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


疫情发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发布了延期开学的通知,孩子们被迫窝在家里,网络容易成为宅家的最大消遣途径,怎样协助青少年合理安排网络使用,避免“网络成瘾”,成为众多家长关注的问题。

疫情中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概念最早由国外学者Goldberg提出,其后诸多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国内学者崔丽娟编撰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简单易操作,可供大家自行评估一下自家孩子是否已存在“网络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

1、通过逐次增加上网时间获得满足感。

2、经常不能抵制上网的诱惑,一旦上网很难下来。

3、下网后总难以忘记上网时所浏览的网页、聊天的内容等等。

4、不上网的时候会很难过,并想方设法寻求上网的机会。

5、停止使用互联网时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失落感和不良的生理反应。

6、每次上网实际所花的时间都比原定时间要长。

7、为了上网而放弃或减少了重要的娱乐活动、人际交往等等。

8、有时候,为了上网而放弃了学习和上课。

9、对家人朋友和心理咨询人员隐瞒了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10、将上网作为逃避问题和排遣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

11、总嫌上网时间太少,不能满足要求。

12、长期希望或经过多次努力减少上网时间,但未成功。

在参考以上问题进行自我评估或家长评估时,若对其中8个问项都给予了肯定回答,一般即认为有较强的“网络成瘾”倾向,需给予足够重视,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士。

疫情中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

大多数学者认为,青少年自身的情绪管理、家庭亲密度、青少年对父母的评价等等因素都极大地影响着网络成瘾的形成与否。曾奇峰老师也认为,在看待“网络成瘾”的问题时,要注意

1、不把孩子上网过多看成是一种疾病,而将其视为成长的和关系的问题。

2、不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为电脑、游戏和网络,把问题推向外界,是相关人员推卸责任的表现。网络是一种中性的、客观的存在,它本身并不一定会制造问题。

3、干预的重点不应放在孩子个人身上,而放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

因此避免“网络成瘾”应举全家之力,非孩子一人之工,对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1

身教重于言传,父母合理使用网络,做个有掌控力的成人

首先,家长在工作之余,放下手机,培养多种兴趣爱好,读书、绘画、书法、运动等,并坚持形成习惯,让孩子看到网络之外的美好世界。

其次,加强沟通,提升子女对父母的认可度。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分享自己工作和社会交往的经验、讨论对社会热点的看法,让孩子有机会了解家庭以外父母的那些点点滴滴,树立父母在子女心中的良好形象。

疫情中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

2

温暖的亲子关系是“网络成瘾”的劲敌,做个温柔而坚定的父母

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具有保护作用,温馨的情感氛围和轻松的沟通环境可以帮助他们更顺利度过疫期并促进其更好的心理适应,从而避免网络成瘾等问题行为的产生。为此我们需要:

1、通过合作方式来解决夫妻之间的分歧、避免在孩子面前无效的争吵,冲突发生时,切勿将孩子卷入其中;

2、在家中形成民主、平等的沟通氛围,家有青少年的家庭,家中的大小事情尽量通过家庭会议做出决策。

3、决策过程要民主,但决策的执行要坚定,帮助孩子养成敬畏心、善于守底线。

亲子共同学习相关科学知识,成为努力而有力量的智慧型家庭

亲子共同学习相关科学知识,成为努力而有力量的智慧型家庭。

1.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考虑

学习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

①认知重建:改变坚定而又顽固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就是没办法控制我自己等,重新认识成瘾的严重危害。

②自我辩论:想象自己成瘾的种种极端恶果,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辩论。

③自我暗示:出现非必须的上网念头时反复暗示自己,也可以在心底鼓励自己能够成功。

④自我提醒:将上网的好处和坏处按程度轻重排列在一张对称的纸上或制成卡片,时刻提醒自己,尤其在网瘾发作时。

2.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考虑实行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

①行为强化法:根据每天戒网的进展情况而给予一定的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

②行为契约法:家长与孩子共同商议并签订戒网的行为契约,孩子是遵守者,家长则担任契约的执行者。

③行为消退法:除必须的网络学习外,积极寻找替代活动比如:看看书、帮父母做做家务、体育锻炼等,减少对上网的依赖,来应对宅家时的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

④自我管理法:鼓励孩子自我管理,可采用规范生活法、计划时间表法、 日记法等。

疫情中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

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