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松子落,月照春澗中—《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讀後感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

看完龍應臺的《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我的腦海裡一直迴盪著王維的鳥鳴澗,但感受到的不是飄著桂花香的山中人閒月明的詩情畫意,而是月照山澗的寂靜和光影交錯中的思潮浮動。

這本書,是龍應臺在山中禁語行禪時,體悟到人生中有些事不能蹉跎,而放下一切,回鄉陪伴失智的母親,開始寫信而成就的一本散文集。一共18封信,用不同的主題講述了她對生命,時間,母子關係,衰老與死亡等人事物的深入思索和感悟。她懷著溫情與敬意,讓思緒隨著父輩走過萬里江山,透過歷史的滿目煙塵,感恩他們給了她天大地大、氣象萬千的一座教室,可以上生命的課。讓她對現實正在上演的歷史感到沮喪時,給她以綠洲泉水滋潤著她走過心中的荒漠,從而,踏上更廣闊的天地。


空山松子落,月照春澗中—《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讀後感

我跟著她的思緒一路飄移,忽而來到戰爭留下的古城廢墟,只見滿目瘡痍,不由感嘆動盪時代,光是活著就已耗盡所有的力氣,人還能做何追求?忽而來到現代都市裡高樓大廈,眼見大街小巷裡滿目繁華,在這流光溢彩的生活裡,似乎擁有無限的可能,可該去追求什麼,哪裡又是歸屬?這是一個無解的謎題。

隨著一封封信的徐徐展開,在略顯沉重和悲傷的基調中,我看見所有的人不論在流離失所的戰亂時代還是在茫然無措的和平時期,每個人身上總是會有一股力量,猶如暗夜的星光,照亮前路,支撐前行。我相信,那是來自生命最初的善與愛,來自父輩一代又一代接力傳承下來,讓下一代生活過得更好的信念。因為有他們用腳一寸一尺地踏過萬里河山,用心澆注的果實哺養,才有了我們的茁壯成長。這過程中,有人富裕有人貧窮,有人一馬平川策馬高歌,有人溝壑崎嶇匍匐難行,但不論怎樣,在當時環境下他們都已傾盡所有,只為許你一個明媚的明天。

空山松子落,月照春澗中—《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讀後感

每個人身上總是會有一股力量,猶如暗夜的星光,照亮前路,支撐前行

那麼,對於被歷史碾碎身心又為我們傾盡一生心力的上一代,我們該怎麼對待?對漸漸長大而與我們越走越遠的下一代,我們又該如何對待?下一代又將會如何對待我們?實話說,這些問題我從來沒有去深思過,也不曾去探究過。也許生命走到我這個階段(剛過三十而立未及四十不惑)每天應付孩子的大呼小叫與生活的種種瑣事,就已經耗光了我所有洪荒之力。沒有多餘的心力也無法讓自己靜下來去思索這些問題。只是依本能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可,誰又不是呢?人的天性使然,不到失去的時候,總是想來日方長,何必爭這一刻。然,真的是來日方長嗎?


她在第一封信裡寫:我後悔,為什麼在你認得我的那麼長的歲月裡,沒有知覺到:我可以,我應該把你這個女人,看作一個也渴望看電影、喝咖啡、清晨爬山看芒草、需要有人打電話說”悶“的女朋友?

我震驚,我也從來沒想過把母親當作一個可約會喝茶、爬山看日出、出海露營或只是打電話解悶的女朋友,而只是一直把她拋在母親的格子裡,當作堅強的後盾和疲累時可停靠的港灣。

甚至以前在家時還會嫌棄她的囉嗦和管束,直到離開自力更生之後,才深感前三十年衣食無憂的生活是父母所給予我的最大恩寵。那麼,未曾與母親有如女朋友般的親密時光,是否會成為我將來面對老得哪也去不了的母親時深感後悔的事?如是,那趁時光未老,可以做些什麼?

也許是多些陪伴和交流,隔兩週去一趟父母家,嘮嘮家常裡短,聊聊心中煩事,每年抽空陪伴去旅行,在彼此都還能擁有記憶時,創造屬於我們的美好時光。

空山松子落,月照春澗中—《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讀後感

那我又會希望孩子將來如何對我?作者提到她跟兒子之間的傳統,每一年和他們一對一旅行一兩次,這應該是可以效仿的舉措之一,如她在書中所說:兩個人外出旅行,脫離了原有環境的框架,突然就出現了一個開闊的空間。這時的朝夕陪伴,並肩看向窗外,探索人生長河上流動的風光,不論長短,都是最醇厚的相處、最專心的對待。


希望這一路的彼此陪伴和專屬時光,能在將來空山松子落,死之終結到來之時,彼此都能了無遺憾,平靜以待。只留溫暖的餘光,如同月照春澗,幽靜清明。

空山松子落,月照春澗中—《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讀後感

只留溫暖的餘光,如同月照春澗,幽靜清明。

關於我:一名愛讀書的資深獵頭和職業規劃師,歡迎關注我,一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共同見證人生百態,聊聊職場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