末賬面值已達到茂業商業對其最初投資成本的10倍以上。

若不考慮持股數量變動和分紅等因素,那麼,茂業商業投資銀座股份、中嘉博創並未獲利,而伴隨著成都銀行在2018年初成功上市,為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茂業商業征戰證券市場最早可回溯至四五年前。2015年4月,公司發佈《關於開展證券投資業務的公告》,宣佈計劃使用不超過人民幣1億元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2016年6月起,公司將證券投資額度調整至3.5億元人民幣。而為了“提高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2019年6月,公司董事會再次通過了在連續12個月內,用不超過人民幣3.5億元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的相關議案。

除了投資A股以外,茂業商業對於原始股的投資也逐漸開始受到關注。在2019年年報中,茂業商業“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列表新增了對於上海寶鼎投資有限公司、中原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會議展覽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彩虹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的投資,股份來源均為原始股。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彩虹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於2019年6月進行了IPO申報,擬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茂業商業目前對彩虹電器的持股比例為1.68%,若該公司順利實現上市,或將成為繼成都銀行後的又一筆成功投資案例。

熱衷炒股難掩主業平淡

近年來,上市公司們如茂業商業一樣入市炒股的案例並不鮮見。有公司因為證券投資收益而實現業績大幅增長、被稱作“股神”,也有的公司炒股鉅虧之後“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對此,市場評價不一,有分析人士認為,適度的投資可以利用好閒置資金、提高公司資金的利用效率,但也有觀點認為,上市公司“不務正業”過度依賴證券投資,或是投機行為,而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可能會給公司招來風險和隱患。

“總體來說,我個人並不贊成上市公司炒股。”上海金曠投資管理合夥企業的投資總監張海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應該要抓住自己的主營業務,把更多時間精力放在主業上,如果確實有資金暫時沒用出,可以買理財產品等固定收益的產品。投資股票是專業性和技術要求比較高的行為,雖然上市公司可能在其主業上做的非常好,但跨行業投資的話,他們並不一定擅長,如果真的要做股票投資,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也會比較多。”

他認為,上市公司可以做產業上下游的協同參股或者併購,對主業有幫助,這種行為不屬於炒股,但如果是以賺取股票價差、跨行業且不跟公司主業經營相關相協同的股票投資,都是屬於炒股。“如果公司確實很想投資、錢放著沒用,也可以用來購買自家的股票做長線投資,或者拿錢來做股份回購然後註銷,這也能夠提高公司的每股收益率。”張海東表示。

從目前茂業商業的情況來看,與波瀾起伏的證券投資業務相比,公司主營業務顯得相對平淡。2019年,茂業商業實現營業收入122.34億元,同比減少6.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59億元,同比增長4.56%。公司的百貨零售業務在2019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同比減少了8.62%,毛利率同比增加0.3個百分點。

年報還顯示,茂業商業近年來收購的部分資產和項目未完成業績承諾:公司2018年3月收購了重慶茂業百貨100%股權,2019年,重慶茂業百貨實現淨利潤較承諾淨利潤差額72.16萬元。此外,公司於2016年2月完成對人東百貨和光華百貨100%股權收購,2019年人東百貨、光華百貨實現的淨利潤相較資產評估報告預測金額差額分別為5640.97萬元和9127.66萬元,完成資產評估報告預測金額的比例約為33.96%和51.43%。據悉,自收購至今,因人東百貨已累計計提商譽減值1.19億元,因光華百貨已累計計提商譽減值6103.78萬元。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