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療效的關鍵環節-腧穴定位

行醫道

針灸療效的關鍵環節-腧穴定位

取穴是否準確,直接影響針灸的療效。因此,針灸治療,強調準確取穴。《靈樞·席病形)指出:“刺此者,必中氣穴,無中肉節。《備急千金要方》亦載:“灸時孔穴不正,無益於事,徒破好肉耳。”為了準確取穴,必須掌握好腧穴的定位方法。自己在臨床時有時也遇到腧穴定位問題,有些部位無明顯骨性標誌,有些部位尺寸不好把握,今參照針灸教材腧穴定位方法,整理成一篇微信文章,方便學習和閱讀,希望對大家學習針灸腧穴定位有所幫助,常用的穴定位法有以下四種。

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是指主要以骨節標誌,將兩骨節之間的長度折量為一定的分寸,用以確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不論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一定的骨度分寸在其自身測量。現時採用的骨度分寸是以(靈樞・骨度》所規定的人體各部的分寸為基礎,結合歷代醫家創用的折量分寸面確定。

二、體表解剖標誌定位法

體表解標誌定位法,是以人體解剖學的各種體表標誌為依據來確定穴位置的方法,又稱自然標誌定位法。人體體表解剖的標誌可分為固定的標誌和活動的標誌兩種。

1、固定的標誌

指各部位由骨節、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輪廓、髮際、指(趾)甲、乳頭、肚臍等,是在自然姿勢下可見的標誌,可以藉助這些標誌確定腧穴的位置。如以腓骨小頭為標誌,在其前下方凹陷中定陽陵泉;以足內踝尖為標誌,在其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定三陰交;以眉頭定攢竹;以臍為標誌,臍中即為神闕,其旁開2寸定天樞等。

2、活動的標誌

指各部的關節、肌肉、肌腱、皮膚隨著活動而出現的空隙、凹陷、皺紋、尖端等,是在活動標誌下才會出現的標誌,據此亦可確定腧穴的位置。如在耳屏與下頜關節之間,微張口呈凹陷處取聽宮;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取頰車等。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據患者本人手指為尺寸折量標準來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稱“指寸法”。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種:

1.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中指中節橈側兩端紋頭(拇、中指屈曲成環形)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

2.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作為1寸。

(3)橫指同身寸

令患者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以中指中節橫紋為標準,其四指的寬度作為3寸。四指相井名日“一夫”;用橫指同身寸量取穴,又名“一夫法”。

四、簡便定位法

簡便定位法,是臨床中一種簡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方法。

如立正姿勢,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觸及處為風市;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腕後高骨的上方,其食指盡端到達處取列缺等。此法是一種輔助取穴方法。

心得:根據自己在臨床的心得體會,定位準確、快速、方便的方法應為體表解剖標誌定位法,由於個體的差異在折算尺寸時最準確的方法應為骨度分寸法。《標幽賦》中指出: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審自意,次觀肉分;或伸曲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陽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在陰分郗膕之間,動脈相應。在定位的時候,最好用手去揣穴,如《標幽賦》說: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通之因。揣穴既能定位準確,也可以快速激發經氣減輕針刺的疼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