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不求满,只求适可而止

《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棁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做人做事不求满,只求适可而止


这章一开篇,老子就将这章的重点概括为一句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凡事求满,不如适可而止。盈,就是满,已,就是适可而止。

比如你端着满满一盆水走路,战战兢兢,还老往外洒,还不如少装点,走的轻松,还不洒出来。

我们养生提倡吃饭吃7分饱,吃得太饱,反而会生病。

现在很多孩子都超重,家长为给孩子减肥发愁。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吃饭穿衣也是,不要追求多就是好。


做人做事不求满,只求适可而止


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更是越多越好。

有一个故事讲,一家哥俩一个聪明一个特别笨。父亲去世的时候把地分给这哥俩。好地被哥哥骗走,弟弟的地太贫瘠,只好种粗粮。弟弟没有种子去向哥哥借,哥哥把种子都炒熟了,只有一粒落在了锅外,就把这一粒种子给了弟弟。弟弟回去种了这粒种子,结果长了一棵高粱,他就天天给高粱浇水守护它。到了收获的时候,一只老鹰把高粱给叼走了。弟弟一年就收获这么点果实,伤心之余,弟弟跟着老鹰跑。结果老鹰带着弟弟来到一座金山,弟弟拿了些金子,老鹰又带着弟弟回家了。哥哥知道了这件事,就效仿弟弟把种子炒熟,留下一粒在锅外,种在地里长出一颗高粱。老鹰来了把高粱叼走了,哥哥跟着老鹰来到金山。哥哥一直往身上装金子,老鹰一直啼叫催他离开他也不走,结果太阳出来把哥哥晒化了。

欲壑难填,贪多就会出问题,不如适可而止。

接下来老子讲了三个不应该追求“满”的实例。

“揣而棁之,不可长保”

把锥子捶打的极其锋利,后果就是会断掉,没办法长期保存。

小学生的铅笔,削得太尖,就容易断,每次断了又削尖,很快铅笔就剩下铅笔头了。

做人也是,如果老是锋芒外露,别人就没法亲近你。凡事不懂得委婉迂回谦让圆润,必然遭到打击,不可长保。


做人做事不求满,只求适可而止


有的人恃才傲物,有的人恃贵而骄,有的人恃位而武,这些都是一种“满”的表现。真正有智慧的君王不会因为自身的高贵而傲慢。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昭王死后,安王即位,封魏公子无忌为信陵君。他为人仁爱而尊重人,不管是才高八斗还是资质平平,他都谦虚而礼貌的与他们结交,不因自己身份高贵而傲慢待人。所以方圆几千里内的人士都争着归附他,他门下的食客竟有三千多人。因信陵君贤能,且门客本领高强,诸侯国有十几年不敢兴兵谋魏。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人们对财富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财富多了,能守得住吗?古人讲“五世而斩”,一个家富到五代的时候就被拦腰斩断了。我们现在也说“富不过三代”,就是警示财富带来的祸乱。古人说“宁贫勿富”,一个人在贫的状态下平平安安,一旦富贵,很多不好的想法就会出来,就会害了他。


做人做事不求满,只求适可而止


守财奴真的能把财守住吗?对财富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财富要有聚有散,懂得正确的散,才能有真正意义的聚。

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脸书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都承诺将捐赠出自己大部分财产。我国的首富马云,一直从事公益事业,建立马云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支付宝公益基金会。这次疫情,马云不仅援助自己的国家,对日韩、欧洲、中东、非洲也是慷慨解囊。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骄”也是一种满的表现,有钱了你不要炫耀,不要骄纵,否则你就是在自留祸根,自取灭亡。很多父母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给孩子挣足够多的钱,给孩子攒足够多的钱,生怕孩子受苦。给孩子留下财富对吗?如果孩子比你强他肯定会赚得比你多,你没有必要给他留;如果孩子不如你,你留给他很多钱,他就好吃懒做,更不愿意自己努力了。所以不要给孩子留很多的钱,你要锻炼他的能力,要让孩子自己去赚钱,自己赚,才能懂得财富的来之不易,他才会珍惜。


做人做事不求满,只求适可而止


现在很多小孩伸手问父母要钱,给的少了不行,还会仇视父母,认为父母没本事。在很多富贵家庭里,孩子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比如,打开水龙头就应该有热水,到了一个地方,打开水龙头没有热水就是服务不好,就是不对。这种思想多么可怕,这种孩子能经历人生的挫折吗?

最近网上有一些新闻报道,留学生回国后,不配合检查,拒接电话,还辱骂工作人员;还有留学生在隔离期间,嫌社区工作人员服务不好,向工作人员泼开水。这些都是骄纵的表现。


做人做事不求满,只求适可而止


近日我国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到,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鼓励大中小学生参与劳动,在劳动中接受教育,体会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付出才有收获。我觉得这个意见非常好,现在很多孩子自理能力很差,家务都不会做,对花钱没有正确的观念。让学生们参与劳动,在劳动中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非常有必要。

人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成功之后该怎么做呢?

“功遂身退,天之道”

《道德经》里讲的最高的道就是“自然之道”,就是本该如此。那么一个人做成了事,应该怎么做才是顺应自然的呢?


做人做事不求满,只求适可而止


一个人把事情做成了,不是让你退下来,而是不要居功自傲。一个人功劳越大,越要淡然处之。历史上那些做成大事的人,把自己看得和普通人一样,这样的人被大家尊敬,千古流传。

唐朝名将郭子仪,一生竭尽全力报效国家,有一次郭子仪率兵出征,唐肃宗对他说:国家军事成败,就靠你了。郭子仪答道:如是战败,自己愿意赴死。有功却不拥兵自重,获得了皇上的信任,人民的尊敬。

同样是立下赫赫战功的清朝名将年羹尧,功高盖主,骄纵骄横,回京时,让王公以下官员下跪迎接,年羹尧坐在马上,看都不看一眼。后果就是被削官夺爵,赐令自尽。

“功成而弗居”,功德才能永存不灭。

我们中国的文化和世界其它国家文化的区别就在于这里,凡事不求满就是天道,“以中为用”,做事恰到好处,不要太极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做人遵循自然之道才长久。


我是 ,爱阅读,爱生活。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