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張飛的粗中有細表現在哪裡?

愛旅剪影


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在三國中很有名,當年十八路諸侯聯合起來攻打董卓時,董卓派了華雄出戰,而跟華雄對戰的武將,第一位是袁術手下大將俞涉,俞涉陣亡後,緊接著是冀州太守韓馥派出了上將潘鳳迎戰,從這之後就再也沒人出戰,直到關羽說他想試一試,袁紹卻覺得關羽草民出身,瞧不起他,嫌他出戰丟人。因為曹操從中說和,關羽才得以出戰,誰也沒想到,關羽一出場就秒殺了華雄,等關羽將華雄的人頭拿回來時,出戰之前給關羽溫的酒都還沒涼,這是關羽跟隨劉備後的第一次成名之戰,從這之後,關羽雖然沒有威震華夏,但確實一炮走紅了,從此關雲長正式出道。

那麼這個時候,為什麼張飛不請戰呢,而是選擇了沉默?因為張飛這個人,雖然長得五大三粗,但是跟水滸傳裡面那個大鐵牛李逵不一樣,張飛雖然四肢發達,但頭腦不簡單,比如之前,他長坂坡掩護趙雲撤退,還有入蜀擊敗嚴顏,漢中之戰對戰張郃等,都體現了張飛的智慧,張飛不去對戰華雄,同樣也是他粗中有細的表現,那麼他到底“細”在哪裡?

張飛的情商比關羽高些,張飛在沒跟隨劉備混,正史上記載他是一個富二代,演義上說他殺豬賣酒的,就是個做買賣的生意人,就連他們三人的的兵器,剛開始的本錢,都是張飛一個人出的,無論張飛是富二代還是商人,應該見識都比他二哥廣的,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張飛,為人處世也應該比關羽更勝一籌的。

觀察十八路諸侯就會發現,像袁術,韓馥這樣有名的諸侯派出的將領都打不過華雄,張飛就覺得自己無權無名的,就不想冒這個險了,如果贏了還可以,輸了的話就是自取其辱,不光自己丟人,主要是還丟了劉備的臉,這就很尷尬了。關羽就跟他不同了,關羽的出身比較寒酸,他雖然重義氣,但跟張飛相比,為人處世沒有張飛那麼圓滑,再加上關羽性格坦率,渴望立功立業,想要儘早出名,如果劉備沒有阻止他,估計關羽還沒等那兩個武將出戰,自己就要請戰了,這是張飛粗中有細的第一“細”。

他的第二“細”在於,他早就已經看透了十八路諸侯攻打董卓背後的本質,也就是說隱藏在陰謀背後的真正黑幕,早在他們三兄弟去見十八諸侯時,他剛剛看到了那些諸侯的面孔之後,張飛就很清楚了,嘲笑十八路諸侯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值得自己為他們去戰鬥,張飛的話可以說是一針見血,孫堅本來是可以打贏西涼軍的,可是袁術擔心孫堅會居功至偉,故意不給孫堅發糧食,最後導致孫堅敗了,袁術還一直在抱怨孫堅,但面對呂布的挑戰,十八路諸侯不先考慮怎樣迎敵,反倒因為各方領土上的軍隊和糧食問題而先發生了爭吵,最後張飛實在看不下去了,才去挑戰的呂布。

當時,如果前去對戰華雄,張飛的想法是,輸了,他大哥劉備就會丟面子,贏了,那也不是張飛的功勞,袁氏兄弟肯定會想辦法拿走這筆功勞,他們甚至會認為張飛搶了他們的功勞,就會從中作梗,不利於十八路諸侯的合作,但是面對關羽的戰鬥決心,張飛也只能任他去了,大哥劉備都攔不住他,張飛自己也就只能無奈地同意了。

最後,關羽溫酒斬華雄了,雖然關羽這一戰是成名了,但是袁術就不開心了,因為袁術覺得這十八路諸侯並沒有把他的武將當成人,竟然派出了一個馬弓手去迎戰,最後居然還打贏了,殺了華雄大勝而歸,袁術瞬間感到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一氣之下退出了聯盟,甩臉子撂挑子走人了。

張飛說的很對,十八路諸侯的確不值得張飛為他們而戰,果然,因為十八路諸侯都不是真心想要討賊,個個都互相算計,本來從軍隊力量和人才方面上講,完全是能夠打敗董卓的,但是沒有想到,他們最後不但沒有打敗董卓,聯盟還就此不歡而散了,董卓在這個時候,應該是在嘲笑他們。


攀閱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粗中有細有多處表現:



在交戰中,多次靠計策,生擒對手或戰勝對手。比如,在劉備第二次佔領徐州後,劉岱、王忠進攻徐州,結果王忠被擒,劉岱避戰,張飛,張飛故意酒醉毒打軍士,騙得軍士向劉岱報送劫寨的假消息,引誘劉岱劫寨,一舉生擒劉岱;在進取益州的時候,張飛義釋嚴顏,面對顏彥固守不出,又是通過釋放假情報,引得嚴顏出城一舉擒獲,此戰不僅奪取巴郡,還為劉備收了一員大將。



在瓦口隘,張翼德大戰張郃更體現張飛粗中有細,開始張飛又是故技重施,通過飲酒,騙得張郃劫寨,擊敗張郃。之後,更在張郃詐敗之時,將計就計,設下伏兵,再敗張郃。面對連日攻不下的瓦口關,張飛與魏延巡山,從幾名
百姓身上,發現了繞道瓦口關的背後的小道,奇襲奪取了瓦口關。此戰計中有計,比之前用計又高明不少,可見張飛也是在不斷進步。

此外,張飛粗中有細,還表現在對龐統態度 ,面對龐統衙中高臥,終日飲酒取樂,張飛不禁暴怒,但見到龐統將百餘日所積公務,須臾而決。不僅沒有處罰龐統,還向劉備推薦龐統。如果沒有粗中有細,見到龐統,早就一刀砍了過去。


在長坂坡,張飛一聲吼,喝退曹操百萬兵,但是也要看到張飛在曹兵到來前,讓自己的二十多名騎兵在馬背上綁上樹枝,來回奔跑,以為疑病,可以說成就長坂坡張飛英明的,既有其勇,也有其智。



張飛多次用計,粗中有細,屢建奇功,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利用自己的缺點,因巧施計,不斷取得成功。自知者明,這點上張飛無疑要勝過兄長關羽了。


一壺清茗品春秋


張飛在長板坡佈下的疑兵陣,嚇退曹操幾十萬大軍,就是他粗中有細的表現!

劉備襄陽兵敗,他率領三千軍隊攜十萬多老百姓往江陵是緩慢的前行。曹操幾十萬追上了,趙雲為了救劉備的兒子阿斗(劉禪),在曹操的大軍中是殺個七進七出。趙雲是懷裡抱著阿斗,衝出了曹軍的包圍。但是曹操的大將文聘是在後面緊追不捨,曹操的軍隊在長板坡的小橋上被橫槍立馬的張飛給攔住了。張飛讓手下的二十多個士兵把樹枝都綁在馬尾巴上,在橋後的樹林裡是反覆來回奔跑,是把樹林里弄得塵土飛揚。

張飛是騎著烏追馬手持丈八蛇矛站在小橋上,這時曹操的大將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到了,看見張飛身後的樹林裡塵土飛楊,都以為是諸葛亮埋伏好軍隊,不敢前進。這時有士兵報告給曹操,曹操是躍馬來到軍前。張飛看到軍青羅傘蓋、主帥旌旗到,知道是曹操來了。於是大喝一聲:*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這時,曹操身邊的將軍夏侯傑嚇的肝膽具裂,嚇死了從馬上摔了下來。曹操聽關羽說過張飛:*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樣*。曹操也嚇得撥馬就跑,於是這些將軍們和軍隊都跟著曹操一齊往西奔跑撤退了。

張飛是全身而退,劉備也因此躲過曹操大軍的追殺。張飛讓士兵們把樹枝綁在馬尾巴上,來回的在樹林裡奔跑,弄得是塵土飛楊,這個*疑兵陣*嚇退了曹操的幾十萬大軍,救了劉備的幾千軍隊,不然的話劉備得全軍覆滅。


隱者康司馬


張飛進西川——義釋嚴顏,兵不血刃的故事能提現出張飛粗中有細。 張飛平定了江郡,但他對江郡太守嚴顏仍餘怒未息。他下令將被擒的嚴顏押入他的帥府大廳,他自己事先高坐案上,只等著嚴顏進來,便狠狠的消洩心中怒火。 嚴顏被五花大綁,推了進來,他怒視高高在上的張飛一眼,卻不肯下跪拜上。張飛非常憤怒,咬牙切齒道:“我張翼德到此,你敢不投降,更敢抗拒,你可知罪?” 嚴顏面不改容,大聲厲斥道:“你們無義、侵我州郡,我力抗強虜,何罪之有。”張飛怒道:“你不怕我將你斬成十八截麼?識趣的話趕緊跪下投降。” 嚴顏哈哈大笑道:“莽匹夫,你可知在我心中,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的人。”張飛厲聲暴喝道:“刀斧手,將此老匹夫推出去,斬他一百零八刀。” 張飛但見嚴顏毫無懼色,神態從容,不似受死,倒似赴宴,暗道:“倒與我張飛有幾分相似”。他不禁回嗔生喜,忽地放軟口氣,喝令刀斧手退出。 然後張飛又走下臺階,親手替嚴顏鬆綁,再將他扶上自己的座椅,俯身垂首,向嚴顏拜道:“張飛冒犯虎威,請不要介意,將軍降與不降,我均放你離去便是” 嚴顏見狀,不由一怔,道:“你真肯放我生離江郡?”張飛決然說道:“放!不但放,且送贈黃金百兩,以便將軍安享晚年。”說罷,張飛果然令軍士捧出黃金十錠,每錠十兩,足一百兩,雙手捧呈嚴顏。 嚴顏心中感動,終於長嘆一聲,慨然說道:“將軍恩義,令人感佩,但我無功不受賞,留待為將軍建功之後,才敢領受。” 張飛一聽,不由大喜道:“嚴將軍肯為我效力,同輔我義兄得成大業,妙之極了,百兩黃金,便權作張飛的見面禮吧。” 嚴顏見張飛意態甚誠,毫無虛偽,這才斷然說道:“實不相瞞,從江郡到雒城各地關隘守軍,皆受我統轄,感將軍大義,無以為報,老夫願為將軍前鋒,沿路將下屬召喚出來,向將軍降順便是。” 嚴顏果然言出必行,他率領張飛的前鋒部隊三千兵馬,一路向雒城挺進,沿途傳話下去,守軍兵將,多半心悅誠服向張飛降順。 張飛有嚴顏相助,一路上進展十分神速,而且兵不血刃,根本沒有受任何阻延。


青山舊時雨


張飛平定了江郡,但他對江郡太守嚴顏仍餘怒未息。他下令將被擒的嚴顏押入他的帥府大廳,他自己事先高坐案上,只等著嚴顏進來,便狠狠的消洩心中怒火。

嚴顏被五花大綁,推了進來,他怒視高高在上的張飛一眼,卻不肯下跪拜上。張飛非常憤怒,咬牙切齒道:“我張翼德到此,你敢不投降,更敢抗拒,你可知罪?”

嚴顏面不改容,大聲厲斥道:“你們無義、侵我州郡,我力抗強虜,何罪之有。”張飛怒道:“你不怕我將你斬成十八截麼?識趣的話趕緊跪下投降。”

嚴顏哈哈大笑道:“莽匹夫,你可知在我心中,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的人。”張飛厲聲暴喝道:“刀斧手,將此老匹夫推出去,斬他一百零八刀。”

張飛但見嚴顏毫無懼色,神態從容,不似受死,倒似赴宴,暗道:“倒與我張飛有幾分相似”。他不禁回嗔生喜,忽地放軟口氣,喝令刀斧手退出。

然後張飛又走下臺階,親手替嚴顏鬆綁,再將他扶上自己的座椅,俯身垂首,向嚴顏拜道:“張飛冒犯虎威,請不要介意,將軍降與不降,我均放你離去便是”

嚴顏見狀,不由一怔,道:“你真肯放我生離江郡?”張飛決然說道:“放!不但放,且送贈黃金百兩,以便將軍安享晚年。”說罷,張飛果然令軍士捧出黃金十錠,每錠十兩,足一百兩,雙手捧呈嚴顏。

嚴顏心中感動,終於長嘆一聲,慨然說道:“將軍恩義,令人感佩,但我無功不受賞,留待為將軍建功之後,才敢領受。”

張飛一聽,不由大喜道:“嚴將軍肯為我效力,同輔我義兄得成大業,妙之極了,百兩黃金,便權作張飛的見面禮吧。”

嚴顏見張飛意態甚誠,毫無虛偽,這才斷然說道:“實不相瞞,從江郡到雒城各地關隘守軍,皆受我統轄,感將軍大義,無以為報,老夫願為將軍前鋒,沿路將下屬召喚出來,向將軍降順便是。”

嚴顏果然言出必行,他率領張飛的前鋒部隊三千兵馬,一路向雒城挺進,沿途傳話下去,守軍兵將,多半心悅誠服向張飛降順。

張飛有嚴顏相助,一路上進展十分神速,而且兵不血刃,根本沒有受任何阻延。


天使的牙齒


大家都知道,張飛絕非僅僅是一介武夫,頭腦簡單魯莽,四肢發達。要不然也不會留下這句歇後語:“張飛穿針——粗中有細”。那麼張飛粗中有細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們來一一列舉分析:

  1. 最為人流傳熟知的恐怕要屬當陽長板坡一戰了。面對曹操幾十萬大軍追來,張飛兵微將寡,在接應趙子龍救出阿斗後,張飛獨自斷後,想到自己人馬太少,他靈機一動,命令將士在馬尾巴上綁上樹枝在林裡來回跑動揚起塵土以作疑兵。曹操本來就多疑,看見遠方塵土飛揚,好似有千軍萬馬一樣。
  2. 與諸葛亮打賭進兵西川的時候義釋老將嚴顏。張飛獨率一軍攻打巴郡,巴郡太守嚴顏採取堅守不戰之策,張飛派人罵陣也沒用,最後假裝終日飲酒懈怠以慢敵心。最後終於引誘嚴顏出戰一舉生擒老將嚴顏。活抓嚴顏後,張飛不僅沒有說推出去立斬,而是為老將軍親解其綁,待如上賓,以誠意最終打動嚴老將軍降服,可見張飛心思之細膩。
  3. 張飛計敗曹魏名將張郃。時間是公元215年,曹操命大將張郃率兵進攻巴西郡,兩軍相持多日不下,又是張飛靈機一動,將曹軍引入一條狹窄的山道上,自己則率精兵繞到曹軍後面發動突襲,導致曹軍被打得暈頭轉向,曹軍大將張郃落荒而逃。
  4. 張飛用計活捉劉岱。曹操派王忠和劉岱攻打劉備,看見王忠被關羽生擒。劉岱嚇得堅守不戰,氣得張飛每日叫人罵陣也沒用,張飛又是故伎重施,終日在營寨飲酒以慢敵心,又是放假消息引誘劉岱,最後將其生擒活拿!
以上例子足見張飛是個粗中有細,除了勇猛還是很會用計的,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還能想到有補充的嗎?

故鄉的雲9681


一.從猛猛張飛形象談起

我們一直稱呼張飛為“猛張飛”,這實際上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而形成的“刻板效應”。羅貫中對他的外貌如是描寫:“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在傳統戲曲當中,《兩將軍》寫的是張飛和馬超挑燈夜戰的故事,戲裡的張飛一點也不逗樂,只有威風和魯莽。但是,也有張飛是一張蝴蝶臉,很喜相,很可愛。他在許多戲裡都是喜劇角色,所以這一張臉譜很適合表現他的性格。因此說張飛的形象被《三國演義》耽誤了!

據明代卓爾昌《畫髓元詮》記載,張飛不但喜歡畫美人,書法上更是擅長草書。 《丹鉛總錄》中記載,涪陵有一刁斗銘,上面的銘文就是張飛所寫。 而張飛所佩戴的刀以及立馬銘上的字,也都是張飛所銘刻。元代畫家吳鎮曾作詩對張飛的書法進行了高度評價,說魏國的鐘繇、吳國的皇象在書法上的造詣恐怕都難及張飛。 據傳,張飛還會作詩賦,他迅遊真多山時,有感而發,寫下了《真多山遊記》。雖說真偽難辨,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張飛作為三國時代的可愛武將,有著粗中有細的一面。

二.張飛形象立體化:粗中有細

張飛殺豬出身,從怒鞭郵督到“醉騙”張郃,可以看出性格的不斷豐滿,人物形象也越來越立體化了,不僅僅是猛張飛的形象,也有粗中有細的一面。

《三國演義》五十七回,龐統來拜見劉備,可是劉備卻因為龐統長得比較醜,“心中亦不悅”,和孫權一樣,劉備也是個看重儀表的領導。然後,劉備遠遠的把龐統發配到耒陽縣擔任縣令,可是,龐統在耒陽縣一百來天,整天喝酒,不理公事。消息傳到劉備耳中,劉備大怒,於是命令張飛前往調查,還派了孫乾協助:“如有不公不法者,就便究問。恐於事有不明處,可以孫乾同去。”於是,當張飛前往耒陽縣的時候,果然聽從了孫乾的建議,沒有急於捉拿龐統,而是看看龐統如何解釋。龐統說,自己雖然喝酒,但是並沒有耽誤公事,並且當眾表演,把一百多天積壓的公務用半天的時間,就全部處理乾淨了。然後龐統得意的說:“所廢之事何在!曹操、孫權,吾視之若掌上觀文,量此小縣,何足介意!”一副視天下英雄如無物的自負之狀。張飛看了大驚,馬上離開審判席,向龐統道歉,並且文縐縐的說:“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當於兄長處極力舉薦。”張飛回到荊州之後,在劉備面前大力稱讚龐統如何如何了得,圓滿的完成了任務。遙想當年三顧茅廬,張飛一開始比較反感劉備過分遷就諸葛亮,可是當博望坡孔明初次用兵之後,張飛就拜服不已。從此以後,張飛對待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士大夫,還是恭恭敬敬,客客氣氣的。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猛張飛形象的變化,也就變得粗中有細了。

在《三國志》裡有明確記載的“義釋嚴顏”“智誨馬超”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裡至少表現出:

其一,張飛絕對不像李逵一樣,只會掄起兩把斧頭亂砍一頓,傷及無辜。他對於嚴顏、馬超就是如此,恩怨分明、是非清晰,絕對是一個識大體、懂大局的人。

其二,他也是一個講義氣,識英雄的人,對待馬超是如此設身處地,同樣也懂得嚴顏之所以與他為敵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從而沒有治他的罪,而是將他放了,並招入麾下。也可以看出張飛的細緻一面。

後來出現的關於張飛的歇後語很多,其中有這麼幾條可以看出張飛粗中有細的性格: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瀟韡


考查對名著的基本熟悉程度,張飛是一個性格特徵突出的英雄形象,粗中有細一要寫出勇猛,二要寫出縝密,做好的事例肯定是當陽橋頭退曹軍。第二題考查名著中人物的識記與個性理解,需要首先讀過並對人物有準確理解才行。本題核心考查記憶能力。多讀多記才是上策。


增鑫易學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張飛,字翼德,豹頭環眼,燕頷虎鬚,是劉備麾下五虎上將之一,他勇猛、魯莽、嫉惡如仇,人們常常稱他為“惹禍的太歲”、“好逞匹夫之勇”的大老粗,忽略了他粗中有細,頗善謀略的一面。《三國演義》中“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彷彿是諸葛亮的專利,但是張飛的眉頭也是毫不含糊地皺過幾皺的。先拿長板橋退曹兵一事來說吧,當時,張飛只有二十餘人,面對曹操的百萬大軍,如果還不用計,恐怕他的嗓門再大,也難以抵擋曹操的百萬大軍。危急時刻,張飛不僅毫不慌張,而且還懂得佈置這些兵馬,讓士兵在馬尾上綁了樹枝,在小樹林裡來回馳騁:“只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兵……又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勒住馬,不敢近前……”他看到這個計策湊了效之後,又怒喝幾聲,嚇得夏侯傑肝膽俱裂,倒撞於馬下,操回馬便走,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逃。我想,如果不是張飛成功地運用了疑兵計,劉備或許會全軍覆沒於長板橋,更不會有以後的三國鼎立之勢。 然後,我們再看看張翼德義釋嚴顏這一回。張飛帶領軍馬去取西川,來到巴郡城下。守城的大將嚴顏,據住城郭,不豎降旗,給急性子張飛來了個緩兵之計,並派了細作隱藏在張飛的軍中,打探消息。張飛識破了嚴顏的詭計之後,並沒有發怒和殺人,而是將計就計,利用細作傳送假消息:“趁三更明月,拔寨而起,人銜枚,馬去鈴,悄悄走小路過關……”私下裡則令兵士扮成自己的模樣走在前面,當嚴顏領著軍馬搶奪車仗的時候,趁機殺將出來,生擒了嚴顏,讓嚴顏輸得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為他帶路,暢通無阻地入了西川,令諸葛軍師也吃了一驚,表揚他說:“翼德亦能用計耳。” 面對易守難攻的瓦口隘,無論張飛怎麼叫罵,張頜只是不出,相持了五十多天之後,張飛又把眉頭皺了一皺,心生一計。他令軍士紮下營寨,終日飲酒取樂,酒醉之後坐于山前辱罵,張頜以為張飛輕敵,沒有防備,就在一個月色微明的夜晚,引軍從山側而下,偷偷地來到了張飛的帳前,看到張飛大明燈燭,正在帳中飲酒,驟馬來到面前,一槍刺倒,才發現是個草人。聰明的張飛引軍從帳後衝了出來,挺矛躍馬直取張頜,把張頜打得落花流水,成功地佔領了要塞瓦口隘。讓人忍不住為他的妙計拍手叫好。三國演義》中“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彷彿是諸葛亮的專利,但是張飛的眉頭也是毫不含糊地皺過幾皺的。先拿長板橋退曹兵一事來說吧,當時,張飛只有二十餘人,面對曹操的百萬大軍,如果還不用計,恐怕他的嗓門再大,也難以抵擋曹操的百萬大軍。危急時刻,張飛不僅毫不慌張,而且還懂得佈置這些兵馬,讓士兵在馬尾上綁了樹枝,在小樹林裡來回馳騁:“只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兵……又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勒住馬,不敢近前……”他看到這個計策湊了效之後,又怒喝幾聲,嚇得夏侯傑肝膽俱裂,倒撞於馬下,操回馬便走,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逃。我想,如果不是張飛成功地運用了疑兵計,劉備或許會全軍覆沒於長板橋,更不會有以後的三國鼎立之勢。 然後,我們再看看張翼德義釋嚴顏這一回。張飛帶領軍馬去取西川,來到巴郡城下。守城的大將嚴顏,據住城郭,不豎降旗,給急性子張飛來了個緩兵之計,並派了細作隱藏在張飛的軍中,打探消息。張飛識破了嚴顏的詭計之後,並沒有發怒和殺人,而是將計就計,利用細作傳送假消息:“趁三更明月,拔寨而起,人銜枚,馬去鈴,悄悄走小路過關……”私下裡則令兵士扮成自己的模樣走在前面,當嚴顏領著軍馬搶奪車仗的時候,趁機殺將出來,生擒了嚴顏,讓嚴顏輸得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為他帶路,暢通無阻地入了西川,令諸葛軍師也吃了一驚,表揚他說:“翼德亦能用計耳。” 面對易守難攻的瓦口隘,無論張飛怎麼叫罵,張頜只是不出,相持了五十多天之後,張飛又把眉頭皺了一皺,心生一計。他令軍士紮下營寨,終日飲酒取樂,酒醉之後坐于山前辱罵,張頜以為張飛輕敵,沒有防備,就在一個月色微明的夜晚,引軍從山側而下,偷偷地來到了張飛的帳前,看到張飛大明燈燭,正在帳中飲酒,驟馬來到面前,一槍刺倒,才發現是個草人。聰明的張飛引軍從帳後衝了出來,挺矛躍馬直取張頜,把張頜打得落花流水,成功地佔領了要塞瓦口隘。讓人忍不住為他的妙計拍手叫好。

後世以及同時代的對手對張飛的勇謀和品格都多有溢美之詞。陳壽說張飛又萬人不當之勇,是虎臣。郭嘉、程昱、周瑜等都曾讚美張飛“萬人敵”、“勇而有義”。如此張飛,怎是莽夫?當然這樣說也不是為了美化張飛,只是想說我們應該客觀的看待張飛,重新認識他。

各位小夥伴你們是怎麼看張飛的,歡迎各位評論轉發關注➕一下,謝謝🙏






北漂山東小肖


《三國演義》中張飛勇猛、魯莽,但也有幾處展現了他粗中有細的一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四十二回,劉備與曹操一戰,劉備敗走,曹操一路追兵來追,追至長板橋,張飛在樹林故布疑雲,自己則立於橋上,追兵不敢向前,張飛便大喝:“我乃燕人張翼德也! 誰敢與我決一死戰?”沒有一人敢上前,張飛又大喊,“戰又 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曹操身邊的夏侯傑被嚇得肝膽碎裂,跌落馬下,追兵見狀逃走。

第六十三回,張飛領命率軍取西川,嚴顏聽從手下人意見,堅守不出,既可等張飛糧盡而去,又可激怒張飛,利用張飛對士兵的暴虐,激起兵變而生擒張飛。張飛見對方不出,正好幾個人給他出主意,說有一條小道可以偷過巴郡,張飛故意傳出消息,要從小路過去,暗地裡卻偷偷埋伏,待嚴顏中計後,張飛從後殺出,生擒嚴顏,川軍倒戈投降,張飛還成功感化嚴顏,嚴顏感其恩義,幫助張飛奪取了成都。

第七十回,張飛要奪取瓦口隘,敵軍守將張頜閉門不出,不管張飛如何搦戰,對方就是不迎戰,雙方相持五十多日,張飛於是想出一計,每日在寨中飲酒,並大聲叫罵,引張頜上鉤。不多日,張頜果然中計,打算偷襲張飛,沒想到張飛早有準備,把張頜打得落花流水,成功奪取瓦口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