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被載入史冊的橋樑,設計師只有初中文化,全程沒有一個橋墩

明朝的著名詩人楊慎曾寫道:“象馬遠來銅柱貢,犬羊不動鐵橋塵。”

來描述橋的重要性。橋樑是連接兩地、促進兩地文化的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1989年1月,有一座自錨上承式懸帶橋在距離湖南省洞口縣城15km之遠的淘金村落拔地而起。

或許在那是建成一座大橋並未什麼特別,然而,與眾多大橋截然不同的是,這座橋樑全程看似沒有一個橋墩,彷彿懸浮在半空中,這驚人的設計足以被載入橋樑史冊,其中更令人驚訝的是,設計師吳琦瑛僅僅只有初中文化。

吳琦瑛:天生熱愛思考與創新

在1940年,吳琦瑛出生在湖南洞口的某一個小山村中,用大人的話來說,還是幼童的吳琦瑛便與其他孩子與眾不同,比起在外面瘋玩,吳琦瑛更喜歡一人獨處並靜靜地思考。他似乎天生便對橋樑等一系列建築有著天生的興趣。

一座被載入史冊的橋樑,設計師只有初中文化,全程沒有一個橋墩

他喜歡靜靜地觀察它們,分析它們的結構與特點,他幻想著自己終究也能夠建成屬於自己的一座大橋。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吳琦瑛由於家境貧寒,這使得他念完初中後不得不輟學回家,過早地開始工作

吳琦瑛: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實乃人生中一大幸事

在1956年4月,吳琦瑛正式參加了工作,他先後從事了水利、公路等建築師的工作。由於吳琦瑛表現良好,被領導所賞識,最終吳琦瑛成功得到了自己心儀已久的工作——橋樑設計師。

在這份工作中,無疑為吳琦瑛之後的工作積累了不少經驗。跟隨著經驗豐富的前輩,吳琦瑛如同所有的新人一樣,勤勤懇懇地學習,日以繼夜地背誦老師所教授的知識,他甚至不得不跟隨前輩四處奔波,風餐露宿也是常事,只為了去觀摩一座剛建好的橋樑,從中吸取到他人的經驗,但這一切並未讓吳琦瑛停下腳步,他認為自己所經歷的一切苦難都是擁有價值的,在他日以繼夜地努力下,吳琦瑛積累了不少有用的經驗,這也為之後他所創造的成就埋下了伏筆。

一座被載入史冊的橋樑,設計師只有初中文化,全程沒有一個橋墩

天才設計師:一生設計出無數橋樑

終於。在1970年,吳琦瑛得到了上級的賞識,他一躍而上,成為了單位中的高級工程師,這也意味著他終於有機會去成為建造橋樑的主要負責人。在1978年,吳琦瑛被選為湖南公路學會的理事,這也意味著,吳琦瑛已經擁有設計屬於自己的大橋的權利。

在1974年,吳琦瑛作為主要負責人設計了我國時為最大波跨7米的石砌雙曲拱橋—湛田橋,這一設計讓世人都大為震驚,他們難以置信這座巧奪天工的大橋居然會是一名新人的設計作品,這座大橋無疑使得吳琦瑛聲名遠揚

在1978年,吳琦瑛又一次創造了奇蹟:他建成了當時全國上下僅有一座的石砌單波雙曲拱橋—平溪江大橋。在1980年,他設計了單室箱型拱—龍井橋,這座橋在當年被推選為亞洲太平洋地區農村道路交流會上列為推廣橋型。

一座被載入史冊的橋樑,設計師只有初中文化,全程沒有一個橋墩

吳琦瑛的種種設計讓他成為世人口中的“天才設計師”,年紀不大的他成為了全國內外所有橋樑設計師所崇拜的對象,國家對他讚賞有加,而吳琦瑛本人也沒有恃寵而驕,反而一如既往地辛勤工作、勤懇學習。而世人也將所有目光聚焦在吳琦瑛的身上,他們期待這位“天才設計師”接下來會設計出什麼樣驚為天人的橋樑。

在1989年,吳琦瑛所設計的橋樑真正如世人所想象的,這一設計在當時震驚了整個世界,無數人都為這匠心獨具的設計所傾倒。在1898年1月,當時全國唯一一座自錨上承式懸帶橋橫空出世。

想要建成一座自錨上承式懸帶橋在當時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而且將其利用妥當更是難上加難。而對於吳琦瑛來說,他將這座橋與湖南特有的地理位置相結合,讓這座橋巧妙地跨越了兩地,為當時湖南兩地人民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一座被載入史冊的橋樑,設計師只有初中文化,全程沒有一個橋墩

更令人所為之驚歎的是,這座橋不僅僅是結構複雜,一般的橋樑設計師難以勝任,更奇妙的是,這座長達七十四米的大橋全程沒有一個橋墩,彷彿是懸掛在半空中一樣,這種橋恐怕只存在神話故事中或者是人們的想象中。

然而卻被吳琦瑛這個僅僅只有初中學歷的設計師所做到了,這讓世人無疑不被他的聰明才智所傾倒。而這座別具一格的大橋足以被載入橋樑史冊。而令人驚訝的是,此時此刻的吳琦瑛僅僅只有三十來歲

這座橋從施工到建成僅僅只花費了八個月,加上這獨一無二的精巧設計,在當時吸引了一大批遊客前來參觀。可以說,這座橋不僅僅推進了兩岸文化的交流,更是推動了當地的旅遊業,促進了湖南經濟的發展,這一石二鳥的卓越貢獻甚至引來了國家的關注。

一座被載入史冊的橋樑,設計師只有初中文化,全程沒有一個橋墩

他們驚歎於吳琦瑛以及他的團隊為國家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將這座大橋命名為“淘金大橋”。這一舉動,無疑確認了吳琦瑛“天才設計師”的名號。在1991年,吳琦瑛被授予了“全國自學成才者”的名號。吳琦瑛在當時是全中國唯一一位在如此年輕便被授予此稱號的工程師。

不過世人皆知,吳琦瑛被冠以這個稱呼可以說是當之無愧,這樣別具匠心的大橋在當今的中國也找不出第二座,更何況是在當時經濟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中國。

吳琦瑛這位僅僅只有初中學歷的設計師是如何克服惡劣的環境、簡陋落後的實驗設備、花了多少日日夜夜才構想出如此精巧的設計。吳琦瑛的事蹟無疑告訴了我們,學歷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代表一切。興趣往往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哪怕學歷並不如那些名校學子,如果能認識到自己的興趣,勇敢地追尋它,為之不懈地奮鬥,你必能夢想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