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其實我本人對這些世界名著是抗拒的,故事比較枯燥,渲染的情感太強烈,在現實社會上找不到,不能感同身受,沒有讀下去的慾望。但是都說再忙也不要忘記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又是這個人靠著幾十年如一日的讀書才怎麼走上人生巔峰,抱著功利心也試試,不能另闢蹊徑,咱就模仿。

言歸正狀說《追風箏的人》,書剛開始的幾章,完全不知道說的啥,也不知道什麼用意,讀到三五章後才慢慢回過味來。在一個阿富汗的小城市喀布爾,主人公阿米爾是個富人家的少爺,家裡有個僕人,僕人的兒子叫哈桑,是阿米爾的小僕人,整天和阿米爾在城市裡無憂無慮的玩耍,但是主人公阿米爾是那種比較敏感的人,想跟爸爸親近,但是爸爸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說話的語氣都有可能剮蹭到阿米爾的心,但他依然渴望爸爸的重視,甚至都嫉妒哈桑,感覺爸爸對待一個僕人都比對自己重視,為了釋放自己的嫉妒情緒,一直捉弄他的僕人哈桑。哈桑是一個天真、浪漫、樂觀、忠誠的僕人,對他的小主人阿米爾無比忠誠,一句為你千千萬萬次,著實感動。特別是有一段講到阿米爾參加風箏大賽,割斷第二名風箏的時候,哈桑保證一定給阿米爾追到那個藍色的第二名風箏,這也是全書的高潮,哈桑為了履行諾言,被阿塞夫強暴了,阿米爾親眼看到哈桑被阿塞夫強暴了,但是懦弱的他選擇了逃跑,從此在心裡種下了內疚的種子,一直悔恨。阿米爾為了逃避和獨享爸爸的愛,栽贓哈桑,然而爸爸不計較這件事,但是哈桑和他的父親阿里執意要走,這一走竟是阿米爾和哈桑的永別。後來阿富汗被蘇聯入侵,阿米爾和爸爸移居美國,直到爸爸去世後接到爸爸朋友電話才知道,哈桑是自己同父異父的兄弟,爸爸睡了僕人的老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懦弱的阿米爾昇華了,開始了自己的贖罪之旅。阿米爾和父親遠走美國後,哈桑夫婦一直看護著阿米爾的家,直到被塔利班槍決,哈桑的的兒子流浪到孤兒院,也許是命運使然,哈桑的兒子也被同一個人強暴,阿米爾經過艱難險阻不顧生命危險救回哈桑的兒子,為使哈桑的兒子順利到美國,阿米爾計劃把他送到孤兒院辦手續再接回來,但是哈桑的兒子對哪裡產生強烈的恐懼感,為了拒絕回到那裡,選擇割腕自殺,同時也封閉了自己的感情。帶回美國後,哈桑的兒子一直封閉感情,不和任何人交流,直到去公園時阿米爾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的時候哈桑的兒子心中的堅冰才開始融化,阿米爾也對哈桑的兒子許諾,為你千千萬萬次,徹底治癒了自己埋藏已久的愧疚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