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錢,得先從發現商機開始!

商機能給個人和企業帶來創收和發展的機會。小到個人小本投資經營,大到企業的經營規模擴張,都必須建立在發現或抓住商機的基礎之上。不以商機作為出發點的任何經濟活動,都視為一種盲目而無效益的行為,其後果可想而知,必敗無疑。現實當中,我們常常會聽到許多想創業或投資的人士嘆息道“不知道做什麼好”,其實就是沒有發現或者缺乏商機的一種說法。

在當今供給相對富足的經濟時代,各型各類、各式各樣的產品似乎都有人生產或提供,因此相對於緊缺經濟時代,如今的商機不容易顯現,如同深藏甕中而不易被人發覺。商機遍佈在各個經濟領域,由於它的顯現性比較差,我們不得不主動去尋找、挖掘和分辨出商機,否則期待其從天而降的概率低之又低。那我們應該從何處著手識別出商機來呢?接下來,我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識別出可能的商機。

降低成本

如果我們提供的產品(包含有形產品、服務或者技術,以下同理)能夠降低對方的成本(比如生活成本、生產成本、經營成本或者交易成本、資金成本等等),那這就是商機。

比如網絡購物平臺降低了人們消費成本,即降低了人們所耗的時間、精力、體力以及資金支出成本;比如電子圖書降低了人們購買紙質書的成本支出;比如超市出口的感應檢測系統能防止客戶攜帶未買單的商品離場,從而降低超市損失成本,等等,各種例子數不勝數。

增加收益

如果我們提供的產品能夠增加對方的收益,那這就是商機。該收益可以是物質層次上的,也可以是精神層次上的。

比如職業培訓能提高人們的工作能力,增強個人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比如“今日頭條”給人們提供了自主創作空間並從中取得收入;比如大商場裡放置的付費電動按摩椅能夠舒緩人們長時間逛街的疲勞,等等,各種例子數不勝數。

技術進步

某種新技術的出現必然會推動新需求出現,抓住並滿足該新需求,那這就是商機。有些新技術本身就是商機,而有些新技術得轉化為實體產品方可視為商機,還有的新技術其本身只是起到橋樑或平臺的作用,依託其存在的產品方可視為商機。

比如手機內存技術進步(如能像臺式電腦那樣的內存量),在手機上玩各類遊戲就成為可能,開發多樣化手機遊戲就成為商機;比如智能技術的開發,智能家居各類智能產品就是商機,等等,各種例子數不勝數。

不滿足感

人們對現有某種產品存在不滿足感,比如產品的技術、品質、功能、款式、服務等任一或多方面,如果我們有能力提供克服某種不滿足感的產品,那這就是商機。

比如中央空調耗電大,如果能提供比目前更省電的中央空調,這就是商機;比如手機屏幕易碎或易刮花,如果能提供抗撞擊又耐磨的手機屏幕或屏保膜,這就是商機;比如四大銀行的保守以及服務意識差,儲戶不滿或者不能滿足儲戶個性化需求,網絡金融才得以宏博發展,等等,各種例子數不勝數。

閒置資源

閒置資源的存在方式多種多樣,有個人資產、知識、體力和時間,也有商家的經營場所、機械設備、人員等等,這些資源有些是間歇性閒置的,有一些是長期閒置的,如果我們能把它們組織起來利用於創造收益,那這也是商機。

比如滴滴打車將車主資源組織起來利用;比如工廠將其間歇性生產的車間或設備租賃給其他有需求的人使用,美其名曰“共享車間”;比如個體戶小型商超存在閒置空間,我們可以免費向其鋪貨,等等,各種例子數不勝數。

聚合一體

各具功能的產品都存在於市面上,一旦分別獨立銷售的話,各自都會面臨著嚴重的同質化競爭壓力,以及其分擔經營成本也高,不容易實現盈利。那我們可以將它們聚合起來,競爭優勢就可以顯現出來,抗風險能力就更強了,聚合形式有兩種:其一,一種產品具有多樣功能,比如像瑞士軍刀;其二,都集中一起,產品豐富多樣化,走精品店,比如像日本的名創優品。因此,聚散為整也是商機。

不安全感

人們的不安全感主要體現在健康、人身、資產、收入等方面上,如果我們提供的產品能夠克服或者減輕人們某種不安全感,那這就是商機。

比如人們對衛生的講究,消菌殺毒類清潔用品就應運而生;比如人們注重食品安全,各種無添加、綠色生態產品就應運而生;比如人們年輕和對美的追求,各種功能美膚產品就應運而生,等等,各種例子數不勝數。

相互互補

互補簡而言之就是有了A再配上B或者有了B再配上A的效果會更好,如果我們能提供某種產品或消費方式的互補品,那這就是商機。

比如吃火鍋配上涼茶,就不容易上火;比如吃燒烤配上冰爽的啤酒,就更加舒坦爽快;比如給手機配上個手機外套,就會感覺安全了許多,等等,各種例子數不勝數。

需求趨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也會跟著演進,呈現出需求層次,不同需求層次所體現出來的需求重點也不一樣。處在不同階段生活水平的人們,其需求層次也是存在差異的,因此針對相應階段生活水平的人們提供滿足其對應需求層次的產品。此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原來需求層面會被突破並上升到新的層面。

比如星巴克為有錢人或商務人士提供高端高價咖啡飲品和舒適敞亮的休息空間;比如一元店為收入較低的人們提供各種廉價實惠的生活用品,等等,各種例子數不勝數。

市場空缺

市場空缺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地域性的市場空缺,也就是說A地市場有的產品,B地市場沒有;其二,消費者需求空缺,就說我們吧,三十出頭的人,下班後,除了寫頭條看看書、打打球、釣釣魚、跑跑步、坐坐咖啡廳,還能幹啥,除了遊戲,就找不到其他適合30~45歲之間的人士玩的東西了,是不是很空缺。

可替代性

所謂的可替代性就是B產品具有的功能跟A產品近似或者相同,人們可以選擇B產品替代A產品。如果我們能提供更具有優勢(比如價格、品質等)的替代品,這就是商機。現實當中有很多這類產品,比如雞肉替代豬肉,羊肉替代牛肉;比如用電子書替代紙質書;比如用發微信替代短信;比如用塑膠替代鋼鐵,等等,各種例子數不勝數。

產品延展

這裡所講的產品延展是指以原有產品為本體開發出多種近似產品,滿足不同需求。比如一條魚, 可以根據我們不同的吃法做成蒸魚、水煮魚、烤魚、壽司等等;比如奶茶店,以茶為本體開發出各種不同口感的茶飲,等等,各種例子數不勝數。

政策導向

國家相關政策實施會產生的相關需求的出現,瞭解國家相關政策,從中發現商機。比如國家對汙染的管控和治理,除汙淨化設備就會應運而生;比如國家放開生育限制,母嬰產品就會迎來“春天”,等等,各種例子數不勝數。

綜上所述的商機識別方式只是現實當中所能體現出來的一小部分,其餘絕大多數還得需要我們繼續地去觀察、去尋找、去挖掘和識別出來。由於商機外表表現形式各有不同,我們在識別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區別看待,做到濾粗存精、透過表象看到本質,避免受到假象的矇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