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让更多高手放弃抵抗


行情让更多高手放弃抵抗


周末国内政策略低于预期,加上海外疫情继续发酵比预期更严重,三大指数集体低开,符合判断。之前也强调过,2750上方要去适当减仓,弱势反弹行情暂时回补不了下方跳空缺口,那就更别提留下向上跳空缺口。

外围走势来看,美股道琼斯上周大涨11%,正好反弹到0.618第一目标位,所以这里美股大概率有二次探底需求。

行情让更多高手放弃抵抗


盘面让更多高手放弃抵抗,没有高度板,也好久没看到大柚子、机构的身影。周末看到一则消息,说市场转冷,股票型基金卖不动了,新发份额骤降近八成。而彼时3月上旬,科技类基金甚至还出现日光基。但是如今潮水退却,就进入到挤泡沫、杀估值的阶段。

消费电子和汽车这两块,教授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不要去接飞刀。几十年的全球化中国经济已经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也离不开中国,我们已经绑在一起。我们缺市场,缺订单。口号喊得响亮,说是内需消化消化,关起门来自己搞建设。实际上明眼人都清楚,国内的购买力支撑不了我们如此庞大的制造能力。

周末我还在调侃,都说靠消费拉动经济,但是老百姓闲置资金早已被沉重的房价压垮,住房贷款的余额5年翻了三倍,你说哪儿还有什么闲钱?


中国现在劳动力成本已经不是40年前,必须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来支撑,所以如果出口、外贸这关被卡死,其实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而防疫这块其实不是看做的最好的国家,而是要看做的最差的米国如何应对。


美国那边新增确诊人数突破14万例,且以每天新增2万例速度爆发增长。当地专家预测最终感染人数到100万,死亡数超过10万。看上去全部都是利空消息,但其实危中有机。特朗普喊话要波音、福特制造呼吸机,又开放医护人员美国绿卡的申请条件。看起来金毛终于不是只有嘴炮,开始着急了。经济刺激计划固然可解燃眉之急,但救人控制疫情,尽快恢复生产才是本质问题。

按照一些专家的推断,欧美疫情拐点至少到4月中下旬出现,我认为彼时市场才会从当前避险模式切换回正常模式。除了疫情消息外,两会是在4月18日召开,两会前后应该是有维稳市场的需求;还有一点就是,一季报基本都在这期间披露,现在就是证伪科技股价值的时候,业绩出来就算不太好,基本也就是利空出尽。


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市场就是局部性热点小熊市,热点无非是之前提到的那些,基本全部命中,包括农业种植、猪肉、鸡肉、玉米、大豆、白酒(大消费);老基建(水泥、地产、水利);医疗器械(呼吸机、呼吸机、呼吸机,高标航天长峰、鱼跃医疗,重要的事说三遍)。

有股民朋友问科技股是不是完全没机会,我也没这么看,永远不要因为几根K线就改变自己的信仰和看法,这都是不理智的,所谓追涨杀跌大多是这种人。


科技这边,我觉得相对值得低吸的,还是大基金二期建仓的品种。在这个现金为王的时代,哪个板块有确定性资金流入,哪个板块就可能先走强盘活市场人气。重点之前提的湖北的几个企业,对于新基建的话,前期炒的最多的是特高压以及数据中心两块,现在基本都走坏了。


还是那个问题,新基建虽然是发展方向,但是无法维稳经济和就业,现在不是考虑锦上添花的时候,而是考虑怎么活下来。对于企业也是一样,现在的收缩编制,也是为了能够度过当前最困难的时刻。

既然资金选择出来了基本短期就不太会继续进去,所以也许会有反弹,但很难再起一波主升。

C2M这个题材上周五提了一嘴,当时说的很清楚,是老题材,说白了还是消费这条线,对它期望度不高。今天二板里留活口的也就是德力股份、惠而浦,不建议追涨参与,近期不管买啥票追进去都是闷杀,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至于现在市场热议的农产品,虽然是打出了一些高标品种比如金健米业、农发种业、北大荒等等,但不看好其持续性。粮食板块逻辑其实并不纯正,我们国家粮食都是生活必需品,不可能乱涨价,也不会缺少,所以炒作应该还是偏情绪面。

再者,我们现在又不是当年的落后的农机时代,现在种植业都很先进,不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国外就好比我们当时疫情刚发生时情况,去超市屯粮,甚至买醋,实际却没啥卵用。

总的来说,教授强调2700这个位置,拉长来看,真的不用特别悲观。股民朋友扪心自问下,15年股灾后低于2700位置有超过半年时间吗?下方指数极限空间有超过10%吗?这么多险资、高管带头增持若是做长线投资的你还怕啥?现在杀跌不是要杀自由资金带血筹码, 而是杀带杠杆的融资盘。


钱就算留着,当下买房子且不论流通性问题,还能躺着赚钱吗?买银行理财一年又能给你增值多少?那还不如去种下一些希望的火种,可能会先亏损10%,但最终你可能能赚到50%以上,所以这笔损益比的帐,这笔dealing,其实一开始就是摆在台面上的,只是你信与不信罢了。

还是那句话,跌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看多、做多的信仰。熬过当下最困难的半个月,曙光或许就在不远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