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做了父母,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自己的父母,你會怎麼教導當時的自己?

貝貝媽媽的精細育兒


我一直在和我男朋友想象兩個人有了小孩會怎麼扶養他長大,雖然離結婚生子還有幾年時光,但也會有對未來的想象,兩個人得出的共同觀點如下(想象):

首先在很小的時候我們會讓他接觸外語,從小接觸、耳濡目染的學習更有效率和更容易掌握

其次,在他放學回家之後,父母是不能在孩子面前玩電子產品,會邀請孩子一起做家務,吃完飯會進入家庭的閱讀時間;想要孩子不受電子產品影響那麼家長也要做好表率。閱讀時間過後可以迎來家庭的娛樂時間,一起觀看紀錄片或者玩遊戲等,之後按時就寢

對於週末,儘量不去安排補習班,在我們的幫助下,足以應對小學的甚至初中高中知識。之後一家人出去踏青旅遊,開拓視野。

不要求補習班,但是興趣班是必須得選一門,跳舞樂器等,這是為了孩子長大,能夠自豪的說出自己的擅長和技能,一技之長也是很重要的。

到了青春期,也會耐心教導正確引導,不會避之不談小男生小女生的懵懂情竇初開,告訴他這是正常的,但是要學會正確對待等。

我想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善良樂觀堅強,這樣可以不被生活的困苦打倒,也不會被生活磨去稜角變的麻木。


今天看書了嗎


我媽媽是不太懂心理學,教育學。經常會搞得我們這些孩子很不愉快。我是大學畢業,學過心理學,我又是大學教師,教生理學。

我做了媽媽我基本按照生理學養育孩子,不讓孩子有任何的不舒服,孩子睡眠好,醒來就換尿布,餵奶,拍嗝,放下睡覺。月子裡每天洗澡。

滿月後才有點清醒的時間玩。之後注意孩子的情緒,想方設法讓孩子高興,讓孩子樂。讓孩子玩中學,學中玩。1--2歲就學會了幾個簡單的詩詞,2--5歲就學會很多詩詞,兒歌,講小故事,背誦乘法口訣,學齡前基本背會了小學語文課本。

我媽媽在我學齡前幾乎沒教過我什麼,卻在上學前逼著我每天寫兩篇字。搞得我很煩。因為不愛寫,一輩子也沒寫好字。所以,我教兒子背誦詩詞,兒歌,乘法口訣,就是不教他寫字。我怕把兒子弄煩。這個任務留給老師吧。結果,我兒子寫的字比我的好看!

我想,如果我的爸爸媽媽像我一樣懂些心理學,我大概能更好一點!


彭如心老師


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我一定得回答它,因為這也是憋在我心裡十幾年的一個問題了!

我是70後,那個年代出生的孩子,可以說十個有八個都是在父母的棍棒下成長起來的。有沒有70後的?你們有沒有同感??

不論是哪個年代出生的孩子,總是要經歷一個叛逆期的過程的,70後的少年時期也不例外。記得我小時候,捱過各種揍!當然了,不好好學習啦、不按時回家啦、作業沒做完被請家長啦……等等這些“常規性”的捱揍,直到現在想起來都沒啥怨言,活該!那是自己找的。可是有些揍捱得特別不理解,到現在也想不通,只是一直沒問過父母而已。

因為莫名其妙地捱揍,我曾經有過離家出走的經歷,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離家出走的經歷呢?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因為感冒,咳嗽的感覺肺都快出來了。那時一家四口人居住的房子面積很小,父親一個人工作要供養一家人的生活。中午午休時候,因為我不停地咳嗽惹怒了父親,從床上翻起來就是一頓胖揍,母親為了護我也一起捱了打!那個委屈啊……到了晚上吧,咳嗽也控制不住啊,怎麼辦?再打擾到了父親,又得捱揍啊,搞不齊母親也得跟著遭殃。於是藉口去廁所跑出了家裡。那個時候住的是平房,廁所是那種公共的,蹲在廁所裡一邊流淚一邊咳嗽,於是第一次產生了離家出走的念頭。當時大概只有五六歲那個樣子吧,能跑到哪裡去呢?也沒有目的,反正就是不想回家就對了。畢竟小嘛,結果呢,第二天中午時候,就在離家不遠的一條多年不用的破水溝裡,母親找到了還在沉睡中的我,母子抱頭痛哭!

小時候的經歷其實對我的觸動特別大,這正是因為經常捱打的緣故吧,本來膽小怕事的我,過早地逼迫著自己強大。遇到被人欺負,也不管是高年級的還是有名氣的;也不管是打得過還是打不過,總是會出手反抗的。那時候心裡就是想:父親打我我不能還手,你欺負我,我總能打回去吧!雖然到了後來,真的沒人欺負我了,可是覺得自己成了大家眼裡的“壞孩子”、“惡人”!

如今已為人父,我深知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得有多大!所以,我覺得:

第一:千萬不要動手去打孩子。頑皮是孩子的天性,棍棒之下教育出來的孩子一般有兩個極端,一是性格孤僻、不與人接觸;二是極度叛逆、行事隨心所欲不計後果。相信這兩個都不是家長想要的吧?

第二:要和孩子溝通!這點非常重要。孩子有時候顯得魂不守舍、精神恍惚時候,那肯定是遇到了不知道怎麼處理的難事了,而他又不敢告訴你。這時候,如果家長不及時去跟孩子溝通交流,就憑他們沒有一點點社會經驗的狀況,誰知道事態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到時候恐怕後悔都沒有機會了吧!

第三:得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由。誰還沒有點私人空間和小秘密呢?孩子雖然小,但是絕對不是咱們養的寵物!過多的干預只會讓他們成為溫室裡的花草、籠子裡的金絲雀,沒有了自己的判斷、流逝了快樂的童年和少年時光!一切都按照家長規劃的路線行走,短期來看的確不錯,可是一旦步入社會,那又是怎樣的呢?

大家好,我是祁連雄鷹,孩子教育問題實際上是一門深奧的社會問題。同為家長的朋友,大家有什麼好的見解,關注我咱們一同探討!


祁連雄鷹


你好,如果我是自己的父母,我會這麼教育:

1.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在書本中汲取養分,補充學校和家庭教育以外的知識和認知。

2.重視學業,考上更好的大學對以後的人生很有幫助。在名校養成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將影響深遠。

3.學會自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能懶散。

4.學會存錢,定期儲蓄。從小養成做流水賬的習慣,對以後理財大有幫助,放假兼職打工體驗生活不易。

5.參加義工助貧活動,培養愛心,與人為善。

6.學會煮飯,可學會先把自己照顧好。

7.培養某個領域的興趣愛好,並去堅持。

8.學會體諒父母,尊老愛幼,心態平和。




溫柔繁星


小時候的教育並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學過性格色彩學的都知道,人生當中的每一個階段,性格都是不一樣的,然而性格決定命運。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我看來,父母卻是孩子一生當中的老師,只要父母健在,就一直在我們的人生當中起著教育的意義。

人真正的接受教育期是在剛剛過叛逆期的時間段,,也是最好的教育期,小的時候,不能說教育沒用,最明顯的就是讓他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但不會增加他的自控力。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很多事情明知道不對,還想著去嘗試,這就是自控力的體現,,很多成年人尚且做不到,如何讓一個孩子做到?

父母在孩子的一生當中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之一,剛才說過這點,而最好的教育,,不是教和育,而是言傳身教,言傳在先,身教在後,營造家庭氛圍。試想一下,如果父母天天抱著手機玩遊戲,還告訴孩子不能玩遊戲,玩遊戲對哪哪不好,他能聽進去嗎?要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與錯。父母玩遊戲不讓孩子玩,他一定會好奇遊戲裡面是什麼,反過來,父母天天沒事了看書,他也會好奇書裡有什麼,,身教還有一層意義,就是引導。。

俗話說環境可以改變人,準確的說是環境改變的是人的性格,不是說教育如何如何,而是讓孩子從小到大一直都生活在一個好的環境中,這種環境不是人為營造的,而是與生俱來的,他才會是一個好的樹苗,長成參天大樹,否則所有的言傳教育,都是紙上談兵。。



邵一山


陪伴與愛


蘿蔔and恆仔


不犯大錯吃飽玩好活著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