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有才的女子是誰?

小兵歷史學堂


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才女太多了。僅列提法較多的代表為例。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或班昭)。

中國近代十大才女:張愛玲、 三毛、 廬隱、 石平梅、 蕭紅、 林徽因、陸小曼、冰心、丁玲。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上官婉兒,唐朝女詩人。陝州陝縣人。上官儀孫女。

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東漢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后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

傳奇才女張愛玲

有一種人把自己的生命當作一部小說來寫,高潮迭起,異彩紛呈。而張愛玲,這個迷一般的作家,她的一生則是一部傳奇,是她告訴歷史,20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永存。而隨著這部傳奇的悄然落幕,40年代的舊上海也沉入了歷史,這是一個人的死亡是一個城市的隕落,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流浪者三毛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為了尋找故鄉,尋找夢中的橄欖樹,三毛找遍了全世界。

短暫的一生中,三毛向來不覺得自己是芸芸眾生裡的一分*子,她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將心固定下來的地方,她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的軌道,做出解釋不出原因的事情來。

不過三毛有這樣一句話:“人生苦短,不喜平淡。”

的確,三毛是過得極不平淡,甚至可以說是驚世駭俗。她逃學、苦戀、遠走高飛、遁入沙漠。。。。。。以及最後自斷生命,她大喜大悲、有淚有笑,

悽苦紅塵蕭紅

她的一生是反封建的勇士的一生,但在個人生活卻是一個弱者。“我是一個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

蕭紅去了,她的一生留下了無數閃光的文字,也留下了無數個謎,正是“何人繪得蕭紅影,望斷青天一縷霞。

浪漫女作家廬隱

李大釗說:“她那頑強的反抗精神是可貴的,如果用於革命多好啊!”

在“五*四”女作家中,廬隱是創作小說最多的一位。而且她的創作速度非常快,從不打底稿。所以在她短暫的創作生涯中,她以旺盛的熱情筆耕不輟,留下了大量小品文、遊記和雜文等等。  雖然廬隱主觀上是要求前進的,雖然她具有男人的氣質,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她對現實的認識是模糊的,因此她找不到希望,最終帶著對人世間的失望而魂歸天國,去尋找她理想中的廬山隱。

風流才女石平梅

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抔淨土掩風流。

石平梅是“五*四”時期活躍於北京文壇的著名女作家,在現代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她的詩歌和散文尤其為人稱道。她26年的短暫生涯中,不僅留下了獨特的文學作品,也留下了深沉的ai情樂章。

“石平梅的一生,是一部催人淚下的悽豔的長詩,是一部慟人魂魄的哀怨的悲劇,是坎坷悲豔的一生。”

學林人瑞蘇雪林

“我是隻蝴蝶,戀愛應該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這個上僅餘一頁空白。”蘇學林漫長的一生,曾因為婚姻的不幸而痛苦過;也曾因為研究的的成果而欣喜過。

她做學問的的四大原則:

1. 要承認世界文化同出一源;

2. 要用一貫之的方法,將古今中外許多文化單位貫通起來。

3. 要經史子集打成一片;

4. 要明間文化、官方文化並重。

因為堅持了自己獨到的治學方法,蘇學林才有了善於“發現”的眼光,才能揭開一個個文學史上的千古之謎,從而被稱為“學術界的福爾摩斯。”

近代第一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被譽為近代第一才女。

林徽因既是詩人、作家、又是教授、建築學家,不但風華迷倒眾人,學究深厚也令欽佩不已,她的很多思想深入到了文學、藝術、建築乃至於哲學思考中,自30年代以來,她在詩壇和建築界便雙負盛名。

她所學並非文學,卻對語言藝術有著天然的敏感,使其詩文皆能感人所未感,另闢一番新意。徐志摩視她為“唯一靈魂伴侶。”著名的哲學家金嶽霖形容她宛如“人間四月天”,可見其才貌出眾,人間罕有。

林徽因在三十年代初,與夫婿梁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她的文學著作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僅51歲。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裡有三個男人,一個是梁思成,一個是詩人徐志摩,一個是學界泰斗、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嶽霖。

才藝雙全陸小曼

徐志摩曾描述她:

一雙眼睛在說話

晴光裡漾起

心泉的秘密

劉海粟全面而準確地評價說:“她的古文基礎很好,寫舊詩的絕句,清新俏麗,頗有明清的特色寫文章,韻籍婉轉,很美,又無雕鑿之氣。她的工筆花卉和淡墨山水,頗見宋人院本的傳統。而她寫的新體小說,則詼諧直率。。。。。。”

與愛同行冰心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如果說有誰在漫長的一生中始終擁有一顆如冰雪般晶瑩剔透、不染絲毫雜質的心,那麼這個人就非冰心莫屬了。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哀。”這就是冰心一生的哲學——她終身在身體力行的哲學。冰心之所以用愛來回饋社會,是因為她生活在愛的世界裡。

亂世傾情丁玲

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文藝戰士、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革命文學家。1951年其著名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榮獲斯大林文藝獎。 丁玲曾說:“人生道路是曲折的,像在長江上行船,從四川到上海,中間要碰多少礁石險灘。。。。。。我的一生是坎坷的。”

丁玲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但總有許多人關心丁玲的遭遇,對丁玲的逝世,許多國外知名人士都極為關注。法國作家蘇珊娜*貝爾娜的唁函是:“她永遠在那裡!”

是的,丁玲不會死,她永遠在人民的心裡。


胡亂看一點東西


何香凝----最豪氣的大才女。

與李清照這樣的文弱女性不同,何香凝女士不僅有才,她還心懷國家命運,很有英雄氣概。那些會點筆墨功夫,討男人喜歡的才女,遠沒有何香凝這樣的大才女更值得世人尊敬。

何香凝是位好夫人,其丈夫廖仲愷去日本留學時,她變賣妝奩支援丈夫。廖仲愷和中山先生遇到危險時,她不顧個人安危,奔走相救。

何香凝有自己的事業,她和孫中山先生是戰友,在成立興中會之前就認識。她也是孫中山臨終遺囑的簽證人之一。她當選國民黨中央執委時,潤之主席還只是中央候補執行委員。

(何香凝女士經過主席臺時,各位領導人站起來和她握手問候。)

新中國成立後,何香凝女士出任委員,並擔任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

她還有文采。

1935年,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簽訂之後,她給委員長送了一首詩:

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河山,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願往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

委員長雖然生氣,但是,礙於何香凝女士是中山先生戰友,廖仲愷先生夫人。委員長也不敢動她。

(傅抱石、潘天壽兩位畫家看她作畫)

另外,何香凝作為美術家協會主席,她的畫也非常好。

何香凝女士的畫作《獅》。

何香凝這樣的才女才是有大才,遠比那些只會寫寫文章、揶揄個人情感的才女更值得尊敬。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武則天


真心朋友136097527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以說,如果說某個人最有才,一定會有爭議。如果今天非要選出一個來,個人覺得,應該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蔡文姬。


也許很多人不太瞭解蔡文姬,她是曹操非常傾慕的一個大才女,聽聞蔡文姬被南匈奴俘虜後,曹操不惜送出黃金千兩、白璧一雙贖回。那麼,蔡文姬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據史書記載,蔡文姬自幼博學多才,無論文學、音樂還是書法,都頗有建樹。她的代表作《悲憤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創作的自傳體長篇敘事詩,風格悲愴、淒涼,曹植、杜甫的五言敘事詩都受到了她的影響。


不過蔡文姬最有名的,莫過於那首傳世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也是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蔡文姬精通聲樂,在她9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夜間彈琴,突然斷了一根,她能準確的告訴父親是第二根斷了。他父親認為這不過是蒙對而已,於是故意弄斷了一根,結果蔡文姬又迅速判斷出是第四根斷了。


也許自古紅顏多薄命。蔡文姬身世坎坷,第一任丈夫早年亡故,回到老家不久後的她,遭遇東漢屬國叛變騷擾中原,不幸被南匈奴俘虜到北方整整十二年,並嫁給匈奴左賢王,後生了兩個孩子。被曹操重金贖回後又嫁給了董祀,由於兩人感情不和,最終蔡文姬鬱鬱而終。


一代女才,匆匆謝幕,雖然歷史早已忘卻她的容顏,但《胡笳十八拍》卻成為經典,一代又一代流傳至今。


春秋筆談


本人敬佩武則天,


無心空流淚


說起中國歷史最有名的才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如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班昭,等等等。

但提起薛濤卻很少,在文化鼎盛的唐朝可以與李白杜甫相提並論的女詩人首推就是薛濤 最為稱道的是唐德宗時劍南節度使韋皋聽說了薛濤詩才出眾,便有心驗證,他讓薛濤當眾賦詩一首,薛濤略作思考,便寫下了(謁巫山廟)這首詩,韋皋讀後大加讚賞,甚至要奏請朝廷讓她擔任校書郎,這個官雖沒有實權,但卻是文人墨客非常向往的職位,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從來沒有女性擔任校書郎這一官職,但韋皋竟然想開先例,由此可知薛濤當時的盛名和影響力,雖然韋皋的願望沒有實現,但女校書之名己經不脛而走

當時與薛濤交往的才子很多,如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這些人都與薛濤有過詩文交往,並且無一例外的對她十分青睞和嚮往,薛濤雖在蜂舞中,卻一直潔身自好。

後來薛濤在42歲那年與時年31歲的監察御史元稹相識,雖然相差十多歲,但兩人卻一見鍾情,她把自己毫無保留地獻給心愛的人,兩人在蜀地如膠似漆共度一年時光,後來元稹返京,兩人天涯兩分,這段情感,最終也成一場幻影。

元稹離開後,薛濤對他的思念刻骨銘心堅信元稹會信守離開所說的話,但負情們元稹卻把薛濤憐拋在九霄雲外。可憐的薛濤竟一直對元稹念念不忘,空等十年。



大妮談古今


一、謝道韞

說起才女,我就會想起謝道韞。

初中的時候上語文課,正是大雪漫天。剛好學到《世說新語》的這一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後來看《世說新語》又看到

謝遏絕重其姊,張玄常稱其妹。欲以敵之。有濟尼者,並遊張、謝二家。人問其優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即使後來孫恩叛亂,王凝之被殺,謝道韞聽聞敵至,舉措自若,拿刀出門殺敵數人才被抓。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道韞及其族人。

王凝之死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謝道韞長於詩文,作品卻湮沒於歷史之中。

二、顧太清

顧太清是清朝的女詞人,被稱為“清代第一女詞人。但是似乎很多人都不知道。

當時可是有““男中成容若(納蘭性德),女中太清春(顧太清)””的說法,

他的丈夫是五阿哥永琪的孫子奕繪。沒錯,就是那個五阿哥。

顧太清可謂歷經世事,卻仍能不失本心。

她和奕繪的愛情故事也很動人哦,奕繪死後又因“丁香花案”,謠傳與龔自珍有染,被逐出王府,只能在西城養馬營租了幾間破舊的屋子,安置自己和一雙可憐的兒女。龔自珍也只能遠離京城。

還著有《紅樓夢影》一書。

喝火令

己亥驚蟄後一日,雪中訪雲林,歸途雪已深矣,遂題小詞,書於燈下 。

久別情已熟,交深語更繁。故人留我飲芳樽。已到雅棲時候,窗影漸黃昏。拂面東風冷,漫天春雪翻。醉歸不怕閉城門,一路瓊瑤,一路沒車痕,一路遠山近樹,妝點玉乾坤。

三、朱淑真

極喜歡朱淑真的一句詩“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朱淑真嫁給一個小官吏,卻覺得夫妻才學不能相稱,心靈無法溝通。

丈夫仕途無路之後,終日尋花問柳,酗酒作樂。朱淑真獨坐閨中,憂憤而死。

著有《斷腸詞》。

《減字木蘭花》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春寒著摸人。

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孤燈夢不成。

寫的很倉促。

如果有人看的話,後面會再更新李易安、魚玄機、蔡琰等人的故事,以及豐富下前三個人的故事。








夢迴紅樓醉一場


中國歷史上有才的女子很多。如:

東漢末年的蔡文姬,被曹操從匈奴接回中原,寫下千古流傳的“胡笳十八拍”。

東漢時期的班昭,續寫《漢書》,寫的《女誡》,千年來成為中國婦女的道德禁錮。

東晉時的謝道韞,被稱為“詠絮之才”。

宋朝著名女詩人李清照,留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等千古名句。

唐朝的上官婉兒,曾是武則天的秘書,一代才女,最終毀於對權利的慾望。

當然還有花蕊夫人,朱淑真,薛濤,魏玩,柳如是等著名的才女。


路遙lgy


中國歷史上最有才的女子是誰,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儘管古代多數情況下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歷史上還是湧現了一批優秀的才女,她們才華橫溢、德才兼備,令後人敬仰。

中國古代最有才的女子有班昭、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等等。這些人中,我認為班昭應排首位。原因是其他人中,除上官婉兒有涉政壇,其他幾位的才華都是在文學上。當然不能說文學上的才華不重要,但班昭除了文學,其成就還在思想和歷史領域。

班昭是東漢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曾續寫《漢書》。

《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最初是班固吸收班彪的思想著寫《漢書》,但他未完成寫作就謝世了。之後,班昭繼承父兄遺志,續寫《漢書》。班昭整理、核校父兄遺留下來的散亂篇章,並在原稿基礎上補寫了八表。班昭在傳播和普及《漢書》方面,也頗有貢獻,曾教授大儒馬融等誦讀《漢書》。

漢和帝劉肇很佩服班昭,曾多次召班昭入宮,請她擔任後宮嬪妃的老師。班昭丈夫姓曹,這些宮廷女性尊稱班昭為“曹大家”

(當時人們把學識高、品德好的婦女尊稱為“大家”,“家”在此讀gu)。班昭教她們儒家經典、天文算術和女德女賢等知識。班昭和後來執掌朝政的鄧太后亦師亦友。

班昭晚年撰寫了《女誡》,後來成為了中國古代婦女的行為準則。《女誡》強調男尊女卑思想和順從,極大地禁錮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因此,班昭也受到後世的指責。但實際上,《女誡》是寫給班家女性或者宮廷貴族女性的,其目的是防止出現女性干預朝政、外戚專權跋扈的現象。班昭寫《女誡》是曲線救國,用心良苦。只是《女誡》被後世統治者歪曲利用,使其政治化、神聖化了。

清代女作家趙傅在《後漢列女頌(並序)》中贊她“東觀續史,賦頌並嫻。”作為第一位女史學家和文學家,班昭名留青史,光照人間。


若水斑斑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中國歷史上有才華的女子特別多!有班昭,卓文君,蔡文姬等等。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最有代表性的,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愛國女詩人。那麼她是誰呢,下面讓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是許穆夫人。許穆夫人(約公元前690年—?),姬姓,衛公子頑(衛昭伯)和宣姜的女兒。出生於春秋時期衛國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縣)。長大後嫁給許國許穆公,故稱許穆夫人。

她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見於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也是世界文學史最早的愛國女詩人,其詩作在世界文學史上都享有極高的聲譽。

許穆夫人的詩飽含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她的詩作《竹竿》、《泉水》、《載馳》收集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

其中《載馳》詩最為有名。北狄侵衛,許穆夫人聞知祖國被亡的消息,異常悲痛,決定駕車歸國,拯救衛國。許國的大臣紛紛去攔阻她,指責她。許穆夫人堅信自己的決定是無可指責的,她決不反悔,並寫下了千古名篇《載馳》,表明了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歸國的決心。詩中痛斥了許國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達了一個女子熱愛祖國、拯救祖國的堅定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