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00座晶圓廠消亡史

除了被髮揮到極致的工藝製程

與摩爾定律一同窮途末路的

還有那些“消失”的晶圓廠

它們不僅僅是數字

而是記錄行業點滴向前的親歷者

當硅晶柱切成薄片後的晶圓直徑不斷增大後,大直徑的晶圓可以再被切成更多片的裸片(Die),進而提高晶圓產線產能。這促使晶圓廠需要不斷地進行迭代更新,並不是簡單的數字遊戲,由於越粗的硅晶柱越難拉出好品質的晶圓,12 吋晶圓廠工藝上會比 8 吋或者 6 吋先進許多,更別說 18 吋了。

但這是大趨勢,和摩爾定律一起推動 IC 製造向前發展。

過去的十年中,隨著 IC 製造商整合或過渡到 fab-lite 或 fabless 業務模式,IC 行業一直在削減其舊產能。IC Insights 在其最新發布的《2020-2024 年全球晶圓產能》報告中指出,由於過往十年中期(2015/2016 年)的併購活動激增,且越來越多的公司使用 20nm 以下先進製程技術生產 IC 器件,供應商已經淘汰了效率低下的晶圓廠。報告還指出,自 2009 年以來,全球半導體制造商已經關閉或改造了 100 座晶圓廠。

8吋節點處 它們行至終點

回顧過往,自 2009 年以來日本和北美 70%的≤200mm(8 吋)晶圓廠已經消失。

全球100座晶圓廠消亡史

各地區關閉的晶圓廠數量

數據顯示,日本和北美關閉的晶圓廠佔了大多數。究其背後原因,許多關閉的晶圓廠使用了數十載,已經超出其被定義為“有用”的範疇。因此,關閉這些晶圓廠以使用更具成本效益的設施。在一些情況下,擁有晶圓廠成為很重的負擔,一些公司選擇將晶圓廠外包給晶圓代工廠,轉型為 fab-lite 或 fabless 模式。

全球100座晶圓廠消亡史

按晶圓尺寸和年份劃分的晶圓廠分佈

IC Insights 已經得到了另外四個晶圓廠的確切消息,一個是 NJR ,兩個是瑞薩電子的,還一個是 ADI 的,這些晶圓廠預計將在 2020-21 年關閉。同時,TI(德州儀器)在 2020 年 3 月初表示,將在未來幾年(計劃不晚於 2023 年至 2025 年)關閉兩座 6 吋晶圓廠。

鑑於新晶圓廠和製造設備的投入飛漲,並且隨著越來越多的 IC 公司過渡到 fab-lite 或 fabless 業務模式,IC Insights 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有更多的工廠關閉。

特別需指出的是,在 2007-2008 年經濟大蕭條後不久,晶圓製造業緊鑼密鼓地掀起了一波關閉熱潮,當時各公司都在密切審查其運營成本。十年後,新冠病毒對全球企業造成了嚴重破壞,並極大地影響了全球經濟,這是否會掀起另一波關閉工廠的浪潮呢?

6吋餘熱散發 能否照亮前路

全球100座晶圓廠消亡史

IC Insights 指出的這個問題無疑是從技術迭代和供需平衡出發給出的“靈魂拷問”。但如果你足夠關注 IC Insights 的報告,你會發現排除新冠病毒這個不確定因素的影響,2009 年至今,全球關閉晶圓廠的節奏在 2018 年和 2019 年已經放緩。本次統計的關閉或改造的 100 座晶圓廠中,在 2009 至 2017 年這 9 年當中就有 92 座晶圓廠關閉或改變用途,也就是說 2018 年和 2019 年合計只關閉了 8 座晶圓廠,其中 2019 年只有 3 座。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提,實際上 2009 年至 2013 年就已經關閉了 72 座晶圓廠。不過,不管是 2009 年至 2013 年這五年,還是 2009 年至 2017 年這 9 年,關閉的晶圓廠中 150mm(6 吋)晶圓廠都是最多的,2009 年至 2013 年期間的數量佔比是 40%;2009 年至 2017 年期間的佔比則為 41%。從這點來看,6 吋及以下尺寸的晶圓製造會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全球100座晶圓廠消亡史

不過,當前還是有一些器件需要 6 吋晶圓的,比如車用 IGBT、MOSFET 功率器件、MEMS、CMOS 圖像傳感器、二極管和三極管等。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車用半導體和模擬器件製造商放棄 6 吋工廠後,基本都是向 8 吋晶圓傾斜,但 8 吋晶圓自 2017 年開始就一直緊缺,2019 年的 15 個新晶圓廠建設計劃中,約有一半是 8 吋的。因此,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會不會達到經濟危機的程度或者強於經濟危機便成為 6 吋及以下晶圓退出歷史快慢的關鍵。

疫情蝴蝶效應下 本土迎窗口期

新冠疫情出現之前,晶圓製造市場趨勢預計是這樣的。SEMI 預計,2019~2022 年,全球 8 吋晶圓產量將增加 70 萬片,增加幅度為 14%,其中,MEMS 和傳感器相關產能約增加 25%,功率器件產能預估將提高 23%。

IC Insights2019 年 12 月發佈的報告指出,2020 年全球將有 10 座新的 12 吋晶圓廠進入量產,其中兩座位於中國大陸,全球晶圓產能將新增 1,790 萬片 8 吋約當晶圓,2021 年新增產能將創歷史新高達 2,080 萬片 8 吋約當晶圓。這些晶圓產能增加主要來自三星、SK 海力士、長江存儲、武漢新芯、華虹宏力等。

全球100座晶圓廠消亡史

全球100座晶圓廠消亡史

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的這個統計表告訴我們,大陸有 27 個在建或者在擴建的晶圓廠,少數是國外企業在華工廠,大部分都是本土企業,目前大陸疫情管控效果積極,這些項目勢必會進行下去。本土晶圓製造企業最缺的除了資金就是時間,晶圓廠出產能一般至少需要 2 年的時間,此消彼長之下,對於這些有資金的企業而言,新冠疫情期間可以說是一個“機會難得”的窗口期。

需要警醒的一點是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邏輯陷阱。疫情之下,國內的晶圓廠有望拿到更多的訂單,但完成量的尺度實際上握在硅片廠商手裡。目前,全球主要的半導體硅片供應商包括日本信越化學(Shin-Estu)、日本三菱住友(SUMCO)、德國 Siltronic、韓國 SK Siltron 以及中國臺灣的環球晶圓、合晶科技,五大硅片供貨商的全球市佔率達到了 92%。其中日本信越化學市佔率 27%,日本三菱住友市佔率 26%,臺灣環球晶圓市佔率為 17%,德國 Silitronic 市佔率 13%,韓國 LG Siltron 市佔率 9%。

如果這五家企業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宣佈減產,那麼新建的晶圓廠中的一部分產線就成為了擺設,IC insights 的問題也會得到“肯定”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