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你當朋友,你卻想殺我”:沒有同理心,誰把你當朋友?

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

隨著《重生》劇情的深入,劇中故事越來越引人入勝,人物塑造也極其細膩,就連穿插的幾個故事也都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象,讓觀眾的情緒跟隨劇情跌宕起伏。

在第四個案件中,精英律師薛東的合夥人劉浩天被殺,經過警員路銘嘉的追查,發現兇手只是想殺掉薛東而誤殺了劉浩天。為了保護薛東的安全,路銘嘉多次詢問薛東,是否得罪過什麼人,薛東始終沒有意識到,兇手可能就是自己身邊親近的人。

直到兇手準備入室行兇後被抓獲,才知道真正想要殺薛東的,正是他認為最鐵的發——老高。薛東身為律師費高達200萬的精英律師,經手的案件勝訴率高,收費不菲。

但他自己做夢也想不到,那個想要自己性命的發小兒,竟然會因為200萬的律師費,花50萬僱兇殺人。

“我拿你當朋友,你卻想殺我”:沒有同理心,誰把你當朋友?

李宗翰扮演的薛東是一位成功的律師,但朋友卻很少

直到薛東與老高單獨見面,老高才說出實情。原來,老高的公司經營不善,儘管官司打贏了,但200萬也是不小的一筆鉅款,加上老高的兒子被查出腦瘤,治病不僅需要錢還需要找一個好一點的醫生。

於是,老高向薛東求助,一是希望薛東看在朋友的面子上,縮減部分代理費;二是希望薛東能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幫助自己的兒子找一位著名的專家,給兒子做手術。

可是,就在老高很正式地說出這兩件事情時,薛東對於減免代理費的要求一口回絕,對於幫老高兒子找醫生的事也是敷衍了事,而且在老高與他談話期間始終在看手機,絲毫不體會老高的難處,致使老高對薛東既失望又怨恨。才想到僱兇殺人,讓自己省下150萬的代理費。

“我拿你當朋友,你卻想殺我”:沒有同理心,誰把你當朋友?

老高在提出需要薛東幫忙時,薛東一直在玩手機

老話說得好,“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在人情社會中,朋友之間並非只是單純的利益關係,更多的是通過相互的資源置換,獲得情感上的聯結與共鳴。薛東儘管專業又成功,但他卻沒有參透朋友一次的真相,輕視了友誼中最重要的部分,即同理心。

你調動資源的能力,才是你真正的人格魅力

有人說,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英雄式的預言者式的資質、待在一起便覺得身心愉悅的單純的空間演出能力、能雄辯所有事物的知性。簡單來說,就是這個人既要有個人能力,又要有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還要有著超越多數人的智慧和知性。

相反,單純的書呆子和圓滑的交際手腕,都是不值得提倡的。這就需要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避免兩個誤區,既不能以自己能力強,就忽視融入群體;也不能只想鑽營關係,卻不付出真心。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安家》中,靜宜門店的兩位店長,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兩種類型。房似錦一心只想提高門店業績,哪怕明知包子鋪的老嚴夫婦,耗費了一輩子積蓄買的房子,要加上兒媳婦的名字有一定的風險,房似錦卻也為了全款的高業績對這件事置之不理。

“我拿你當朋友,你卻想殺我”:沒有同理心,誰把你當朋友?

最終老嚴夫婦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只能寄住在包子鋪

相反,徐文昌看起來事業心不強,對門店業績倒數這事並不關心,可實際上,他卻是靜宜門店的核心領導,幾次幫助其他店員解決難題。

特別是在幫助房似錦解決第二樁老洋房買賣交易時,先是請了國外的私家偵探尋找買家,又請自己的律師朋友幫助看守向公館的耿叔提供法律諮詢,並且在取證的最後關頭,聯繫了曾經採訪過自己的方記者,尋找保人倪海棠的後人,最終拿到贈予兩間房產的證據。

如果沒有徐文昌調動資源作為後援,房似錦就算巧舌如簧,也無法對抗商場老饕林茂根的狡猾。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像從事銷售這類性質的工作,如果沒有強大的人際關係網,很多事情都可能會在臨門一腳之時功敗垂成。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與人之間可不是單純的利益交換。如果只是利益,那麼林茂根在找到徐文昌好友秦濤時,提出雙倍價錢僱傭其為自己打官司,很有可能秦濤就成了對方的代理律師。但秦濤並沒有這麼做,可見,徐文昌的為人,一定是能夠讓朋友甘心幫助不計回報的。

“我拿你當朋友,你卻想殺我”:沒有同理心,誰把你當朋友?

徐文昌生性善良且經常為他人著想,所以才會得到更多的幫助

少些鑽營多點真誠,你會過得更輕鬆

我有一位同事,特別擅長給領導和其他同事送禮物,請客吃飯。這項技能曾一度幫助她混的風生水起,人緣極佳。可時間長了,大家都發現,她的業務能力太差,不僅不想努力提高業績,還總是找各種藉口甩鍋,讓其他同事為她善後。

把事情搞砸的次數多了,領導對她也很不放心,但好在她鑽營有道,惹了麻煩就給領導送禮,領導為了這點小便宜,也還把她留在身邊。但最嚴重的一次,她捅了大簍子,搞得領導也跟著背了個處分,結果這個同事不僅被停職,領導再也不敢把她放在自己部門了。

不僅如此,這個女同事之所以被領導嫌棄,同事排擠,還在於她特別喜歡胡說八道,比如,看見兩個同事不睦,她就在兩人之間互相說對方壞話,哪怕離間他人對自己並沒什麼好處。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即使起初有人被她表面的小恩小惠矇蔽了雙眼,但時間久了,大家就都疏遠她,唯恐避之而不及。

“我拿你當朋友,你卻想殺我”:沒有同理心,誰把你當朋友?

職場上說閒話的人不僅無聊而且還很惹人討厭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只要我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他人多些善意的理解和包容,很多事情會很好解決。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曾聽過。一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闆,說自己年齡大了,要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闆捨不得他走,問他能否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只想快點完成任務早些退休。可讓他沒想到的是,等房子建好以後,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對他說:"這是你的房子,我送給你的禮物。"老木匠目瞪口呆,同時也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為自己建造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呢?

我的那位同事又何嘗不是這樣?她以為自己很聰明,既能偷懶又能收買人心,不負責任地對待工作,又虛偽逢迎地對待他人,可等她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裡了。

“我拿你當朋友,你卻想殺我”:沒有同理心,誰把你當朋友?

聰明反被聰明誤,人最怕的就是困在自己親手建造的“房子”裡

同理心人人都有,你不用別人自然遠離你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高普尼克和她的學生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們發現,18個月的孩子已經有了明確的同理心,打破了兒童心理學呀皮亞傑關於兒童要在6-7歲才會發展出同理心的論斷。

高普尼克他們讓一個大學生在孩子面前故意裝出很喜歡吃西蘭花的樣子,然後這個成人伸手向孩子要東西吃,這時,孩子面前有兩盤食物,一盤是大部分孩子不喜歡吃的西蘭花,另一盤是大部分孩子都喜歡吃的小魚餅乾。

結果,15個月的孩子竟然都把自己喜歡吃的小魚餅乾給對方,這就說明,他們會從自己的喜好來推測他人的喜好,認為對方應該和自己一樣喜歡吃小魚餅乾。這種能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同理心。

隨著人類年齡的增長,同理心只會越來越強,並不會越來越弱,因此,如果一個人的表現缺乏同理心,並不是因為他缺少這種能力,而是他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不想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

“我拿你當朋友,你卻想殺我”:沒有同理心,誰把你當朋友?

同理心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每個人都有

幾天前,同事向我抱怨,新來的實習生又懶又虛偽,總是在領導面前一套,在同事面前另一套,不僅自己工作做不好,還總是把責任推到同事身上。可是同事自己卻不知道,他在我們所有人心裡也是這樣的形象。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會不一樣。人與人之間就是一面鏡子,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就會如何對待你。同理心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如果你不想用,別人自然會遠離你。

好的人格魅力的養成,需要的不是優於他人,而是優於自己,前者是結果,而後者則是原因。如果我們能夠更對地為他人著想,我們不僅會在職場上謀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會讓自己擁有真正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