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給23歲的年輕人,手上有2萬有什麼好的理財建議?


一個給23歲的年輕人,手上有2萬有什麼好的理財建議?


2W不多,可以買指數基金或餘額寶放著都可以,但是必須要學習理財之後才開始,直接給你理財建議其實治標不治本。

我推薦一些從入門到終極書籍給你吧,其實把入門的書籍都看了,全都是我看過的書,對我影響非常大。

1.入門篇

《富爸爸窮爸爸》

《小狗錢錢》

《財務自由之路》

《鄰家的百萬富翁》

《巴比倫最富有的人》

2.初級篇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

《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3.進階篇

《投資中最重要的事》

《巴菲特的護城河》

《學習估值,輕鬆投資》

《指數基金投資指南》

4.高級篇

《窮查理寶典》

《怎樣選擇成長股》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5.終極篇

《證券分析》

《聰明的投資者》

《估值》

《價值評估》

以後我看了新的書籍也會再次更新,以上的書籍都非常經典,值得反覆閱讀和消化。

如果你還是投資小白,其實上面的書籍就夠學了,我最深的感悟不是要量多,因為市面上投資理財類書籍太雜亂了,反而要注重的是質量,反覆閱讀,加深印象,把知識融入到骨子裡,能夠脫口而出書中的內容,這樣才算真的懂了。

理財書籍也並不是說你看了就能夠變富,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從影響認知,再從認知影響自己的行為,行為再導致結果,都需要起碼3年以上的時間。

而且大部分理財書籍我都發現一個規律,致富真的是要有耐心,一夜暴富的心理往往都是一輩子都富不起來,因為他們會企圖找到一些賺快錢的方法,往往代價更大。

最近股市又漲起來了,後期如果繼續漲下去一定還會有很多人入場,據統計,每次牛市到來,都會帶來2000萬新的人去開戶,而這2000萬人都是等到市場非常火熱才進場,往往都是被割韭菜的命運。

真心希望各位懂得未雨綢繆,當機會出現的時候也能夠緊緊把握,學投資理財不僅僅是可以讓你變富,還可以防止你掉入一些坑裡,雖然你不一定能變成富豪,因為這不僅僅需要實力,還要有一定的機遇,而提早學習往往可以讓你過上小康生活,養養貓、喝喝咖啡、旅旅行,那人生就滿足了。

更新:

朋友問:如果我們資金量小,回報率再高,實際回報其實也很少,那為什麼還要學習投資呢?

投資對於年輕人來說並不值得花太多時間學習,資金量少的情況下,研究投資是一件性價比極低的事情。你和別人付出相同的努力,都能獲得10%回報,但別人資金量足夠大,你10萬能賺1萬,別人1000萬賺100萬,你們相差了99萬的距離。

我認為只有資金量超過100萬,才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在我們還沒有足夠本金之前,就應該先提升工作能力,透過工作慢慢累積第一桶金,之後再進行投資。

吳曉波接受採訪時說:

“35歲之前那,你最好All in的東西就是你自己,你把自己變得的非常的優秀,你就很值錢了。一個人如果在35歲之前,不要考慮資產配置,如果天天去想著打理這些錢,我覺得沒價值。關鍵是泥煤那麼多錢。其實比資產配置更重要事情是,找到一個喜歡的人,找一份喜歡的工作,去完成它,當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其實財務它自然就會發發生。如果這些事情發生了,這個人卻變得很窮困潦倒了,在今天這個商業社會是不太可能的。”

阿貓認為你一定把投資和理財區分開來,投資可以是房地產、股票、黃金等等,而理財是如何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投資可以等積累到足夠的本金再考慮,但理財越早學習越好。

我在同輩中算是挺有錢的,但我金錢的累積絕對不僅僅是靠我個人的投資獲得,而是我懂得如何去分配自己的金錢,不是一味的省錢、不是一味的存錢、也不是一味的花錢,而是想辦法把錢都用在點子上,這才是會理財。

投資自己是起點,學理財是過程,金錢投資是終點,三者順序不能顛倒,想要成功也缺一不可,只有一開始學會投資自己,你才有金錢回報,才有錢給你理,再有錢給你投,將來才有機會實現財務自由。

如果覺得對你有用,動動小手指點個贊讓更多人看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