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戰鬥機機翼下繭包原來裝的是格鬥空空導彈?


蘇57戰鬥機機翼下繭包原來裝的是格鬥空空導彈?

首見蘇-57從側彈艙發射R-73格鬥空空導彈

蘇-57戰鬥機試飛以來,機翼下面兩個巨大繭包就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有人說它是格鬥導彈側彈艙,也有人說它是電子系統或者機翼動作系統,可謂眾說紛紜,各執一詞。

近日俄羅斯方面公開了相關視頻,視頻之中蘇-57戰鬥機從機翼下面發射R-73格鬥空空導彈,位置正好是繭包位置,因此可以確定這個繭包應該就是R-73格鬥導彈側彈艙。

蘇57戰鬥機機翼下繭包原來裝的是格鬥空空導彈?

此前外界一直對這兩個繭包用途各執一詞,現在看來應該是格鬥導彈側彈艙

蘇57戰鬥機機翼下繭包原來裝的是格鬥空空導彈?

此前有消息這兩個繭包就是格鬥導彈彈艙

蘇57戰鬥機機翼下繭包原來裝的是格鬥空空導彈?

疑似蘇-57繭包彈艙專利草圖

對於隱身戰鬥機來說,機載武器是RCS主要來源之一。因為機載本身就會反射雷達電波,並且雷達電波還會在機體和武器之間多次反射形成互反射效應,進一步增加飛機RCS。所以隱身戰鬥機均選擇用機腹彈艙把導彈隱蔽起來,這樣雷達電波無法直接照射到導彈,能夠有效降低飛機RCS。

不過機腹彈艙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容量有限。由於機腹彈艙和油箱都在機身中部,所以兩者會爭奪機內空間,考慮到飛機航程,機腹彈艙空間不能太大,防止過分擠佔油箱空間。所以隱身戰鬥機機腹彈艙掛載導彈有限,數量一般在6枚以下,這樣就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中距空空導彈與近距空空導彈爭奪掛架。還有一點讓人頭疼,那就是近距空空導彈採紅外製導,發射前需要伸出彈艙探測和鎖定目標,機腹彈艙考慮到中距空空導彈和精確制導炸彈掛載,深度有一定要求,把近距空空導彈伸出去就比較困難。

蘇57戰鬥機機翼下繭包原來裝的是格鬥空空導彈?

F-22戰鬥機放在進氣道兩側,隱蔽性能更好,不過導彈探測目標的時候不能關閉,影響飛機隱身性能

這樣機體側彈艙就出現了,F-22和殲-20戰鬥機採用了這樣側彈艙。這兩種戰鬥機在機體兩側增加一個容積較小的彈艙,專門用來容納近距格鬥空空導彈。由於深度較淺,導彈可以方便伸出機體,探測和鎖定目標。這樣既提高了飛機載彈量,又避免了中距導彈和近距導彈爭奪機腹彈艙掛架。代價就是飛機結構更加複雜,設計和製造難度增加。

從相關圖片來看,蘇-57戰鬥機也採用了側彈艙,不過它的側彈艙沒有象F-22、殲-20那樣安裝在進氣道上面,而是在機翼邊條下面安裝了一個繭包式彈艙。這樣優點就是技術難度較小,進氣道是飛機設計難度最大部位之一,進氣道壁也比較薄,因此在這裡設計一個彈艙難度非常大,對於飛機空間也有一定要求,即便F-35戰鬥機也沒有側彈艙。相比較之下在邊條下面安裝一個繭包彈艙難度要小的多。當然它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飛機表面會增加一個鼓包,有可能增加飛機RCS,不象F-22和殲-20戰鬥機側彈艙那樣隱身性能好。

蘇57戰鬥機機翼下繭包原來裝的是格鬥空空導彈?

殲-20戰鬥機側彈艙在導彈伸出的時候開閉,既降低了阻力,又減少了飛機RCS

對於隱身戰鬥機戰鬥機來說,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價值在迅速升高。由於隱身戰鬥機RCS較小,中距空空導彈末制導雷達功率較小,探測能力本來就比較有限。再加上隱身戰鬥機電子戰能力也比較強,因此中距空空導彈在隱身戰鬥機時代效能迅速下降。而新一代近距格鬥空空導彈採用了紅外成像制導系統,在探測隱身戰鬥機方面優勢更大,隱身戰鬥機之間的空戰,主要武器應該是紅外成像制導格鬥空空導彈。所以隱身戰鬥機費盡心思設計側彈艙發射紅外成像制導空空導彈。

從現在來看,中國殲-20側彈艙設計最為理想。它的側彈艙在導彈伸出之後還能關閉,這樣不但可以減少飛行阻力,也可以減少飛機RCS。F-22戰鬥機次之,它的側彈艙隱蔽性能較好,不過導彈伸出去,探測和鎖定目標這段時間不能關閉,不但增加飛行阻力也容易暴露目標。蘇-57戰鬥機算是中規中矩設計,繭包式彈艙可以遮擋導彈,但是飛機表面多一個鼓包,畢竟不利於飛機隱身性能。至於F-35戰鬥機一直為發射AIM-9X導彈頭疼,據說一個解決方案是在彈艙艙門上掛載AIM-9X導彈,似乎也沒有下文。

蘇57戰鬥機機翼下繭包原來裝的是格鬥空空導彈?

F-35戰鬥機需要外掛才能發射AIM-9X導彈,破壞飛機隱身性能

從圖中也能看到蘇-57戰鬥機發射還是R-73格鬥空空導彈,似乎表明俄羅斯新一代紅外成像制導格鬥空空導彈還沒有研製成功。R-73與中國PL-10、美國AIM-9X等新一代紅外成像制導空空導彈相比有很大差距,所以俄羅斯下一步需要加快新一代紅外成像制導格鬥空空導彈研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