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戰爭往事:橫行無忌的黑太子,中二少年的進擊

1346年,打完克雷西會戰之後,法國軍隊全線崩盤,愛德華三世向北攻佔了法國東北方的加萊港,原計劃直接去巴黎加冕為法國的皇帝。結果教皇一紙令下,愛德華三世不得不簽下停戰協定,回英國了,在法國北方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土地,也都還了回去。

看上去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百年戰爭往事:橫行無忌的黑太子,中二少年的進擊

(克雷西會戰)

黑雲籠罩的平靜

1348年,黑死病席捲了整個法國和英國,人口大量死亡,據說法國有三分之一的人死於黑死病。當時的法國人為了避險,要麼把自己關在家裡避險,要麼忙著抓女巫、尋找災難的根源,根本沒心思抓生產,從王族到平民整個國家都陷入嚴重的危機中。

但即便如此,法國的王室也沒閒著:停戰協定也不過是一張廢紙,當年克雷西會戰時,波爾多那邊的英國人趁機佔了不少地方,得要找機會奪回來。

法國國王把重任交給了一個叫阿馬尼亞克的伯爵手裡,讓他來收復失地,尤其是被英國常年霸佔的阿基坦地區。這個阿馬尼亞克伯爵還真不白給,接連幾年,大仗沒有,小仗不斷,收復了不少城池和據點,不斷向波爾多挺進。到了1354年底,阿馬尼亞克伯爵軍隊距離波爾多已經不足130公里。

阿基坦地區的英國貴族們開始慌了神,急忙回國向愛德華三世求援。阿基坦地區是個比較繁榮的地方,為英國貢獻了不少稅收,這樣富庶的土地肯定不能白白送給法國人,就派遣他的兒子伍德斯塔克的愛德華去抵擋阿馬尼亞克伯爵的進攻。

伍德斯塔克是愛德華的出生地,不過對後世而言,他還有個更響亮的稱號“黑太子愛德華”,顧名思義,這個人最後也只是太子,並沒有成為國王。不過這位王子並不尋常,用現在的話來說,是非常“中二”的,他的很多想法即使在現在的人看來也難以理解。

百年戰爭往事:橫行無忌的黑太子,中二少年的進擊

野蠻的遠征

1355年9月,黑太子愛德華啟程南下,一起同行的除了數千人的軍隊以外,還有多位戰鬥經驗非常豐富的騎士們。一週後抵達波爾多,稍事休整之後,黑太子就離開了波爾多,開始了一次非常“奇幻”的遠征。

那麼,這次遠征的目的地是哪裡?

估計黑太子愛德華也沒想好,要不然一起去地中海吹吹風?

從波爾多向東南進發,黑太子一路上集中當地的英國軍隊,勉強湊出了一支8000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就出發了。這次遠征的目標並不是領土,而是搶奪財物,進入法國管轄區後,他就開始瘋狂的劫掠和摧毀視野中所有的定居點和村莊,那些軍事據點能打的就打,打不過就繞過去,最後再放一把火全燒光,這種暴行遭到了當地人的激烈反抗,不過絕大多數反抗都是徒勞的。

從波爾多到地中海的納博訥要穿越整個法國南部地區,中途還要經過大城市圖盧茲。實話實說,這時候黑太子的心裡也沒底,不知道前方等著他的是啥。走了幾個星期,並沒有遇到阿馬尼亞克伯爵的主力,漸漸地,黑太子的膽子開始越來越大,慢慢悠悠的就到圖盧茲,此時阿馬尼亞克伯爵已經將軍隊都集中到了這裡,看似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為了快速通過圖盧茲,黑太子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提議:要在一天之內渡過兩條河,渡河地點在圖盧茲南邊。據說,當時整個軍隊的士兵都非常緊張,在阿馬尼亞克伯爵眼皮子底下過河,而且兩條河的淺灘都很寬,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偷襲了。結果虛驚一場,不知道法國軍隊是不是真的瞎,10公里長的渡河隊伍,愣是沒看見。

在富庶的南方行省一路劫掠,愛德華終於抵達了納博訥,在享受了地中海海風吹拂以後,英國軍隊開始返程。這時他們才終於看見阿馬尼亞克伯爵的軍隊,但是這位伯爵大人卻不想打架,一路上英國軍隊暢行無阻,法國軍隊只是在後面跟著,即便黑太子留下了負責斷後的部隊,法國軍隊也只是遠遠的躲開。就這樣,黑太子愛德華又一次掃蕩了法國南部。

此次“遠征”的收穫非常豐厚,兩個月的時間,行程2000多公里,搶劫的戰利品裝滿了1000輛馬車,其中包括大量的財寶、俘虜、還有贖金,超過200個村莊、城鎮、城堡被摧毀,無數個難以統計的小定居點被夷為平地,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一路上,黑太子愛德華的很多暴行,即使按照當時的標準來看也是非常殘忍的,也難怪法國人會稱其為“黑太子。”

對於法國王室來說,這次遠征的損失不止於此,黑太子劫掠的土地原本可以提供全國20%的稅收,但是在經過黑死病和劫掠雙重打擊之後,法國不但無法獲得這些地區的稅收,還要制定停徵稅收的政策,甚至提供金錢的支持,讓當地的經濟重新復甦,進一步降低了法國軍隊的動員能力和軍隊實力。

百年戰爭往事:橫行無忌的黑太子,中二少年的進擊

混亂的法國

到這裡,估計有些人就該問了:阿馬尼亞克這麼不靠譜,眼看著黑太子在自己的領土上橫行無忌,這法國國王也不管管?

實際上,這法國國王也有自己的無奈。

1350年菲利普六世去世以後,約翰二世登基,但是總有些人不服管,尤其是自己的女婿查爾斯二世。查爾斯二世控制著納瓦拉王國和諾曼底的大片領土,是法國有名的貴族,有錢又有權,仗著自己的母親是卡佩王朝的公主,想趁機搞掉約翰二世,然後自己當法國國王,估計他也知道自己無法單獨與約翰二世抗衡,於是暗中勾搭上英國的蘭開斯特公爵,希望藉助英國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取得王位。

時間到了1356年,約翰二世果斷逮捕準備謀反的查爾斯二世,納瓦拉的子民們趁勢在法國北部掀起了起義浪潮。沒想到這下刺激到了英國,看到小夥伴被抓,蘭開斯特公爵率領2000多騎兵越過海峽,一路所向披靡,在法國北部地區就與約翰二世展開了……游擊戰。

沒錯,蘭開斯特公爵憑藉速度優勢,並不與約翰二世進行正面決戰,而是頻繁騷擾或是劫掠那些沒有重兵把守的據點。可以說,此時的法國北部已經全亂了。

百年戰爭往事:橫行無忌的黑太子,中二少年的進擊

(“好人”約翰二世)

“中二”的進軍

眼看約翰二世在法國北部難以抽身,黑太子愛德華也想趁機來攪攪局,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計劃:向巴黎進軍。是的,這次黑太子打算再一次橫穿法國。

與上一次的遠征類似,黑太子愛德華率領8000軍隊從波爾多向東北方向進發,一路上經過的城鎮堡壘能打就打,打不過就繞過去,不斷地進行劫掠,搶走一切值錢的東西。例如,在路過一個叫“伊蘇丹”城市時,城堡部分實在難以攻下,於是將城堡以外的城鎮和所有建築全部燒燬,以此來摧毀法國人的鬥志。

得知黑太子愛德華興師動眾而來,約翰二世立刻賄賂了納瓦拉的軍隊,暫時達成和解,然後揮師南下,率領2萬多軍隊直奔黑太子而來。而蘭開斯特公爵在得知黑太子北上的消息後,也率領騎兵南下,盧瓦爾河畔。

此時的黑太子反而犯了難,他要儘可能尋找蘭開斯特公爵的軍隊,兩支軍隊合在一起才有決戰的實力,另一方面又要躲著約翰二世主力部隊,畢竟雙方的兵力非常懸殊。當時也沒個電話電報什麼的,那麼大的法國,想找一隊騎兵太難了。

一系列的錯誤信息、耽誤時間的攻城戰,再加上自身的糧食補給已經不多,黑太子感覺到此地不宜久留,於是他一面派出騎兵去尋找蘭開斯特的騎兵,一面向南撤退。

這個過程中,他自信的認為騎兵已經找到蘭開斯特的騎兵,在一個叫沙泰勒羅的城鎮駐紮了三天,等待援軍的抵達,也正是在這三天時間內,同樣找不到目標的約翰二世就在悄無聲息之間,走到了黑太子的南邊。三天之後,而等不到隊友的黑太子繼續向南進發,其中一支騎兵部隊看到了法國軍隊的隊尾,就自作主張的打了起來。

百年戰爭往事:橫行無忌的黑太子,中二少年的進擊

(紅色為英國軍隊路線,藍色為法國軍隊路線,虛線為巡邏兵路線)

就這樣,尋覓了很久的約翰二世終於找到期待已久的對手,捉迷藏的遊戲終於結束,一場大戰迫在眉睫。

普瓦捷會戰

首先,從地形上來說,廣袤的大平原很明顯對法國軍隊更有利,再加上法國的重裝騎兵非常厲害,面對英國長弓手也不畏懼。

沒有山川,也沒有大的江河,黑太子將戰場選在了一處有樹籬笆的葡萄園邊上,背靠葡萄園,不到8000人的軍隊一字排開,擺開了與克雷西會戰完全一樣的陣型。瞭解葡萄園的小夥伴們想必都知道,別說騎馬馳騁,普通人在葡萄園裡全速狂奔都成問題。

而約翰二世這邊則積極吸取克雷西會戰的教訓,騎兵最大的問題不是兵力,而是戰馬容易被射死,那麼讓騎士們穿著厚重的盔甲在地上走,就可以大大降低傷亡,而且法國軍隊是英國軍隊的三倍之多,完全可以用人數將對方壓垮。

法國軍隊24000人分成了大致5個部分,最前方左右各有一個騎兵加弓弩手的方陣,用來拖住兩翼的對手,然後中間三個橫排的步兵方陣依次進攻英國軍隊的中央核心。戰略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但現實卻開了一個大大玩笑。

百年戰爭往事:橫行無忌的黑太子,中二少年的進擊

簡單說一下戰鬥的過程:法國左右兩翼的騎兵率先發起進攻,左翼方陣與英國部隊陷入苦戰。右翼的騎兵則發現自己的對面是裝滿了輜重和戰利品的部隊,這個部隊看到法國騎兵後立刻向反方向移動,右翼騎兵認為對手正在逃跑,毫不猶疑開始加速衝鋒,這一舉動直接甩開了身後的弓弩手和重裝步兵。而英國部隊趁機立刻返回,集中全力消滅這支已經脫節的騎兵部隊,法國的右翼方陣率先被殲滅。

在左翼右翼騎兵開始進攻的同時,法國軍隊的三個橫向步兵方陣也開始進攻,由於身上的盔甲非常厚重,步兵方陣的前進速度很慢,等到第一橫排方陣走到對面、與對手展開肉搏時,左翼的騎兵早已經潰敗了。沒過多久,法國的第一個橫排方陣開始向後撤退,第二排方陣看到第一排在撤退,誤以為國王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也跟著第一方陣撤出了戰場。

為了尊嚴,為了榮譽。

坐鎮第三步兵方陣的約翰二世親自率領軍隊上前拼殺。此時,黑太子讓那些已經射完了弓箭的英國長弓手全部投入戰鬥,展開近身肉搏,而隱藏在後方的英國騎兵部隊則悄悄的繞到了法國軍隊後方,對約翰二世實現了合圍。

1356年9月19日,普瓦捷會戰,計劃中的全線突擊被法國人打成了添油戰術,讓黑太子愛德華成為了公認的天才統帥,這個二十多歲的少年也正式甩掉了“中二”的大帽子。

百年戰爭往事:橫行無忌的黑太子,中二少年的進擊

布勒丁尼和約

普瓦捷會戰後,在清點戰利品時,黑太子愛德華髮現他們不但俘虜了法國國王和王子們,還俘虜了上千位可以換取贖金的法國貴族們。第二天,英國軍隊驅趕著載滿戰利品的馬車和長長的俘虜隊伍,慢悠悠的向波爾多進發,整個路上沒有再遇到任何抵抗。

餘下的時間就是和談了。英國國王要求法國支付400萬金幣的贖金,以及法國三分之一的領土。如此獅子大開口,法國自然不會同意,雙方談了幾年也都談不攏。

合約談不攏,黑太子愛德華就開始想別的辦法。他打算跑到蘭斯大教堂舉行法國國王的加冕大典,一直以來,這蘭斯大教堂都是法國曆代國王登基的地方,結果蘭斯的人民拒絕開門。他又跑到巴黎打算佔領法國首都,結果沒打下來。不過這一系列舉動還是讓英法兩國的統治者重新坐下來,最終簽訂了布勒丁尼和約。

合約規定,法國南部的大片領土被割讓給英國,面積大概相當於全部領土的四分之一,同時愛德華三世放棄了對法國王位的要求。法國支付300萬金幣用來贖回法國國王約翰二世。

百年戰爭往事:橫行無忌的黑太子,中二少年的進擊

後續

法國王室不可能一下子掏出300萬金幣的鉅款,在支付了第一筆40萬金幣的贖金後,英國讓約翰二世回國籌集資金,留下他的兒子作為人質,直到贖金全部交完為止。

結果不曾想,作為人質的兒子跑了,本著騎士制度的誠信精神,約翰二世又乖乖回到了英國當人質,並於第二年在英國病逝。


至此,對法國王位的爭奪終於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至此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